难题4:
成本压力增大
2005年年初,在2004年降价的肯德基、必胜客等开始涨价。其中,肯德基部分产品涨价0.5元至1元不等,必胜客部分匹萨涨价3元。肯德基方面表示,提价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4月后,中国肉禽蛋价格涨幅在18%-30%之间。
百胜餐饮集团并不是唯一感到成本压力增大的企业。2004年前10个月,食品价格同比增长了10.8%,而谷物价格则上升了28.4%.食品价格的迅猛上涨造成了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全面增加。而随着政府对农业关注度的增加,预计2005年食品价格将继续有所增长。
2004年的石油价格上升也达到到历史新高。“石油价格的上升,对与此相关的汽车行业、交通行业冲击很大。”国际经理人联合会中国区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何建民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
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其它能源供应依旧紧张。“2005年,我国将继续面临着能源紧缺的严峻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称。
在钢铁行业,自2004年以来价格的涨幅平均从11%至40%以上;铜、塑料件、零配件等其他原材料最高也有40%的价格提升。尽管投资增长率下降并且底价增高,但是2005年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增长势头并不会有明显的减少。这使得以此为原材料的空调、彩电行业倍感压力。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加息0.27个百分点。潘石屹所在的SOHO公司财务部已经计算出此次加息对购房人的影响,估计还款负担将增加近2%,房地产商融资成本也将增加2%.总的来说,何建民认为在利率、汇率、油价、房价的共同作用下,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升,2005年物价还将持续上涨。而这意味着企业成本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利润空间受到更多的挤压。
在成本增大的情况下,何建民建议企业可以在两方面提高盈利能力。首先,提高顾客支付的价格。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推出高附加值、有创意的产品,做到让顾客对产品的评价比较高。“中国快速消费品到现在只有三元牛奶宣布涨价,而其它企业都在硬挺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品牌影响力和顾客忠诚度。”何建民说,“一旦宣布涨价顾客就可能挑选它的替代品。”
何建民认为,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购物更加倾向于冲动。“如果推出新的花色品种,进入没有开发的市场,价格上涨一些顾客就不会留意。”
其次,在维持产品价格的情况下降低产品的成本。何建民估计,中国制造业成本是国际成本的3倍到4倍。产生差距的原因是工艺老化,员工得不到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都是破坏分子。”他说。
难题5:面临更严厉的高管监督环境
2005年应该会是一个让CEO们胆战心惊的年份,因为就在岁末年初,就发生了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被捕以及伊利高管郑俊怀等人集体被拘这样的大事件,而在同一时间段内说不清道不明的还有中航油以及健力宝的高管们。
在这样的一系列事件之后,股东和公众们都开始瞪大了自己的双眼,把目光对准了自己的企业。企业的高管们当然也包括CEO们自己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就都被提到了桌面上。在2005年,CEO们在进行业务拓展和经营的同时,必须要同时能够向股东们证明自己的“清白”,在进行战略决策和投资组合的时候,也必须要表明自己并非是在拿股东的利益去冒险。
正如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敏对记者说的那样,目前中国企业高管频频涉险的主要原因还是违规的成本太低,这也让一些高管们似乎觉得法律的作用很有限,以为违规了之后找找关系、找找领导活动一下很多法律就可以不执行了,使得一些高管存在侥幸心理。但是创维事件和伊利事件的爆发显然对高管们是一个很好的警示,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中国的企业治理环境、法制环境都在变得越来越严肃,中国上市公司的独董们也在逐渐发挥自己的监管作用。
在2005年,这一系列高管违规事件的阴影将对CEO以及企业高管们起到一个最好的震慑作用,让CEO们从内心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变化,从而使自己的决策遵循应有的道德和秩序。CEO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管好自己的手和心,还要负责监督其他的高管,因为一旦其他高管涉险违规,CEO仍然难辞其咎。
但是对于公众和股东来说,CEO们仅仅因为受到警醒而表达一个决心显然还是不够的。在创维、伊利和中航油事件之后,受公众舆论的影响,更多的CEO们恐怕要面对公司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以及监管机制的调整和变化。为了防范CEO以及其他高管的集体舞弊行为,更多的企业或许将要进行未雨绸缪式的调整,CEO及其他高管们的权限将受到更多的限制,想要大展拳脚的CEO首先就要面临来自内部的挑战。
难题6:跨国公司的挤压将更凶猛
2005年,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将直面中国加入WTO之后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挑战,跨国公司将带着其强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内企业一样平等地瓜分国内市场。这种政策的变化给企业CEO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竞争环境的恶化乃至必须要面临的战略转型。
刚刚进入2005年,我国就再次降低了进口关税总水平,数码照相机、家用摄录一体机、家具、玩具、游戏机等已经开始执行零关税;而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已经在2004年12月11日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零售行业的全面开放;而同样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汽车行业五年内进口配额取消、关税壁垒消失的年限也已经剩下最后一年;金融行业同样不容乐观,因为距离2006年底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也仅仅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
记者在前些日子采访中关村一家经营了十多年、年营业额已经达到几十个亿的企业CEO时,他对记者说,作为一家在国内数码分销领域遥遥领先的企业,因为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转变,他们的企业不得不考虑转型,因为贸易壁垒消失之后,更多的跨国企业将在国内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像他们这样以前依靠渠道分销为主业的企业生存的空间就变小了,只能考虑转型。
而在采访国内一家商业银行新上任的行长时,这位行长同样充满了忧思,他并不乐观地告诉记者,中国的金融行业没有办法像家电等行业一样,在跨国公司的挤压中获得再生,因为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客户的有限性决定了金融行业同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残酷。
一位省会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则用他的直观经验和选择告诉记者,这个城市里家乐福、沃尔玛开一家火一家,中国的零售行业在全国各地都正遭受着这样的竞争和挤压。
而2004年的几场跨国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大棒驱逐中国企业的案例则令更多的产业和企业仍处于震惊和恐慌之中,CEO们要注意了,一不小心也许你就会掉进跨国公司精心布置的、等候你多时的“知识产权陷阱”中。
所以,2005年,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将面临着更深入的开放,将会有更多的市场限制措施被取消,企业的CEO们,尤其是那些立誓要做跨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CEO们都不得不直接面对跨国公司正面的、全面的竞争和挤压。直面竞争就要拿出更多勇气和智慧,战略转型同样需要看准新的方向,无论是哪一种,这种挑战CEO们都无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