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敏:从翻译到副总裁的华丽转身



大部分人的成功之路轰轰烈烈、跌宕起伏,但这个温婉的江南女子却不露声色。

1995年8月份的一天,一个女孩子贴在国贸写字楼层的角落里,头顶上大大的“ERICSSON”闪烁着快扎破了眼球。对面一格一格单列出来的玻璃屋里是繁忙的透着西洋气的工作人员。

这时,玻璃门打开,工作人员示意女孩子进来,带她一直朝走廊的尽头走去,那是一间挂着president(总裁)牌子的办公室。她还不知道,她将要见的是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开发主管,后来的总裁芮思迈(Michael Ricks)先生,此次面试的主考官。

就在半个月前,一位在爱立信工作的朋友告之: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内刊物色一名翻译,工作的性质就是中英文对译。也许她可以尝试一下。这是屠敏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之后,在国家机关外事部呆的第3年。

9年后,屠敏在爱立信大厦的办公室也挂上了写有president的牌子。

2004年12月7日,爱立信进入中国112年暨中国独资公司成立10周年媒体见面会。原定11点正式开始,已经11:30分了,屠敏风风火火跑进会场,赶在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和马志鸿(Mats H Olsson)进来之前,面对满满一会场已等待近半个小时的记者连声道歉,转过身的同时俏皮地吐了一下舌头。这一天,已经是屠敏升任爱立信中国区副总裁的第68天。她穿梭在记者们中间,带着江浙女子的温婉微笑,在他们用餐的空隙,聆听,交谈,依然用她所独有的资讯总监的方式跟别人打交道。

9年的时间,这个有着薄薄嘴唇的中国女人,身上越来越散发着一种吻合于爱立信的气质。甚至在爱立信大老板思文凯眼里,她天生积淀就是为爱立信。

积淀就是为了爱立信

1995年的爱立信和中国的缘分已有上百年,但是刚刚成立独资公司才一年时间。屠敏就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敏锐地嗅到了这里的不同氛围:在此之前,我的未来非常清楚,我在原工作机关的同事身上看到了我的将来:30岁是这样的,40岁是那样的,50岁会是另一个样子的……因为身边有样子在你面前作参考,“便有了一种一眼便望到了头的失望”。而在爱立信,身体里时刻充斥着一种好奇和汹涌澎湃的激情,那是对变化和未知的迷恋和好奇。

就是这样一种诱惑,让没有资深技术和留洋背景的她用短短9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公司内刊翻译文员,迅速攀升为爱立信中国副总裁。这在跨国公司在华机构的管理层文化中亦属罕见。

1996年,当时的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有意成立Communications (资讯)这个部门,这也是在华跨国公司中最早成立类似部门的一个,爱立信专门从IBM请来了资讯方面的专家陈伟鸿,屠敏被他安置在媒体关系和公司新闻发布的岗位上。给出的理由是:很“cheerful”(词典的解释是:精神振奋的,快乐的,令人愉快的等);学东西学得很快。

“这位有过外事工作经历的中国小姑娘一开始就表现出少有的成熟”,与屠敏同年进入爱立信,原产品资讯部的常小青回忆道,“同样的事情她的处理方式经常出其不意,但十分有道理。”

亚信CEO兼总裁张醒生在谈到7年前的屠敏时,颇有感触,“她非常有想法,有创造力。”当时,张醒生的职位是爱立信业务开发部总经理,经常与资讯部一起召开合作会议,“我把工作交给不同的人,屠敏所给我的反馈是不一样的,每次她都会在报告书上附上自己的建议。”

1997年底,张醒生开始组建爱立信中国移动电话部门,第一个念头就是从资讯部调屠敏过来。他对这个女孩子的前景是有长远打算的,“她会是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他找她谈,“我需要你了解整个公司真正的血肉!去一线做销售吧。”这句话里已经包含了最好的理由。

“是去敲客户的门?我可以吗?”但是屠敏还是很认真地问。

是的,敲客户的门,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他们成为朋友,她身上是否具备这种跟资讯工作相通的能力?怀疑、权衡、犹豫、斗争……第二天屠敏如约给了3个字答复:“I will try。”

事实证明张醒生做对了,一年的销售前线工作对屠敏的成长积累意义深远。就这样,屠敏去北方区尝试着做销售,这是她第一次学着用语言外的东西去做沟通,也是爱立信历史上惟一一位转入销售工作的资讯部员工。

从1997年开始,一个弱女子,顶着销售业绩压力的同时,还要完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生课程和爱立信中国学院MBA的双份课程。“几年来,我都觉得她快顶不住了,一定会跟我说,但是她一直没吭声,她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2000年底,完成资讯、销售、传播、MBA四重转身的屠敏,带着她刚刚独立出来的总公司资讯部,开始了不动声色的“沟通”攻势,几场漂亮仗打下来,其“专业”和“职业”开始让公司内部和外界都刮目相看。

正如张醒生所说:在销售中与客户打交道的经历,让屠敏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将媒体当作自己的客户”。

在“危险”与“机遇”

的共存中成长

2001年春节,爱立信2000年第4季财报发布,其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将手机生产外包出去,消息公布,中国市场一片哗然:爱立信“停产”,放弃手机业务的传闻不胫而走。1月26号,还在浙江老家的屠敏接到《北京青年报》记者段钢的电话:“是真的吗?”一向从容温和的屠敏心里也开始着急。紧急赶往北京总部,此时的汉威大厦8层,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已经此起彼伏,供应商、渠道、媒体、消费者纷纷过来询问。

“当时,中国和美国的舆论反应不一样,美国的评价非常积极:因为把生产剥离出去,留下的是高端的东西。但是,互联网传播速度很快,有人翻译过来,翻译并不准确,当然更重要的是本地市场对于外包认知度的误差。当时很多人认为,连生产都外包出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爱立信是电信领域第一个有此举动的公司,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借鉴。

这一切考验着爱立信资讯部的整个团队。“当时的第一意识是:要告诉大家尽可能多的讯息,从整个产业的角度和爱立信公司战略的角度对外界做尽可能多的分析,让大家有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尽快消除误解。”

刚刚跨过农历新年的坎,已经没有时间沉浸在团圆之中了。资讯部、当时的爱立信(中国)公司的手机部门和公司供应链方面的专家,短短一天,组成了一个三方团队。2月1日开始,奔赴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巡回举行了一场关于电信业发展和产业优化趋势、手机生产外包和爱立信产业链规划的媒体沟通会。尽可能多地联系到外界人士和媒体朋友,爱立信(中国)公司当时的手机部副总裁苏德瑞和公司副总裁郗建民以十分通俗的方式结合整个行业的发展,解剖了爱立信的举动。在明白了行业的演变、准确理解了“外包”这个概念之后,媒体的反应回归积极。有参与报道的记者回忆到:爱立信处理这场危机公关的方法相当成熟。在处理这场“误解”危机中,屠敏的整个团队面临的压力很大,当时和大家分享和共勉的一句话是那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所以当时尽管四处奔波,整个团队的精神是很昂扬的。”

20世纪90年代至今,爱立信经历了电信业从高潮到低谷再重新回归稳定增长的历程,屠敏和她的团队也开始经历外界从追捧到质疑再到重新判定的过程,作为掌握外界沟通之门的看门人,她需要不断在公司的全球性历史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撞击中寻找平衡。2003年,《IT时代周刊》曾以封面形式刊登了《爱立信兵败中国启示录》的报道,不久,总编辑曹健在一次出差北京的间隙,接到屠敏的电话:要来拜望并希望能够谈谈对于爱立信的认识。时隔半年,她再次拜访。这次,屠敏竟然是拖缠着绷带的瘸腿,由别人搀扶而来。“我希望进一步和您沟通,我不能让媒体误解我们(爱立信),更不能让有影响的媒体总编辑误会我们(爱立信)。”一席话令曹健感慨不已。

做资讯,屠敏特别强调创意的重要,“creative,更creative一些,每一件作品,都要特别强调创意和与众不同,同时也让大家觉得这才是爱立信,要去不断平衡有限创意的与众不同与公司文化的延续性。”

即使已经身为副总裁,她仍然亲自参与活动的具体策划,创意不断,“以爱立信、以信致远”成为诠释爱立信中国文化最为脍炙人口的标签。同样出自她手的10周年庆典上高悬的“百年立信中国路十年至爱中国心”那副对联,随后被公认“最能体现爱立信与中国的发展渊源和历史”。不经意之间,屠敏从一个被公司文化折服的人变成了公司文化的延伸者。

“做企业资讯传播工作,保持良好饱满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保持信念更重要,努力做人,努力做事,这样才能够尽心尽力工作,尽善尽美做事。”

现在,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无愧称自己为专业人士。“最为明显的一点是,从别的部门同事不了解这个部门具体是做什么的,到现在我们经常会接到同事的咨询电话的变化,就说明在同事眼里,我们已经成为了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资讯部的朱笑燕说。

10月,公司负责内部沟通的职能并到了资讯部,这是资讯部第二次整合其他部门(第一次是产品部的市场推广职能),现在,里里外外的“沟通”工作全整合在了一起。有目共睹的是,今天的资讯部门在爱立信,已经被摆在一个日益重要的位置。

在一次总裁访谈中,爱立信中国区总裁马志鸿特意提到了对屠敏副总裁一职的任命:“我很高兴她已经是爱立信中国公司的副总裁,是公司管理团队中的一员了,这并不是因为她是女性才任命的,而是因为她很适合这个职位。”

而屠敏对被升职,有着自己的理解,除了对她团队能力的认可外,这也是公司管理层对于资讯部门在一个公司组织里的重视,也是对资讯工作在公司组织中的价值认识的提升。这不是一个管理者个人被爱立信看重的问题,而是资讯人员进入公司管理层成为公司管理中制度变化的新发展和趋势,爱立信是其中领先一步的公司。“不管是谁,他(她)只要在我这个位置上,在爱立信,都会被提升的。”

“我习惯随遇而安”

屠敏是一个在工作中非常忘我的女人。在跟媒体打交道的时候,她知道如何站在爱立信的后面淡化掉自己,所以想弄明白她背后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也有疏忽的时候,有一次,她竟然高兴地拿出她的手机给我们看她的屏幕待机的图片:一个做鬼脸会转眼的小男孩的大脑袋,“我觉得特别好玩”。

聊到一半,屠敏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在长辈面前,她自然地恢复了孩子气,吴越软语中透着天真。

“其实我的成长一直比较顺,这也许跟性格有关,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浙江宁波的一个军人和药剂师组成的家庭出身,给了屠敏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小学时,有一次要写一篇电影观后感,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个细节,因为没太明白,小屠敏写不出来,父亲跑过来问,写得怎么样了啊?她一脸委屈:“没有看清楚。”父亲二话没说,从口袋里掏出钱去,再看一遍。第2次再坐到电影院里她就很用心很认真地看了。

一直以来,屠敏很少可以在正常下班的时间推开家门,每天有很多很具体的事情要做、要处理,几乎不知道主动找时间休息。直到半年前,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的突然辞世给了她巨大的震惊,“很长时间才平复过来”,平静下来后,屠敏开始常做的一件事是,给朋友发消息、打电话时,会着重告之:保持健康是多么重要,一定要在劳累之余多休息,多运动。

而现在的她除了每周的3个中午,去日坛公园练瑜伽,再也抽不出整块时间去做别的运动。“这是一种特别能够让人放松的运动,相比其他运动还节省时间,利用中午吃午饭的时间就可以锻炼,又修身养性,使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我挺喜欢的。”但是“每周坚持都练,有时候时间上还是很困难的”。

一个三十而立的女子,看起来没有太多惊人之举,平平和和,自自然然。“其实这样一路走来挺不容易的,只不过是她的心态很好。跟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她是一个在生活上十分单纯的人。”在谭效军眼中,工作十分勤奋执著的屠敏,拒绝消极的东西。“积极还是消极,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人生道路上都将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你的心境心态都会不一样。”

屠敏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没有让她遇到过特别消极的状况。“在公司中碰到的老板和同事都是很积极的”,遇上同事偶尔向她说到自己不理解或丧气的事情,屠敏就会说:“OK,这件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再想了。”接下来,她会换一个很热烈的话题,让彼此从坏氛围中摆脱出来。

屠敏从来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所谓的人生计划,“追求更好是一种理想,但是能不能实现却在于你做事的结果和外界对结果的认可度,人是应该有这样的理想,一天比一天好会很开心。但是我从来不会计划哪一天会达到什么位置,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每个人要求不一。这个行业中优秀的人很多,由于公司给的平台不一样,大家到达的高度也不一样。在爱立信,公司每位员工每天都面对机会,看你能不能把握好并且借此跨越。”

在屠敏眼中,爱立信提倡人性的自由平等,这是个旋转着的表演空间,她知道,做出过的成绩一定可以得到肯定。升为副总裁以后,她依然负责原来的工作,“进入管理层,会让自己的眼光更高远一些,可以更全面更长远地去思考、去做工作,工作的计划会更主动、更有针对性,因为你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公司层面的第一手信息,这样做起传播心里会更有数。”

在爱立信这么多年,屠敏经历了很多次上司的更迭,“杨迈是一个特别亲和的老板,很阳光,会让你很舒服,他曾经有一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爱立信文化中国风格的体现;之前的张醒生则非常热情、有创意,在他手里,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到最后都变成了可能;现在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的精细管理,注重结构、系统和细节;原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德川的硬朗;现在思文凯的专业和游刃有余,都是我要不断学习的。”总之,“我习惯看到别人的优点。”

完成了从翻译到副总裁的华丽转身,屠敏一刻也没有想过要停止升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2755.html

更多阅读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李婍徐来是民国年间真正的美女,不但是民国时代的美女,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她都是当之无愧的美女,她的容颜放到今天也同样是回头率极高的美眉。因为她长得很标致,在三十年代就有“东方标准美人”的光荣称号。不仅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演员刘欣然33岁,北京人,曾经是北京市气象局的公务员,半路出家学习男旦表演,07年参演关锦鹏导演的昆曲《怜香伴》,31岁辞职下海成为职业男旦…..>>>详细位于北京前门大街附近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这本书是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不但在历史学界,也在一般的读书界引起广泛注意和评论。书的作者郭静云,被称作“学术奇女”,连籍贯都不太清楚,据说是俄罗斯犹太人,叫什么卡雅,但她自己说是台湾犹太人,是

声明:《屠敏:从翻译到副总裁的华丽转身》为网友素面朝天也很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