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上苍,把我们放在一个充满压抑的社会。有人认为,房地产之所以持续火爆,与计划经济时代对人居住需求的压抑有关。正因为这种需求被压抑了若干年,一旦政策许可,能量释放出来,立即造成了蓬勃的市场需求和火爆的行业成长。当然,市场形势一片大好,难免就会有人混水摸鱼,人为制造紧张局面,因为商人是永远不会嫌自己赚的钱少的。一时间,御人学者文人在鼓吹,开发商在鼓吹,部分政府官员也在鼓吹,消费者永远是沉默的羔羊,岂有不被牵着鼻子走的道理?
放眼社会财富成长的历程,会发现每一次的造富运动,无不与社会被压抑、积累了多年而一朝释放的消费需求有关。中国社会在五十多岁前经历重大变革,传统的私有制消失了,有钱人失去了了土地、失去了厂长、失去了钞票,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姨太太、基本上失去了一切。最近二十年来,私有制又开始成熟,有钱人逐渐获得了一切,包括房子、工厂、钞票和姨太太。当然有些有合法,有些是灰色的。
改革开放之初,最先被唤醒的需求是商业贸易,是与老百姓生活习习相关的日常用品需求,你会听说某某刚从牢里出来,没有工作,只能当个倒爷,倒点女人服装、健美裤之类,却一不小心倒成了百万富翁;有人来自农村,因为太穷就做点小生意,搞点小批发,后来居然成为荷花池里的千万富翁,等等。
接下来的一波创富浪潮,也就是下海经商,即民间投资需求的唤醒。有人办起了公司,有人炒起了股票,当然,都能抓住机会,一举致富。这段时期大概在九十年代初,真是一个“春天的故事”。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交替拉动,产生全世界最欣欣向荣的经济。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私人投资需求是被压抑了的,在产业投资领域,国有企业的领地不可侵犯,比如私人不能搞传媒、不能办公用事业等;在金融投资领域,目前的股票已经没有投资价值,存款基本上是负利率,期货、汇市的风险高。比来比去,还是买房来得更实在一点。而国八条的出台,更是断绝的炒房一族的财路。
除了投资,消费领域的也存在着禁区,擅入者的风险极大。比如伟哥的热销必然以娱乐行业的兴旺为前提,因为购买者多数是中年以上人群,他们基本上不会其中年以上的老伴产生兴趣的,即使有也不会用伟哥。而娱乐产业是个灰色领域,一遇到严打,伟哥销量立即下滑。
此外,有的需求也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资源配套。比如道路交通的改善,刺激了老百姓购车的需求;但居高不下的油价,又抑制了这种需求。上海周边的开发区有良好的政府服务和配套,但高昂的地价又吓跑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都是个宜投资、宜消费、宜居家的地方,但冬日成都的灰雾也让会让压力偏大的白领增加得抑郁症的机率。
不扯闲话。那么下一个财富的机会在哪里?我想,还是应该从被压抑了消费需求入手。有哪些需求是被压抑着,积累着,在等待井喷的那一天?我想这样的需求绝对是有的。比如教育,刻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但今天的教育依然存在巨大机遇。出国的热潮高涨隐藏着一个事实:人们对国内的教育并不满意。
另一个是健康产业。尤其是中国的女性,是缺少健康意识的,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女性都有妇科病,至少一半的妇女不懂生殖和孕育保健,以及落下终生病根。男人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一句话说的: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命。白领一族大多劳累,人到中年就过劳死的例子,越来越多地见于报章。唤起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关注,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个领域是投资。金融的趋势是越来越开放的。钱财如水,流水不腐,流动的钱才能增值,否则就会贬值。股票市场正在痛苦地嬗变,但未尝不是一个新的机遇;保险的规模正在急剧扩大;地下钱庄在沿海一带非常流行,他们急于需求合法的身份,走向阳光;各类产业基金、创新基金、天使基金还停留在小圈子之内,不能普惠众生,这些都是机会。
当然,中国社会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也有人称之为悬在众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国有股不能流通(法人股却在积极入市),如土地产权的七十年大限等。比尔盖兹说过,未来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比尔走得太远了,中国人活着当下,总得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发财致富是我们的理想,这样的理想未必有共产主义那么崇高,但也未必该批判和打击。研究需求,这是一切生意的入门和起点,要致富的人们,也得从此入手。
让我们再一次感谢上苍,把我们放在了这样一个充满压抑的社会。因为哪里有压抑,哪里就会有释放,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也会有反抗。现实的社会永远不会完美,在不完美的社会中寻找机会,那才是我辈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