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一靠宏观调控,二靠科技进步



不少媒体报道中,2004年被称作“名副其实的电荒年”。我国能源从战略定位到规划布局,从鼓励政策到科技研究,似乎处处都存在问题。本报日前组织了问卷调查,30余位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科技界委员认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

整体形势相当严峻

★我国目前的能源形势:

□非常严峻        65.6%

□比较严峻        34.4%

□较为缓和          0

□形势良好          0

★能源紧张带来最大的危害是: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87.5%

□影响我国政府形象    9.4%

□为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25%

■影响可持续发展     6.3%

■影响国家安全      6.3%

■影响经济协调发展    3.1%

注:问题选项除互相冲突外均为不定项选择,每项后的统计数据表示选择该项的委员的比率;带“□”号选项为本报提供选项,带“■”号选项为委员填表时添加项。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就我国能源问题调查、采访了32位科技界部分委员,其中21位委员认为我国目前能源形势“非常严峻”,11位认为“比较严峻”。

给政协委员们留下“相当严峻”的印象,可能很大部分原因是,作为能源中的“大头”,我国2004年的电力情况表现得十分紧张:上半年,全国24个省级电网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入冬后,南北多个省区再次传出电力紧缺的消息。整体缺电量从2003年的1000多万千瓦增加到3000多万千瓦,其中最大的区域电网——华东电网冬夏两季缺口均达1700万千瓦,天津更出现了10年来用电最为紧张的局面;广西由于遭遇了50年未遇的严重干旱,年底也缺电150万千瓦……

关注能源问题的委员各个界别都大有人在。仅记者所知,相关提案即有:经济界陈振东委员的《关于从速建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提案》、民进陈守义委员的《关于把政府节能纳入法律体系案》、民盟中央的《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建议案》与《关于能源替代开发和高效、节约使用的建议案》、全国台联石四皓委员的《关于把再生能源的科研、开发和市场化作为能源战略国策的提案》、教育界汪苹委员的《关于加快风能发电以及技术国产化步伐案》、少数民族夏日委员的《关于采用创新能量转换技术和能源利用体系解决可持续开发利用能源和生存环境问题的提案》……

“按党中央的规划,我国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但与之相应的,能源不能翻两番。我国2004年原煤产量突破19亿吨,翻两番就是80亿吨,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且即使你有煤,二氧化碳排放也不允许。”王淀佐委员神情颇为忧虑,他认为,既要有效保证经济发展需要,又要取得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我国的能源任务相当艰巨。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单从资源量来看,煤炭资源具有中长期保证能力,但煤炭的探明程度很低,满足不了近期煤矿建设的需要;过度依赖煤炭还会带来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对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压力。同时,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随着未来20年石油需求显著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尽管我国水电资源总量世界第一,但目前的开发率仅为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印度、越南、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只有天然气情况比较乐观,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安启元委员就提交了《对我国能源发展问题的思考》的大会发言材料,提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石油、煤炭、电力供应面临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包括: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量大但后备储量不足;资源依赖度大,利用效率偏低;污染排放过多,造成环境污染;受制于进口石油,能源安全堪忧;能源价格未能反映其经济成本和能源资源稀缺性等等。

调查中,87.5%的委员认为能源紧张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21世纪经济报道》有关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浙江省超过一半的民营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11.32天。报道援引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委员的话指出,仅浙江一省当年缺电即达750亿千瓦以上,直接造成GDP损失1000亿元,“如果从2000年开始缺电计算,5年来拉闸限电给浙江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超过1万亿元”。

政府调控是大课题

★我国能源方面的政府调控行为最需注意的是:

□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准确预测下阶段能源需求         78.1%

□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减轻因项目建设周期长而带来的调控滞后  6.3%

□在相关部门引入问责制,给人民一个“交代”          21.9%

■统一规划,分头管理                    3.1%

■加强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成立能源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   3.1%

★我国对高耗能产业应:

□进一步加大比重,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           0

□根据国家需要适量发展                   46.9%

□尽量裁减高耗能企业,以发展高技术产品为主         62.5%

□不必过分注重企业生产的能耗问题              0

“能源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当前管理、利用中问题很多的领域,必须由政府职能统筹一切。”李素循委员这一有关“形式”的观点,和其他几位委员着眼“内容”、要求重设能源部或组建能源委员会的提议遥相呼应。例如张广钦委员就明确表示:“我国应成立能源部,集中管理能源战略问题,制定调整能源结构的政策,下大力气减少高耗能产业的规模,大力推广节能措施,并立法推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经济界田瑞璋委员在分组讨论时也曾呼吁:“中国应该尽早进行能源的战略性研究,成立能源部或者能源委……仅有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这样的局级机构,难以协调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这一发言得到了同组其他一些委员的赞同。

据介绍,我国1988年也曾设立能源部,但是这一政企合一的联合部门只短暂地存在了4年。此后全国能源管理部门按照电力、石油、煤炭等门类割裂开来,管理力量分散。在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后,能源总管机构改名为能源局,成为国家发改委管辖的一个司局级单位。该局成立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恰逢中国能源领域“多事之秋”。从2002年下半年起,中国的能源供应便显现出了短缺的长期态势;石油需求这两年大量增长,缺口近40%,进口量首次超过1亿吨。

在电力供应方面,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不力,电力投入停止,引起全面短缺。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归国资委管,电力规划归国家发改委管,对市场的监督归电监会管,这种行业管理体系和项目审批体制造成了电力需求与电力建设难以匹配。由于电力项目的审批程序极其繁琐,而电力建设还要根据电源规划,这些规划又与市场实际变化差异很大,甚至比较混乱,常常出现“按照规划该建的电厂没有市场,而市场需要的电厂又未在规划之列”的情况。

设立一个高级别的职能部门,例如能源部,目的是为了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而在此之前,更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则是在全国确立一个能源发展的整体思路——既包括政策层面的“倾斜对象”,经济层面的“发展路线”,也包括社会层面的“用能风格”。用李烈荣委员的话说,就是“制订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政策,提出明确的目标;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资源状况等,制订科学、合理的能源发展规划;将节约、高效利用作为共识”。后一项,等同于黄荣辉委员提出的:“我国应开展一场能源节约运动。”

这样的“运动”实际上已经拉开序幕——2004年中期,国务院发布命令,号召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温家宝说,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五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也已于2月28日高票通过《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持续稳定供应,防止快速增长的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于2006年1月1日施行的这部法律,将可再生能源的范围界定为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

问题出在诸多方面

★目前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

□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开发过度           50%

□能源政策失措,比例结构失衡             35.3%

□能源科技跟不上,利用效率不高            62.5%

□能源规划滞后,紧张过剩交替              31.3%

□与各地发展错位,缺少区域协作            3.1%

★对传统能源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

□高效利用                      62.5%

□节约使用                      34.4%

□安全生产                      21.9%

□寻找替代能源                    43.8%

既然我国能源形势严峻已成不争事实,那么这一问题的症结到底何在?这一问题的备选项中,“经济结构”、“能源政策”、“能源科技”、“宏观规划”四项被选率都很高。事实上,有委员告诉记者,其实这几个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以致他填表时很难下笔。

认为“能源科技跟不上,利用效率不高”是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管理中最大问题的委员,占参与调查者的62.5%。王淀佐委员说:“中国的能源科技现在比较落后。大煤矿的采煤率都只有30%~40%,发电时转化成电能的也只有30%~40%,这样100吨煤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10吨。”据了解,我国目前能源科技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基础性研究落后,科研基础设施薄弱,能源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产业链;能源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和引进缺乏战略性、长远性和连续性,科研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能源开发利用的大型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严重落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等。

“我国应加强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刘玉岭委员如是说。经济结构不合理显然是造成能源紧张的又一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高能耗特征,已成为全球煤炭、钢铁、铜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国之后第二大石油和电力消费国。统计显示,我国每创造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而二氧化硫排放量则高居世界榜首。用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话说就是:“我们发展的思路不够宽阔,我们经济增长的方式过于粗放,粗放到不能容忍!”

针对我国能源政策和能源规划的讨论,更是由来已久。此次陈佳洱委员等也特别提出,我国必须发展洁净高效的能源技术,限制高耗能产业。

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中,温克刚委员指出:“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认为要完成能源结构调整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激励、优惠政策,予以大力扶持,走“用政策拉动产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依靠技术进步和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提高质量和降低价格赢得更大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2004年12月15日,包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孚凌、全国政协委员保育钧在内的16位专家在北京香山召开的“2004~2005重大经济问题座谈会”上,一致认为不论是“电荒”造成的巨大损失,还是盲目上马的投资热潮可能导致的电力过剩,都是相关部门在电力改革和规划过程中决策失误的一种表现。这种失误使我国电力出现“缺电——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又缺电”的恶性循环。而“种种失误仅仅是表面的、看得见的,中国缺电以及投资过剩,究其根源是体制性缺电和体制性电力过剩”。

将我国能源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挂钩,并作为一个选项放在调查表里,缘于之前采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时,他向记者提出:能源短缺与区域利益不协调有关,因此不能脱离空间因素仅从宏观方面寻求对策(详见本版《中国的能源问题与区域利益不协调》一文)。

调查结果表明,将区域规划视作我国能源症结的委员很少。只有范如玉委员特别提到:“在能源领域,我国应打破条条块块的区域侵害,从国家总体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反对地方主义。”或许对这方面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仍需相关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

最终出路还靠科技

★对于新能源技术,我国应:

□重点投入此类研究,力争取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   93.8%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储量丰富、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    50%

□现有能源储量充足,可仍以开发和进口传统能源为主     0

□鉴于研发投入的高风险,制定以引进他国成熟技术为主的政策 0★最应大力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是:

□煤层气技术      37.5%

□太阳能        46.9%

□核能         68.8%

□风能          50%

□氢能          9.4%

□潮汐能         9.4%

□地热         12.5%

■水能          9.4%

■均衡发展        3.1%

国家统一规划是能源发展大方向不错的前提,相关科研开发则是规划意图得以落实的有力保证。范如玉委员提到,我国能源应走“中央与地方结合,大中小并举”的道路;由中央建设大能源企业,各地根据优势在统一规划下,研究与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各种技术。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手段,只要片面地针对传统能源的开发使用去考虑问题,其结果总体上讲都将是被动的。‘开源’和‘节流’应该并行去讲才有意义,而且‘开源’为先,‘节流’为后才会主动。”李昌委员说,“谈到能源上的开源,自然是开发新型能源——开发新能源为主,节约传统能源为辅,这是唯一可以主动应对能源短缺的解决思维。”

在具体的能源开发方向上,委员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吴中如委员的观点既简洁又全面:“大力发展水电,适度发展核电,限制发展火电。”据《人民日报》报道,与电打了30年交道,水电、火电、风电等常规电力行业都做过的王禹民委员2004年初表示:“缓解电力危机,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发展核电势在必行。”另据报道,中共界徐匡迪委员1月份透露,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已适度调整能源发展战略,用“积极发展核电”代替了过去的“适度发展核电”政策。

对调查表中备选的各种能源,委员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段镇基委员指出,我国煤炭开发的“十六字方针”是“清洁燃煤,多能并用,讲究实效,确保安全”。他说:“煤层气技术是否成熟、安全,效率怎样,应慎重对待。可用的自然能源不应浪费,应尽量因地制宜加以利用。”陈作斌委员则表示:“风能、太阳能两大能源应加强研究开发力度。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应高度重视,集中力量攻关,取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

 能源问题:一靠宏观调控,二靠科技进步
然而,不论是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是新能源的加快开发,都直接植根于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温克刚委员在大会发言中提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涉及学科多,例如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就涉及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微电子、自动控制等多种高新技术,不尽快突破技术瓶颈、研制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设备,风电的快速发展、廉价应用就不可能实现。

“新能源开发非常不容易,这远不止是政策上的问题,甚至连基本的物理理论都还要寻求突破。”王淀佐委员说,目前风能、太阳能成本很高,短期内根本看不出取代煤炭、水电、核电的前景,对我国来说,即使是略微提高其在全部能源中的比例都非常困难。他介绍,要实现太阳能的大量利用,必须先在物理学研究中实现太阳能转化和无介质大功率能量传输上的理论突破,因为现在太阳能转化用得最多的是多晶硅。“生产时消耗的电说不定比它能转化的太阳能还多!”所以目前能源科研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切实提高煤的利用率和安全生产技术,做好水电、核电开发。

另据报道,教育界王大中委员提出,我国能源资源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应遵循这样三大思路:一是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保证资源供应安全为主线,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优先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二是坚持开放创新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我为主,跟踪、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抓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点突破;三是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突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既要满足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2020年以后的长远需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2214.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阶梯教室 当前宏观调控的问题与建议 宏观调控

2008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在国内冰雪、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全球金融危机扩大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逆转下行,外需急剧萎缩,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企业效益明显下滑,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愈演愈烈,资产价格下跌惨

厨房管理:一要管料,二要管人!

厨房管理:一要管料,二要管人!   厨房成本管理,老板最关注的是成本核算是否严密,物品管理是否妥当,人事管理是否严谨。   成本核算主要用以下三个表格,表格内容是一家厨房的统计情况。 1 、价格反馈表。

第37节: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2)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在经济紧缩期间防止政策不当对民营经济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关键还是要提倡市场化的宏观调控,尽可能减少和杜绝行政性的"调控"。在这里,如何对待传统的审批制格外重要。最近,据有关部门调查估计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 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法定义:  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二、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

声明:《能源问题:一靠宏观调控,二靠科技进步》为网友瑞典小狐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