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五虎 从蜀国五虎排座次谈人力资源管理



从蜀国五虎排座次谈人力资源管理

据说刘备夺了汉中,开始论功行赏。根据大家在汉中战斗中的表现,准备评选上将五名,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副厅级待遇、专门津贴、公费医疗、大套的住房等等,真的是好处多多,让人眼红。于是大小将军都跃跃欲试,大家拉关系、跑门路,都希望能被评选上。

为了避免人事干扰,经理诸葛亮找了个山洞就开始写方案。

名额有限,到底选谁泥?刘老总发话来了,这回排名次只看贡献,不看资历,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的执行。反复考虑后,诸葛经理推出如下的候选人:

第一名:黄忠。为工作呕心沥血,屡建大功,斩杀竞争对手曹操手下一流武将、汉中防御司令官夏侯渊,由此蜀国一举拿下汉中,实在是决定性的胜利,故此居首位。

第二名:魏延。虽然是后来加入我军的小将军,而且爱顶撞人,但是打仗不要命,曾经箭射曹操,导致敌人统帅受重伤,也是大功劳一件。

 从蜀国五虎排座次谈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名:张飞。以前脾气不好,现在经反复教训,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人做事比从前灵活多了,而且在汉中战斗中,打败了敌人汉中防御张副司令,也立了小功劳嘛。

第四名:关羽。在战斗中没有什么表现,据说躲到荆州特区成天的花天酒地,不过也没有什么错误,而且行政级别和刘老总平级,给个第四名算了。

第五名:马超。打仗时轻敌贸进,中了敌人埋伏,损失了副将吴兰。本应行政撤职,但鉴于认错态度较好,而且有其他的功劳,就照顾一下给个第五名吧。

报告交到刘备那里,刘备就在会上宣读了。黄忠一听,嗯,我这老头子奉献了一辈子,到老了终于被承认,感动得热泪盈眶;魏延一听,哦,刘总不看资历看能力,这个领导我跟定了。

当天晚上,刘备刚吃完饭。门外面传来了当当当的敲门声,刘备一开门,马超哭着就进来了,“刘叔叔啊,当年我老爸马腾和您老人家一起在献帝那里做事,还拜了把子,这些事您都忘了吗?您现在把俺评到老末,怎么对得起俺老爸的在天之灵呢?”刘备一听,俺大哥的儿子有求,照顾一下吧,于是把排名改成了马、黄、魏、张、关。

马超高高兴兴地刚走,又传来了当当当的敲门声,赵云笑着进来,“刘总啊,虽然我是您的司机,这次没打过什么大仗,可是想当年,是我舍了命救了您儿子,您评选五虎上将怎么也得考虑一下我吧。”刘备一听,赶紧说:“名额都满了,没地方了啊。”赵云说:“您看那个魏延,是新来的,平时又故作清高,得把他剔除。”刘备听了后,把排名改成了赵、马、黄、张、关。

过了一会儿,门外面又传来了哐哐哐的跺门声,张飞醉醺醺地进了门,“大哥啊,虽然我是个粗人,不在乎名次,可咱两个是结拜兄弟啊,你怎么不帮自己的弟兄先帮外人呢?”刘备一听,也对,把排名改成了老张第一。

没多久,门哗啦一声被砸开了,关羽气冲冲地,“大哥啊,当年曹总上马金下马银,那么好的待遇我都没跳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地追随你。这时代,还有这么忠心的人吗?”刘备一听,感动得泪珠子叭叭摔地上,连声说:“二弟,您说怎样就怎样。”

第二天,正式决定下来了,排名为关、张、赵、马、黄。

喜欢《三国》的,可以从管理角度发表一下看法

《三国演义》中要说最能用计的,大家公认非诸葛亮莫属。但要说到能够容人用人的还是要算曹操。曹操手下文有郭嘉、荀攸,武有许禇、徐晃,自家人有曹仁、曹洪、夏侯淳、夏侯渊一干人等,其余大小将领、谋士不一而足。反观刘备手下,文不过卧龙、凤雏(凤雏还是一个短命的,寸功未建就丧命落凤坡),武只有关、张、赵,最多再有孙乾、老黄忠等人。孙权那边都是些二流人才,不举例也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人才的归附与否,跟领导者的个人性格和做事风格有非常大的关系。

先说刘备。刘备是不太管事的,大权全部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这个人其他什么都好,就是能力太强,什么事都能管,什么事都能预料到。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可要千万小心,你不是特别有本事而且特别听话,你不要去。你想啊,不管什么事,什么时候做,他都安排好了,你按照他的计划做就是了,要做好但不要越雷池一步。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在现在条件下,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会唯唯喏喏的,一味按照领导的意见去执行吗?

再说孙权。纵观三国,孙权的用人好像都是别人帮助安排的。先是孙策死时嘱托: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是,当曹操领80万大军来攻时,张昭害怕得直哆嗦,力主投降。周瑜倒是能率兵破敌,但是他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主,被诸葛亮戏弄一番后,吐血而死。他们都没有为孙权创造太大的功绩,所以这个用人是不成功的。后来被轮番推荐的,如鲁肃、吕蒙等人都比较保守,也没有太大的成绩。领导者的平庸,造成手下人的平庸。

最后说说曹操。曹操这个人,历史早有定论,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一套。首先他爱才。他听说刘备手下有个谋士叫徐庶的,蛮有本事,他就用计将他赚来。他收服关羽时,关羽提了那么多的无理的要求,又是降汉不降曹,又是只要有刘备的消息就离曹操而去等,曹操都一一答应了。而且,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宴请关羽,对关羽封侯拜将,关羽离曹奔刘时,又是送袍赠金,可谓仁至义尽。对赵云也是一样,赵云单骑救阿斗时,如果不是曹操命令手下人不伤他性命,再有3个赵云也完了。从这些事来看,曹操是非常爱才的。其次,他能容人。举个简单的例子。蒋干这个庸才,害了曹操两次,差点让他命丧赤壁,这件事放在谁身上,都得把蒋干这家伙杀了,可是曹操还是留了他一条性命。再次,曹操还能放手用人。他坚守用人不疑的方针,各地都放手让地方官员去治理,而不随便插手,军事上也是如此。当然,放手用人,但没有监督机制,这也留下了司马懿父子篡权的隐患,要引以为戒。

自己有才而不专断,爱才、容人、用人,这是曹操最终能一统中原的根本原因。我可以断言,如果曹操不叫曹操,而叫“刘操”的话,也许在他手上就能统一中国了。所以,最根本的凝聚力即人心所向是最重要的。

曹操容忍爱才不再举例,这里转贴一篇曹操用人的文章:曹操用将启示:优势互补,兴业之道

《计算机世界》金马

长虹集团董事长倪润峰认为,在企业弱小时,要研究《三国演义》,以谋求强盛之道。对于正在创业的企业来说,再也没有比吸引到一大批优秀人才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项目的具体要求,根据人才的年龄、性格和能力结构加以优势互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我们从《三国演义》第67回中寻求一些启示吧!

在曹操兴师西征,平定汉中,得陇望蜀之际,孙权受到诸葛亮的鼓动,乘虚而入,亲率大军突袭曹操的后方,一举夺得皖城,并乘胜前进,直逼曹操的东征根据地——合淝。在守将张辽忧心忡忡的时候,忽然收到曹操派人送来的一个木匣,上面写到:“贼来乃发”。当孙权率十万大军逼近合淝时,张辽等人开匣观看。书中指出:“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当时,远在八千里之外的曹操为什么要送个木匣,对守卫合淝的将领做出如此具体的安排?曹操极善调兵遣将,为什么要违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原则?这样做会不会脱离实际,导致军事指挥上的混乱?事实证明,曹操这样做,正是从实际出发,在大敌当前的背景下,促成张辽、李典、乐进几位将军的精诚团结和优势互补,以取得率兵御敌的最佳效果。

作为具有知人之明的曹操,对三位战将的性格修养、用兵特点和作战能力非常清楚,并且对他们三人之间平时的隔阂洞若观火。故不出曹操所料,受命之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以攻为守的战略决策,表示亲自出去,和敌人“决一死战”,展示了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慨;李典“素与张辽不睦”,对于张辽提出的建议,起初“默然不答”,后为张辽的行为所感动,立即表示“愿听指挥”,反映了公而忘私、勇于抛弃前嫌、豪爽直率的性格;乐进是个中间人物,对张、李二人都不敢得罪,并且有一点怯战心理,一旦张、李二人的意见一致,他也信心十足,决不甘愿落后。在兵临城下,人心恐慌的紧要关头,曹操一封书信使三位将军同心抗敌,转败为胜,把不可一世的吴军打得七零八落,这一战令“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曹操远征汉中,为什么要让“素皆不睦”的三位将军同守合淝?后人孙盛对此感触较深,他认为:“夫兵者,诡道也。至于合淝之守,孤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用弱者,则惧心难保。”可见,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就独具匠心,巧用张、李、乐三人,以便他们在性格上取长补短,甚至有意利用他们之间的不同见解,防止一人冒然决策。

借古喻今,作为新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企业人才的优势互补:

1、 年龄优势互补

年龄优势互补是人才梯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按照老、中、青的一定比例,合理组织人才队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一个企业既能继承优良传统,又能不断创新,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一般来说,大部分上年纪的人阅历广泛,经验丰富,办事稳重,威信较高,但体力不足,记忆力和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有所衰退,其中有不少“乐知天命”,缺乏进取精神的人;中年人知识和经验积累较多,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强,但体力和精力不如年青人;青年人正值英年,身强力壮,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快,闯劲大,但缺乏经验。为了发挥他们的整体优势,管理者可以让老年人从事参谋、顾问和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后辈决策,进行传、帮、带;中年人可以从事第一线的工作,如重大谈判、项目指挥和工程监理等领导工作;青年人则可以从事开拓性、突击性和攻坚性的工作,如市场开拓、方案编制、程序设计和工程实施等。

2、 个性优势互补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脾气”、“性格”等,它是一个人的全部: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遗传、嗜好、倾向、气质、思想、精力、学历、经验,以及全部的生活情况。俗话说“一个神一个像,一个人一个样”,人的个性既是丰富多彩,又是千差万别的。在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泼辣,有的人宁静;有的人健谈,有的人寡言;有的人急躁,有的人温和;有的人风度翩翩、彬彬有礼,有的人不修边幅、不拘礼节……。现代企业既要尊重每位员工的个性,使其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又要强调团队精神,使每个人、每个部门协同作业,实现最好的整体功能。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考虑人才队伍配置时,一定要注意员工的个性互补,减少内耗,增强合力。这就好像让江海吸收骄阳的燥热,让火焰去熔化坚冷的冰块,让粘土去增强砂浆的粘度一样。

3、 能力优势互补

能力优势互补是指在企业的各部门中,不同学历、专业和经验的员工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分布。现代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工作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横向联合,而在“知识爆炸”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众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需要与不同专业的员工通力合作。比如,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要有精明的决策者,全面的组织者,踏实的执行者,机敏的反馈者,冷静的咨询者,廉明的监督者,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企业的决策层中需要经济师、会计师、工程师,还需要市场研究人员;管理层中需要行政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技术部经理和工程部经理等。此外,还需要掌握不同知识和技能的员工。

《三国演义》中的战例,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合理的人才组合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对外发挥最大潜能的关键。合理的人才组合可以使人才个体在总体的引导和激励下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从而产生良好的组织效应。一个组织的效能,固然取决于人才分子的特性,更有赖于人才队伍整体结构的合理。结构的残缺,会影响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能量的过剩或不协调会增加摩擦和内耗。合理的人才结构,不但可以实现“凑”,即能力的简单相加和集中,造成众志成城的景象,给企业内部的员工和广大用户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才分子各扬其长,互补其短,从量变到质变,产生质的飞跃,诞生一种“核力”,一种超过每个人能力总和的新的合力,迅速赶上和超过竞争对手的实力。这是一项不需要新的投资,仅仅通过优化组合就能获得的巨大财富!刘备在请到诸葛亮之前,虽然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流的战将,但无立足之地。究其原因,正如司马徽先生所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异无善用之人”(第35回),就是缺少决策、谋划高手。汉高祖之所以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而得了天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他的领导集团中,“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输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经为我擒也。”刘邦的话为我们生动地论述了人才组合的必要性,张良深通谋略,是一个战略策划家,萧何深通经济,是一个理财治邦能手,韩信是个善于调兵谴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帅才。很显然,仅凭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能帮助刘邦登上皇帝宝座的,而刘邦却把三杰吸引到自己的身边,使其完善组合,达到了超越三个人本身能力的效能,终于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商场如战场,可见,现代企业人才队伍的合理组合是多么的重要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2070.html

更多阅读

管理学 多种人性假设 从“人性的假设”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人性的假设”看人力资源管理作者/张爱清身为HR你是不是在工作中也有以下类似的困惑?在有些企业,老板对人特别苛刻,有的主管不尊重人,对人非常刻薄,公司的审批流程很繁琐……在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出尔反尔大道理一堆,他总是把人想的那

人力资源管理:从“控制人”到“分解事”

    发表于《销售与市场》2010年第12期。    1954年,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这位管理学巨匠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概念所不能表达的意思。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

弥勒佛和韦陀 从弥勒和韦陀的故事谈人力资源的整合

凡是去过寺庙的人如果留心的话,一进门首先看到的,便是弥勒佛迎客的那张笑脸,再往后面看,是怒目圆睁,面色阴沉,表情严肃,似乎有些杀气的韦陀。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俩并不在一起,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豪爽好客,为人热情,所以香客

声明:《蜀国五虎 从蜀国五虎排座次谈人力资源管理》为网友莫笑桃花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