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点通集团51e-training人才智本与绩效总经理 郭阳道专访 中西方培训业的差别
记者:您参加过美国管理学会,并进行过培训师的训练,能比较一下中、美在培训方面的意识和做法有什么不同吗?
郭阳道: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注重对人的培养,特别是在目前新经济的浪潮下,“人”的作用更加突显。在农业经济时代,是“有土斯有财”,生产需要的是土地,土地成为那个时代价值的根本。在工业经济时代,是“有财斯有财”,生产需要有资金、设备,只有“钱”才能滚出“钱”来。而到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有士斯有财”,这里的“士”指能产生效益,带来贡献的人才。“人”就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资源。而培训是企业汇聚人才,发掘人才最为有效的方式。
国内在以往可能习惯于在“做”中学习,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国外企业的大举进入不仅带来的是资金和技术,还带来新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而这些对于国内的一些企业还是很陌生的,因此培训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在这次APEC会议上江主席明确提出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是很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可见,国内的培训市场未来将会相当大。
在西方,培训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具有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方法。而在国内,培训行业还处在一种摸索的阶段,由于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比较低,因此国内搞培训的也很多,有的培训公司只有几个人。不过尽管如此,这个市场仍然是需求大于供给,随着中国的入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这种需求将越来越大。
但目前国内企业在参与培训时有一个特征,就是有很大的随机性,随便的抓几个培训听一听,没有一个以合理开发自身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整套培训计划。从培训市场的供方来说,在国内,培训也远远没有成为一种产业。国内做培训的很多,但规模最大的也只占据市场很小的一个份额,而且良莠不齐,可以说国内的培训市场还处在一种草莽时代。企业在选择培训的时候也感觉很难,因为他们也不希望花了钱之后没有什么效果。
我们看到在国外,培训内容的积累已经是相当丰富了,而在国内,最缺的反倒是培训师。从国际方面来看,在培训的内容上原则上是可以互通的,但转换的过程则需要培训师来对其进行本土化。另外,知识不等于力量,知识的运用才等于力量。培训师的作用是要把知识的精髓传给学员,保证他们在知识上获得,在态度上相信,这是对一个培训师的起码要求。国内培训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形成产业化,缺乏一个稳定成熟的培训师队伍。因此,我们在给客户做培训的时候,如果这个企业的规模比较大,我们都会在第一期的学员中挑出几个有意愿,有兴趣的人,把他们培养成企业内部兼职的培训师。开始的时候,我们主讲,他们做助教,可能在下一次,就调过来,他们主讲,而我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点。通过这种方式,就在企业的高层中培养出某一领域内的讲师,这样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记者:您刚才提到,国外的培训已经成为一种产业,能具体谈一下吗?
郭阳道:你在国外可以看到,针对同一个课程,市场上会出现一系列的产品,比方说录像带,录音带,VCD和一些书籍。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他们都组成了产业化链条的一部分。这就像你看迪斯尼一样,迪斯尼的剧本可以拍成电影,可以做成卡通,可以画成漫画,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但内容都是同一种东西。这样,对于不同的群体,比如针对大人和小孩,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向他传播。知识产品已经完全做到了商品化,讲师讲课的内容一般都录成录像带,便于学员能将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不能理解的东西回去慢慢消化。一般在一次培训的过程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放讲师的录像带。其余的时间就是对学员的引导和学员之间的交流,国外的培训中体验式培训占很大比重,因此对讲师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总之整个培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国内的培训还是以授课的形式为主,还未形成一个产业。
记者:也就是说在国内,培训还是以面对面的授课为主?
郭阳道:是这样的。。
在国外,针对《哈里波特》这本书,除了书本身是罗琳写的外,其他的东西,如包装,推广宣传,出卡通人物,拍电影都是由一些专业人士来做,对于一个产品,可以有多种方式开发它的附加价值。而在国内做Value-added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在做基本的东西。国内的培训还是像传统的师徒关系一样,讲师在讲,学员在记,在听,而很少去考虑将授课的内容换一种方式来展示,来传播。国外对一种新的知识产品的推出,会有很多专业人士迅速的跟进,使它形成一个产业链。国内这种以师徒方式传播知识的速度就显得太慢了,知识能够发挥力量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应用,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要让知识更有效、更迅捷的传播。
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记者:就您刚才所说,据我理解你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把国际上一些好的培训素材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给国内客户,而不需将国外优秀的培训师请过来讲课,是这样的吗?
郭阳道:其实现在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电子教学,它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和学员更好的交流。我们打算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在明年,把我们过去根据培训的内容制成的Powerpoint整合成一个培训大百科,供客户进行检索,进行点选。这就像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一样,为了烹饪出一道菜肴,需要几种不同的原料。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出几套培训素材,因为Powerpoint是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的,所以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这样就使我们积累的素材通过系统的方式与客户分享。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我们通过分销的形式,将素材分销到各地,并在各地设立培训点。因为现在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像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二三级的的城市要想参与培训就要跑到这些城市,这样速度就太慢了,而且客户支付的费用也很高。
甚至以后我们还可以采取卫星传播的方式,将我们培训的现场向各地直播,总之是要用各种高科技的手段使培训变得更生动更有效。
记者: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使培训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那么你们在对客户进行面对面的培训的时候,是以直接的授课为主还是以其他的一些互动的方式为主?
郭阳道:这就要根据客户对象的不同来决定,现在面对的客户主要是成人,成人和小孩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像小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成人已经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式,在某一方面,他的经验可能有用,但在其他方面,就可能成为接受新知识的一种阻碍,这样,在培训的过程中,就应该避免和他硬碰硬,避免和他争论。有时他会认为你这样做不行,他的这种想法就是由于他的思维定式在起作用。这时就可以通过一些体验式的培训,通过做一些游戏,使他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通过游戏的结果,使他自己认识到为什么这样做行,那样做就不行,这样做和那样做会有什么区别。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讲双赢。但虽然嘴上讲双赢,其实骨子里都是希望我赢你输,这样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就会发现在一些关键的点上,出现尔虞我诈的情况,游戏的结果可能就会出现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状态。通过对游戏结果的分析,来告诉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初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仅仅是口头上给他讲双赢是没有用的,只有通过做游戏,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才能让他意识到通过怎样的选择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国内培训市场现状
记者:现在国内的培训市场是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但目前国内的培训公司并不能说业绩蒸蒸日上,这是为什么?
郭阳道:这里存在着一种信息不对称。国内的企业很需要培训,但他有时并不知道哪家公司会提供出他需要的培训,另一方面,培训公司有一些好的方案,但他不知道哪些客户需要这些方案。
我们在给客户做培训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转变他的一些观念,从最基本的排座次方式开始。在培训的时候,要采取分组的形式,并不是以往的那种领导排在前面,员工排在后面的听课方式,另外,一些客户有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自己讲的比培训师讲的还要多,这就是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我们认为学习的态度分为四种,第一是我讲你听,能否吸收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第二是我讲,你边听边记笔记,表示你不单听了,而且还记录下来了。第三是我讲完之后,你会热烈的鼓掌,表示你接受了,认同了。最后就是你能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这表示你不仅接受了,而且思考了。我们要让客户以第四种态度来学习,因此我们讲的可能还没有客户自己说的多。现在很多人还带着学校里的那种学习习惯,听课,记笔记,参加考试,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学习习惯。
记者:你们采取这种较新颖的方式对客户进行培训,那么客户是否接受这种方式,他们对培训的结果是怎样反馈的?
郭阳道:一般是要他们回去做行动方案,参加培训的人都要写出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并且经过培训会对今后的工作做哪些改进。培训分为三个层次:认知,态度和行动。首先你要有意愿去接受培训,其次要相信培训的结果,最后就是要付诸行动。一般我们与客户签协议是要保证前两个方面,如果是采取公开课的形式,那么具体的实施就需要参加培训的人回去自己做,但如果我们参与企业内部的培训,我们还要帮助他们做好内部的沟通和培训结果的分享。
记者:您刚才所说,培训之初必须要客户有意愿参与培训,并且要相信培训会起到一定的效果,那在客户向你们提出培训需求的时候,是不是会出现一些并不合理的要求?
郭阳道:一般的,客户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客户提出的需求大都比较宽泛,比如有的客户认为销售总是搞不好,提出想进行销售方面的培训,当问道他们为什么销售业绩上不来时,他们可能就说不出来,这时你就要对他进行诊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销售业绩不好,可能是由于一些制度上的原因,比如在跨区域销售方面的管理比较混乱,还有一些就是在能力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的销售人员自信心不够,或对产品不了解,对于能力方面的问题,我们是可以解决的,但对于制度方面的原因,我们就没办法解决了。
因此在培训之初,我们必须先进行需求分析,我们希望客户的期望和我们能做到的比较接近,我们不希望客户把我们当作万能丹,认为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记者:那国内企业把培训当作万能丹的是否大有人在呢?
郭阳道: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企业提出要搞团队建设,但这不是员工做一次拓展训练、一拥抱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里有组织设计的因素在影响团队,也有个人素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培训所不能解决的。所以我认为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和预期定位很重要,不能把自己说得很虚,好像什么都能做,也不能让客户认为培训没什么。记者:现在国内的许多企业在讲“以人为本”,入世以后,许多企业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将更加的激烈,但就你了解,国内的企业在用人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郭阳道:不同的企业对“人”的看法是不同的,有的企业就明确的讲,我们企业是用人的而不是育人的,我们需要的是那种一来就能干活的,这种企业会常采取一些挖墙脚的方法来猎取人才。但有的企业就不一样,比如说可口可乐,他本身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那么他可能就喜欢直接从刚毕业的大学生中挑人,因为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上其他企业的一些风气影响,通过内部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人才。这就要看领导对“人”的定位是什么。
“人”毕竟是可以雕塑的,培训师也就是一个雕刻家,把人塑造成可用之才。但有的人可能不那么认为,他们认为到工艺品店就可以买到雕刻好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自己去进行塑造。其实我们应该看到,你高价买来的东西是得不到他的增加价值的,人是要成长的,他需要通过培养来实现增值。如果你挖来的人,然后就让他去做具体的事,那么他对你企业的认知程度可能也不高,毕竟他在你这能做贡献,在别的地方也可以做贡献,如果配套措施跟不上,一个企业是很难留住这种人才的。
传统上是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在国内企业我们经常看到强将手下都是弱兵。因为大家都是听老板一个人在说就行了,虽然有些老板也在想改变这种状况,但他没有能力去培育。员工能跟住老板做事就不错了,更不用说去超越他,这对企业的成长很不利。
记者:那您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老板不希望手下的员工比自己强?
郭阳道:没有一个老板会这样说,但你实际上可以看到,老板都愿意看到员工做他希望员工做的,员工说的一些东西可能他根本就听不进去。老板都是曾经辉煌过的,这样容易造成一种后果,老板总是以过去成功的经验来指引企业未来的发展,而那些经验可能在现在已经过时了,毕竟外界的环境变了。因此一个企业如果不进行培训,塑造一些具有新观念的人才,那么这个企业是很危险的。
其实我很欣赏有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性,他们从过去的人治向制度化建设的转变,这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