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蛙还是做蜥蜴
小渔大学主修的是日语﹐按说毕业到日资公司工作最为对口﹐然而小渔的父母对公务员的稳定非常满意﹐而且看中公务员的不断加薪以及优厚的福利保障﹐听话的小渔听从了父母的建议走进了“机关”。在一次大学同学会上﹐好友推荐了一个日资企业行政助理的职位给小渔﹐面对机会小渔反而犹豫了﹕要不要跳槽﹖专业已经荒废了两年多﹐我还能行吗﹖在机关里稳定惯了的小渔陷入了犹豫。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青蛙是“等饭吃”﹐在捕食时﹐目不斜视﹑四平八稳。直到一只智商零蛋的蚊子或小虫飞到它的嘴边﹐它才“呼”地伸出舌头﹐粘住飞虫吃下去﹐之后﹐它又开始那目不斜视的等待。蜥蜴则不同﹐每天它们四处游荡﹐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会狂奔猛追﹐一路穷追猛打﹐直到吃到口为止------它是在“找饭吃”。青蛙和蜥蜴﹐正代表了两种处世的态度。比喻中青蛙是有可能吃饱﹐不过它的成功对外在因素的依赖性很高。蚊子多的时候﹐它站在那里就能吃得大腹便便。但一旦池塘干了﹐青蛙就消失了﹐但蜥蜴还依然活跃。前几年的中国人就很有几分神似﹐每年经济飞速成长﹐到处是工作在找人。大部分的大学生尚未出校门﹐已经有工作在等着他们了。那时不论青蛙还是蜥蜴﹐都吃得饱﹐也有很多蜥蜴在享受生活中变成了青蛙。但近几年就业形势紧张了﹐全民就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尤其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SARS蔓延﹐原本事物丰美的池塘竟然有了一夜之间干涸的迹象。这样的时刻﹐你准备做青蛙还是蜥蜴﹖稳定是最大的愿望
进入21世纪﹐以安全与稳定的观念来选择职业的大有人在。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就城市居民求职择业方面的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五地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发现﹐就业安全和职业的稳定性成为公众最关注的话题。在“选择工作时﹐你最看重哪些因素﹖”的调查中﹐26%的被调查者最看重收入﹐获取高收入是一部分人的愿望﹔39%的被调查者最看重工作单位的性质﹐他们认为单位正规﹑规模大最为重要﹔21%的被调查者最看重工作单位医疗﹑保险﹑住房﹑假期等方面的福利待遇﹐他们希望享受好的福利待遇﹔14%的被调查者最看重自己在单位的稳定性﹐能够较稳定的在某一单位工作5年以上是他们的最大愿望。“如果有一个单位收入很高﹐但无劳动合同﹑福利待遇等﹐你会应聘吗﹖”6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不会应聘这样的单位﹐他们认为没有劳动合同就意味着个人收入和权益没有保障﹐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就得做好随时失业的准备﹐所以不准备尝试﹔13%的被调查者表示只要收入高﹐自己就会去﹔25%的被调查者态度中立﹐他们认为如果目前尚无适合的工作﹐这样的单位可以作为一种过渡﹐但不要时间太长﹐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就要“立即转移”。
稳定在哪里﹖
什么职业是“稳定职业”﹖哪儿的职业是“稳定职业”﹖干多长时间才算是“稳定”﹖江苏制定的新型户籍管理体制对“稳定职业”是这样解释的﹕“有稳定收入(生活来源)是指被当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正式录用(其中被企业录聘用的应办理社会保险)﹐以及投资兴办二﹑三产业﹐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可是在今天的职场﹐一个“正式录用”就算“稳定职业”吗﹖外国的大航空公司说垮还垮了呢﹐国内多么让人看好的企业说不行了还不行了呢﹐就是政府机关﹐也不断在说“精简”了。如此这般﹐我们又有谁敢说自己干的职业就一定是“稳定职业”﹖就算有了一个“稳定职业”﹐今天工作干的好﹐或说很讨领导喜欢﹐那么对于这人来说﹐他今天就感到自己的职业是稳定的﹔可他明天因工作干得不好﹐或是又不讨领导喜欢了﹐甚至可能面临下岗失业。那么这人的职业又可说是不稳定的了。在职场上﹐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却是绝对的。
“逃票模范”可以走多远﹖
如果你不去尝试新机会﹐如果你不曾让自己的身体受苦﹐如果你的环境从来没让你觉得有多拿文凭的必要------你当然永远都不会有好的运气﹑好身体和让人羡慕的文凭。
对不稳定有恐惧感﹐这不难理解﹐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一切关系的解散﹑跳槽﹑离婚﹑毁约﹐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件需要“节哀顺变”的事儿。可是时代的变迁已经给“稳定”打上了一个可疑的印记。如果你开始在工作环境中光是长肉长年纪﹐那你就得小心生锈了﹗“打工女皇”吴士宏曾经这么说﹕“我总是千方百计地挤上车﹐然后补票。”她的意思﹐是先抓住机会﹐然后让这个机会逼着自己长本事。就这么个“逃票模范”﹐你瞧瞧人家走了多远﹗改变后的新环境﹑新关系﹑新的工作方式﹐对自己的成长都是很好的刺激。有人说﹐工作是第二次投胎﹐那么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新生。稳定当然没有错﹐而且它会随着岁月的增加而变得更加重要。但这并不是说你只能守株待兔﹐而是要抓住机遇﹐及早找到更适合你的位置。在风云变换的市场中﹐劳动者的配置如流动的活水﹐在自我追求和客观需求的情形下﹐变更职业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体制带给你这样的契机﹐你不必再担心被困在某一角落而终生不得迁徙﹐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你自身﹐你可以以最佳的方式出售。倦但是不言悔
当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直逼白领的时候﹐退缩和迎击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在“非典”时期﹐生命的考验突如其来﹔于是﹐穿越通向成功的小路时﹐可以用心触摸到一种深长的忧虑------
“如果能让自己宁静一些﹐我宁愿退回我的家乡------内蒙古的一个小镇。”在上海市福州路海欣大厦宽阔的16楼办公室里﹐李达斯轻轻吐着烟圈﹐眺望窗外细雨如丝迷雾笼罩的浦江﹐“这些年﹐我一直在走﹐在飘﹐真有一点倦了﹗”李达斯说自己这38年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飘泊。16年前﹐李达斯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分配到家乡一家钢铁厂做了车间学徒。2年的学徒生活不仅磨就了踏实的职业品质﹐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外出看世界的机会------厂里经过层层遴选﹐派他到深圳做销售代表。到深圳之后﹐经过MBA“镀金”﹐他凭着年轻人的锐气﹐马不停蹄﹐又杀到上海。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职场拼杀的白领们不敢有一丝的懈怠﹐惟恐“砸”了手中的饭碗。已被滑入“老员工”行列的三四十岁的白领们﹐眼见着学弟学妹们揣着硕士﹑博士学位﹐意气风发地加入到自己的行列中﹐不自觉地就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职场遵循‘哪儿有食飞哪儿’的规则﹐只是我的食物并不是钱﹐而是一个机会。”李达斯吐了一口烟圈﹐意味深长的说。和很多白领人士一样﹐他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笑着告诉记者﹐自己9年换了7次工作------3次被炒﹐4次炒公司。“工作时间和机会的联姻﹐我常常心里求索着更能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到更受器重的地方去。”虽然离辉煌的巅峰还很遥远﹐而失业﹑亚健康也总是形影不离。但李达斯说“我觉得稳定有时会磨损人的斗志﹐我喜欢挑战性的生活﹐在挑战和忙碌中享受成功和高薪的乐趣。”变化是永远的
作为一个职业人﹐要像《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小老鼠一样﹐随时穿好你的跑鞋﹐准备改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固有的局面。职业稳定性的“多米诺骨牌”正在走向崩溃﹗如今的职场﹐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中国现有1亿人在创业﹐这些人将自己与失败或职业随时捆绑在一起﹐对稳定职业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职业是“最稳定”﹐学会了在不稳定的职场环境下生存﹐所以他们的“饭碗”摔不破﹐也砸不坏。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只有不断“搜寻猎物”的“蜥蜴”才能有机会生存﹐而“四平八稳”的青蛙就只能遭遇被淘汰的厄运了。
(2003年6月27日《广州日报》/白领吧/变化----才是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