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彼得雷乌斯 彼得雷乌斯辞职的明线与暗线](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25054151223.jpeg)
11月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彼得雷乌斯因婚外情问题曝光而主动辞职。这位军中宿将、情报界新星和政坛潜力股一向以“军政双优”面目示人,深得奥巴马信任,且在民主、共和两党中都不乏人脉,原本在奥巴马连任后被寄望“更上一层楼”,如今却在奥巴马再次当选总统后仅3天毫无征兆地辞职,令人大吃一惊。彼得雷乌斯辞职的理由是“婚外情”,按照台面上的说法,他系因感到“在道德和家庭方面有所愧疚和亏欠”而主动辞职,而仅就CIA纪律条文而言,婚外情的确也不在明文禁止之列。 不过随后几天里,各路“猛料”纷至沓来,并很快隐约形成一条火爆十足的线索:彼得雷乌斯婚外情对象,是西点军校毕业却从未有行伍履历的40岁女作家保拉?布罗德维尔,后者和彼得雷乌斯系2006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演讲时结识。双方深入交往的契机,是女方以搜集传记资料为由赴阿富汗、与时任北约驻阿联军最高指挥官的彼得雷乌斯一起跑步;两人关系的曝光系因这位曾是西点铁人三项明星的女“小三”无端猜忌“疑似小四”、坦帕地区军人社交服务义工吉尔?凯利,并在今年5月向其发送骚扰电邮,而后者恰有一名联邦调查局(FBI)朋友,这位朋友遂擅自进行调查,并在一番周折后“捅破了窗户纸”。线索还显示,吉尔?凯利也非等闲之辈,她的FBI朋友和她关系暧昧,并因此一度被上司怀疑“两肋插刀”动机。最新消息称,布罗德维尔一年六赴阿富汗似乎也并非“一棵树上吊死”—现任北约驻阿联军司令艾伦也和她通了“不恰当”邮件,因此原本有望出任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一职,眼看岌岌可危。 然而这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却绘声绘色的“料”,很可能仅仅是问题的表面,事实上,围绕彼得雷乌斯事件,还有一条更耐人寻味的暗线。彼得雷乌斯直到2003年还是个小小的师长,却因伊拉克、阿富汗两次契机官运亨通,又通过在阿富汗的“非常规战争”成功转型,由军入情,并很可能由情入政。阿富汗战场从来就是个“七分政治、两分情报、一分军事”的特殊战场,彼得雷乌斯利用前任麦格里斯特顶撞奥巴马被解职的契机成功接任,又借助阿富汗战场“情大于军”的特殊战场态势成功转型,脱下军装入主CIA。俗称“驻阿美军司令”、实则是北约驻阿富汗联军总司令的这个职位,是“军而优则仕”的终南捷径,彼得雷乌斯如此,他的继任者艾伦本也几乎如此,而CIA局长也同样是个微妙的职位—彼得雷乌斯的前任帕内塔正是从这个职位上提升为国防部长的,彼得雷乌斯本人原本是接替帕内塔入主五角大楼的头号热门。这条军-情-政暗线还不止于此:彼得雷乌斯官运亨通的起点,是在伊拉克战场上成功“讲政治”,起到了纯粹武力无法起到的、让当地安全局势得到显著好转的作用;但这位“讲政治”、“不迷信武力”的将军到了阿富汗,却成为秘密战的策划人,无人机攻击的狂热推动者,和一系列电子、情报攻势的主谋,而布罗德维尔事件最新的牵连者、他的继任人艾伦,在上述履历点上几乎和他亦步亦趋,分毫不差。 不难看出,缺乏军情背景的奥巴马偏爱起用类似彼得雷乌斯这种亦军亦情亦政的“政治将军”、“跨界人才”,并热衷于打破传统上由特种部队主导海外军事行动、尤其反恐行动的成例,而且更多交给CIA等更“政治”的部门去完成,这一方面可跳过许多繁文缛节,有利于增强保密性和减少掣肘、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奥巴马的直接掌控。正因如此,CIA出身的帕内塔成了国防部长,“政治将军”、身为军队领导人却在自己战场上让CIA唱主角的彼得雷乌斯“转型”去CIA,还差点“二转”入主国防部,另一位“政治将军”艾伦也步步高升,情报战、无人机在美国和国际间饱受诟病,在巴基斯坦、也门捅过大漏子,在伊朗出过洋相,在班加西更闹出大使丧命、领馆被焚的悲剧,但这条暗线却稳如泰山。然而暗线被倚重的前提,一是可靠,二是机密,三是可控,一旦这三条有纰漏则会迅速贬值。作为情报机构,CIA素来在私生活方面要求严苛,不仅如此,彼得雷乌斯本人上任后多次强调,自己“无法容忍任何个人性格弱点”,理由是这类人很容易因这些弱点被敌对势力利用和要挟,如今他自己“中招”,夫复何言?至于那位“小三”,最危险之处恐非婚外情,而是她的“工作热情”和不知疲倦在敏感部门发展信息网的行为——而且据说她有关彼得雷乌斯早年师长生涯的博士论文刚开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