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时间酝酿与建设的杜邦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近期正式启用,这一研发中心是杜邦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继欧洲瑞士和亚洲日本之后设立的第三大公司级、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这也是有两百年发展历史的美国杜邦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如此高级别的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是国人乐见的。事实上,国际工商业巨擘“舶来”产品、大举进军新兴市场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舶来”先进的科学与技术,这也正是最近两年来国人生发“产业空心化”之忧、“外资拉美化”之舆的原因所在。在更高水平上利用外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已是当务之急。《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也对此作出规化,杜邦设立中国研发中心,是出于何种考虑?中国市场有何优势?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杜邦(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林博士。“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基本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销售和市场团队,第二个阶段是建立工厂,第三个阶段则是建立研发机构,所以杜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真正进入一体化发展阶段。”谈话伊始,王林博士就坦言杜邦中国研发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实现了质的飞跃。王林表示,中国研发中心服务于杜邦整个亚太市场,从成本分拆的角度来看,也是在亚太范围内摊消成本。中国研发中心建成之初有员工100名,计划将扩建成可容纳4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规模,本地的科研人才约占80%。2005年年底,我们开展的研发项目已经带来了效益,工程塑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汽车行业的运用已经带来了收入,这个研发项目的客户有十多个,涉及的汽车制造厂家不仅有中国国内的,还包括其他亚太国家的。杜邦公司目前正经历一场核心产业重新定位的世纪转型问题。他说,公司业务核心主要涉及5大业务平台,即电子与通讯、高性能材料、涂料与染料、安全与防护、农业与营养在中国的业务增长都非常快。从定位来看,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杜邦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应用开发、科技转让以及特许使用等业务。王林谈及研发和市场的需求的关系时称,研发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研发的终极目标是支持销售,成功的研发中心肯定与销售密切合作,销售部门与终端客户打交道产生了很多“主意”,公司通过调研考察这些“主意”和机会是不是真的,评估投技术力量的可行性。

那么,在杜邦,决定一个项目可以纳入研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王林介绍说,首先是成本,其次是可持续发展。各个行业的研发周期不相同,电子的行业周期比较短,某些行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有耐心。记者陈辅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