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穷理尽性”话《周易》(一)

《周易》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有关其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的争论,自古未休;而后人对其内容、作用以及内在思想的评说,则更加莫衷一是;更有人一言以蔽之地认为《周易》是一本“算命”的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至少有一点是较少争议的——《周易》可以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孔子曾经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大意是:五十岁开始学习周易,也就可以不犯大的过失了);古人对孔子这句话的点评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说: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道理、包含无尽人性的书,以至于可以揭示命运的规律。孔子说过“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天命的年纪读此揭示命运之书,当然可以无大过了)。“穷理尽性”——还有哪部书担得起这样的评价?难怪用它来占卜或预测的传统千年未哀。但荀子有句话堪称对此现象的极好注解——“善为易者不占”(真正精通易经的人是不用它来占卜的)。古人尚且有此认识,我们就更没有理由把这样一部“穷理尽性”的经典简单化、概念化了。还是从中汲取真正有益于我们的精神营养吧,哪怕是见仁见智,哪怕是一孔之见,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理智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以现代营销人的视角解读其中的精髓,就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周易》开始吧。

《周易-上经》之《乾卦》篇

潜龙勿用。

原文:“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大意:“乾象征天,是万物创始的根源。龙潜在水里的时候,还未成气候,暂时不要有所动作。待出现在田野之中,已初具能量,可以恩泽众生,但仍要努力不懈,小心谨慎,即使身居高位,也要保持如临深渊的心态,才不会发生过失或灾难。及至龙腾在天,发挥已到极致,遂悔意渐生,处于升降两难之境。此外,一群龙在一起而不争强好胜,也是吉详的标志。”

短短数言,以龙为喻,揭示出无尽的为人处世、识人用人的道理。囿于篇幅,我们仅就其中的“潜龙勿用”加以引申,来看看《周易》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究竟有着怎样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发现、使用、培养、提拔一个人材,要注重过程,如果错误地省略或超越某个环节,带来的可能是“拔苗助长”的悲剧和事与愿违的结果。

笔者在代表企业招聘营销人员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潜龙勿用”的例子。

那个年轻人毕业于北方一所重点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历。在校期间曾在某广告公司兼职,因参与过几个有一定影响的方案,毕业时被某汽车制造企业和山东一家大型食品集团同时相中,因其已与汽车企业签约,为得到此人,食品集团甘愿代其缴纳违约金,且许以六万年薪、一套两居室住房、集团总裁助理职位,终于“赢得人材归”。此事曾引起小范围的轰动,且一度被当地媒体热炒。

然而事隔不到两年,“千里马”就与曾对他情有独衷的“伯乐”分手了。后来辗转于广东的几家企业,但都未能长久。来我这里面试的时候,他的状态不太好,明显缺少了一些就他的经历来说本应该有的自信。被问及营销及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已看不到营销专业本科应有的水准和具备“集团总裁助理”资格的基本素质要求,对于离开“伯乐”公司的原因也是语焉不详。我未再追问,因为我相信这里面的过程并不复杂,而且这样的故事曾在很多“求贤若渴”,但却忽略人材培养、使用过程的企业里不断上演,至今未绝。

我绝不否认这个年轻人当初可能具有的才华和潜力,但我也深知“拔苗助长”式的用人方法会带给一个未经历练的年轻人怎样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给他的成长过程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的是:他已经为当初所谓的“辉煌”所累,已不愿意从头做起,不能接受一个较低的职位或低于以往的收入,这一点在谈到他的个人期望时表露无疑,虽然当时他还只是一个毕业不到四年的“初出茅庐”者;另外可以预见的是:以他当时的心态而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他可能很难静下心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反思,来重新认识并改造自己。他似乎已经被人为地放大到了“飞龙在天”的境界,甚至已到了“升降两难”的地步,而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多么地不真实。我关心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出这似是而非的幻觉,也担心这些经历是否会给他的自信心和今后的职业生涯造成永久性的伤痕。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那次面试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且我当时还有一种预感:以他当时的状态和心态,想在短时间内找一个落脚之地,恐怕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果然,两个月后,在广州东站举办的一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我再次看到他匆匆而过的身影。

上述事情本身,对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可怕——经受任何的磨难可能都不是什么坏事(虽然以这样的方式去经历,我总觉得有些不应该,但毕竟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我一直在思考的是:这样一个曾经的“潜龙”,后来为什么没有按照当初预期的那样,顺利地成长为“飞龙”乃至“亢龙”?在这个过程里面,他本人和他所工作过的企业,特别是那家当初“志在必得”的企业,究竟应该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呢?为什么一个良好的初衷和开端,没能续写一段“企业慧眼识人,人材不负众望”的职场佳话呢?看看上面《周易》中所揭示的道理,也许我们就不会再有这些疑问了——这注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在企业选人、用人、提拔人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对人性的正确引导,违背了人材成长的自然规律,必然会造成企业与个人两方面的损失,事与愿违的结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里所说的“潜龙勿用”,并不仅指“不可用”,也兼有不必用、不重用等诸多含义。至于人材在什么时候可用、可重用,这就要因人、因时、因事而议了。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如何选人、用人是值得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们永远关心的课题。

但愿上述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案例,能引起企业足够的警醒——这种情况的出现,折射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犯了指导思想上的错误,而不单纯是某个个案或是某项技术的操作失误。而这种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也就是对人材(包括优秀的毕业生和企业的各级管理者)不正确的培养、选拔,轻则会造成人材的非正常流动,重则会导致因用人不当或者用人的时机不当,造成企业难以承受之痛。这样的教训,真的不少。

(二)、对于任何一个经历着求学、就业、成长、提升过程的职场中人来说,要从中看出成长的规律,讲求时机,伺时而动。

上面的案例揭示了企业用人方面的某些失误,接下来的例子将告诉我们,“顺时而动”的道理,对于成长中的职场“潜力股”,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A先生是一个品行、能力都不错的人,在一家成长性良好的中型公司担任分公司经理。有一段时间,公司内部产生了一些变化,两位资深的中高层管理者先后离职,于是本来表现就不错的A先生脱颖而出,很快侪身公司高层管理之列,也有了更多与老板直接汇报和沟通的机会。自身的努力加上时势造人,终于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职业生涯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切对于A先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把握的机会。A先生也是不负众望,上任不久即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因为长年奋斗在市场一线,A先生对公司基层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非常清楚,他提出的改革方案,不但涉及到分公司层面的清理整顿,也包括了他对公司营销策略乃至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些设想。A先生对自己的方案很有信心,觉得它们来源于实践,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于是坚持试图说服老板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改造公司。其实对于公司内部存在的一些痼疾,老板本人也很清楚,但他更清楚的一点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绝不是单纯依靠几个方案就可以的,他也希望有像A先生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岗位,然后以全局的观点、系统地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然而遗憾的是A先生没能很好地领悟“潜龙勿用”的道理,也没能体会老板的良苦用心,在立足未稳、整体形势不明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还未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执行团队的时候,过早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此举不但使他与老板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也激起了公司基层的强烈反弹,最终不得不以离职来宣告改革的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案例中,A先生不但违背了“潜龙勿用”的道理,也违反了一些与资本所有者——老板的相处之道,有关这个话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有所涉及。

如果说,A先生未能“适时而动”,损失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份不错的职业和暂时的发展,以后还有机会从头再来,但是下面的两个历史人物,盲动带来的后果却是失去了江山,甚至差点误了卿卿性命。

一个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曹植,就是那个“七步成诗”的天才少年。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多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后被立为太子。曹操病逝后,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另一位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就是《康熙帝国》中那个被两立两废的皇太子。正是他,由于在本应小心谨慎的时候言行失当,最终犯了大忌讳,且一再错失改正的良机,最后被囚禁,成了疯子。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那以后的二十几年,康熙再未立太子,直至临终前,才选定了一直韬光养晦的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古今中外,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如今时代变了,社会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与以往相比,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我总觉得,其实生活内在本质和精髓的变化,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我们今天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可以在中国的传统智慧中找到一定的答案——那是一种中国人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我做本文的初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0692.html

更多阅读

转简论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比例

(2012-08-16 14:59:57)简论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被誉为数学上的“黄金”与“宝石”。古代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大几何学家欧几里德等都曾深入研究过黄金分割问题。中世纪时,这一数学命题又与著名的斐波那契数

论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智慧树传统文化第一章

蒙古族是个历史悠久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其命运与草原的兴衰戚戚相关。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探索认识自然规律,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实现与自然生态传统和谐相处的实

影响中国三四百年的治家智慧,让你富过五代 谭氏富五代

佛醫堂已收听佛医堂.com是一个公益性的佛医研究机构。有更多...影响中国三四百年的治家智慧,让你富过五代2015-01-08编者按:  南怀瑾老师8岁就会背诵《朱子(柏庐)治家格言》,他父亲也以身作则的教导南怀瑾老师。下面是南怀瑾老师讲于太

中国当代酒文化中的那些超级糟粕图文 超级军事网推荐图文

陪酒女:哈,又陪倒一个,立此存照!新浪博客首页(文化)、文化博客首页名家专栏(人文)推荐中国当代酒文化中的那些超级糟粕文/易孑草作为一种文化,有些是祖先传下来的,也有的是当代人自作聪明新发明的,通过地区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而渐

民俗文化中的中药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药里乾坤】第10集 :民俗文化中的中药【童谣引入】镜头:动画片 贝瓦儿歌《二十四节气歌》童声唱白:“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儿歌,二十四节气歌。那时候,我们身

声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为网友阳光透过窗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