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抱怨 一切靠自己 不要做“抱怨型”经理



房龙说:“当世界抛弃了你,而你又无法改变时,你才有权利抱怨。”,可事实上,我们周围却有不少蹲在经理座位上,却以“抱怨”为工作常态的经理。并且,这样的人,在天马行空的营销领域,也一样为数不少。

  你是“抱怨型”经理吗, 我们不妨先搜索一下这类人里不同的“标准像”:

  · 抱怨上司

  上司是最容易瞄准的靶子,他离你不远,你从他那里直接接受指令,也直接向他反馈,于是,你行为的后果或多或少和上司脱不了干系,抱怨上司自然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2001年初,我外派到一家外资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在到达后不久的一次晚间聚会上,一位地区经理用“闲聊”的方式,把他的前任上司描绘成做事无方、管人无术、喜怒无常的“高级低能儿”,总之,他所表达的是:要么让你相信,他是在如何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获得业绩;要么让你理解,他少得可怜的销售额背后的罪魁祸首是那位无能上司;以及让你展望,如果他有一位好上司,他的个人能量又将爆发得如何超出想象。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在所有下属中,那天他话最多,给我的印象也最差……

  · 抱怨同僚

  公司资源的内部争夺不仅发生在部门间,也发生在同事间,特别是一帮不同地区的销售经理间。要争夺就要找“理由”,而理由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并且反面的往往表现出苦大愁深,似乎更有说服力。

  比如:谁抢了你的客户、谁违规做了不当促销、谁获得了公司的暗补、谁的货冲了你的市场、谁的代理商越过你的防线等等。如果以上事件真的是导致他业绩衰败的主要原因,自然“革命有理”,可现实是,这些已经成为许多销售经理解释业绩不前、推卸自身责任、获取公司追加投入的主要理由。不少乱糟糟的经理例会上,都能听到这样不断变换花样的内部控诉。

  · 抱怨下属

  在一家内资乳品公司,其华南办事处被新员工评定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什么原因呢?缘于那里的经理已经臭名远扬,分来的下属没一个让他满意的;自己招的,过不多久,他也总能找到理由骂得一无是处;留下来的人也是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这是一位“抱怨型”上司,他总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在第一时间发现下属的问题与弱项,可惜,这种发现,他并没有转化为及时的跟进指导,相反是抱怨,甚至是矛盾上交。他仿佛要证明的是:所有的下属都是无能的,所有问题都出在下边,所有的责任都不应该由他承担。

  · 抱怨客户

  在“客户是上帝”的年代,客户按理是最不该抱怨的了,可事实不是这样,我就常听到一些销售经理们述说他们眼中的客户:说客户是“老油条”,因为与公司错综复杂的关系,已成了他搬不动的大象;说客户是“半文盲”,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他代为操心;说客户是“大老粗”,不懂人情世故,没念他的好;说客户是“混世魔王”,不知道开拓市场,只知道坐受渔利……。

  抱怨客户有什么好处呢?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夸大自己的市场阻力与工作难度,最终呈现出自己高超的个人能力;二是为自己寻找到解释业绩完成不力的理由,说明罪不在己,而在那些个不受公司管制的外部客户。

  可有一点,那些“抱怨型”经理忘了:客户从来都不是用来抱怨的,相反,是用来“管理”和“引导”的,并且要来自你的管理,需要你去引导……

  · 抱怨公司

  当所有人都抱怨完了,或者,再也找不到可以具体指向的人时,“公司”并会成为下一个逃不掉的目标。抱怨公司是最容易做到的,因为谁都知道,完美的组织和完美的人一样,至今没有诞生。市场策略、销售政策、管理作风、员工福利,没有一样不可以成为“炮轰”的对象。

  我曾服务于一家强调专业技术而市场作风严谨的外资电器公司,在大多数的销售经理会上,总有一些人会埋怨公司推广活动的缺乏、促销力度的低弱以及客情费用的短缺。这些抱怨中,一部分言之有物,大部分是不着边际的随感,是从个别内资竞争对手的某一战术活动、观察其所在局部市场的一些简单表象,来评价自己公司的整体运作。现在的事实是,中国家电市场“乱中求胜”的年代已经过去,几年前那些自以为获得成功法门的企业也渐成落日黄花,而这家公司却以稳健的市场投入、有序的渠道管理,持之以恒的产品研发,换来了持续五年30%以上的增长,并在投资中国的过程中,做到了企业文化的一脉相承。

不要做“抱怨型经理”

  在一个“谁也不傻”的团队里,“抱怨型经理”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不断的抱怨换来的只会是负功效,不仅与事无补,更损害自身前程。

  · “抱怨”不能换来理解;

  你会理解一位不断抱怨公司政策、抱怨支持缺乏、抱怨授权不够、抱怨下属素质的经理吗?我不会。任何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公司,雇佣一个经理,不是雇佣一个经济学家或者雇佣一个评论家,无须给你提供一个绝对理想化的平台或一个超脱开放的论坛,事实上雇主首要目的是——雇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 “抱怨”会换来更多的抱怨; 

  你能够想象一个“抱怨型经理”下面,会凝聚一帮精诚团结、尽职尽力的下属吗?一定不会,相反,倒有理由怀疑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家知名的饮料公司里,销售公司总经理习惯用叫嚣的方式埋怨其下属经理没一个顶用。把这帮人召集到一起的话,会是一场互斗会:市场部经理会责怪销售部的人连一张报表都不会填,销售部的人会责怪人事部的用工政策制约了优秀人才的进入,人事部的小姐则会抱怨再好的人交给你们不是留不住就是变了质……

  · “抱怨”是最没有影响力的语言;

  如果用两种方式表述工作中面临的同一问题,一种是在对问题的客观分析之后还提供更多的改善建议,一种则是语无休止的消极抱怨。无论作为上司,还是同事,你更喜欢以上哪一种?我想后一种只会让你更“头大”。

  许多经理人读物里,个人影响力的塑造业已成为职业必杀技,而一个习惯用抱怨来宣泄压力、搪塞职责的经理,无疑是空壳人,因为他使用了一个低能者所惯用的生存工具——抱怨。

  · “抱怨”会迷失解决问题的方向;

  不能否认,有个别高超的管理者,会从“倾听抱怨”中寻觅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可在大多数的团队里,日复一日、层层复加的抱怨只会干扰士气、破坏协同、降低绩效。

  事实上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主观上都不愿意也不习惯在抱怨声中成长,上司、同僚、下属以及我们的外部客户,一个都不会。客观上,当所有的问题都披着抱怨的外衣时,就濒添了解决难度,解决者必须先揭开几层人造迷雾,才能一窥事实,许多问题的真相也会在不同人的抱怨中被掩盖。

  在一个“抱怨文化”横行的公司,深谙生存之道的人,都会在层层抱怨中学会规避矛盾、架空责任,管理者也会最大程度的运用“妥协”与“放任”的艺术。外人看到的,只会是一台运转有序的公司机器,而看不到的,则是隐藏在各个山头下的陈年老垢。

  把“抱怨”变成正方向力

  当“抱怨型经理”在团队里上窜下跳时,不用多长时间,他所带来的内耗将腐蚀整体绩效;而当我们自己不幸养成“习惯性抱怨”成为其中一员时,也已经蜕变成一只长相丑陋、人见人恶的低级爬虫。

  在抱怨成风的职场上,面对降临到自己身边而又自认为不如人意、不符规矩、不合逻辑的人和事,以及面对来自团队其他成员的抱怨,该怎么处理呢?合智咨询的管理顾问们曾就这一问题给予解答:

  1, 向能够和你协同解决该问题的人述说,而不是所有人;

  2, 整理你的“抱怨”,就事论事,不做“怨妇”;

  3, 附加更多建议。企业不是科研机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4, 加强职业自信,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能动性;

  5, 树立团队榜样,积极化解矛盾,而不是转移或上交;

  6, 建议正式沟通机制,提供及时发现、舒缓、解决抱怨的官方途径;

  7, 评估团队成员,发现“习惯性抱怨”者,并建议其改正。

  职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变得动荡而短促,与其在抱怨声中禄禄无为,不如校正心态,积极应对那些曾让你怨气横生的人和事,“存在”固然未必“合理”,但问题总要解决。千万别沦为“抱怨型经理”。

  原载:《经理人》杂志,未经作者授权勿以任何形式的转载或节选。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不要做“抱怨型”经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0486.html

更多阅读

学习只有靠自己(转)

《学习只有靠自己》(原子能出版社2008、10),是青年学子必读的一本好书,作者郑子岳----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曾被誉为“理科王”,中学和大学期间获各类奖学金21项,他是当代著名青年学者型演讲家,学习方法和家庭教育研究专家,中国中

人际关系学---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曾仕强 03291人际关系学

第一讲?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1、一般讲人际关系就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不是这样的。人际关系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只要你跟你自己处得好,你跟所有的人都处得好。我们现在就是不了解自己,跟自己处不好,天天生自己的气,天天捣自己的

穷人求上帝保佑,富人靠自己拯救 穷人玩车富人玩表

1穷人求上帝保佑,富人靠自己拯救《穷人做事 富人做势》北理工大学出版作者:辛月穷人陷入危机时往往靠上帝保佑,迷信宗教神灵的力量,寄希望于亲友的帮助,寄希望于外在力量,他们不敢冒险一搏,结果只能窝囊地度过一生

自己动手做婚纱一 宝宝自己动手做一本书

哥要结婚了,一直喜爱服装制作的我自告奋勇的接下为嫂子做婚纱的重任,之前动手做过一件,还未完工,暂且搁置下,能让嫂子在婚期前收到婚纱重要痛恨自己结婚那会儿没有这个想法自己动手,趁着现在刚开始做,顺便留个过程,希望能给准备自己动手做婚

声明:《不要抱怨 一切靠自己 不要做“抱怨型”经理》为网友斯文野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