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个招聘网站上大量的职位信息诱惑着求职者徘徊在职场的十字路口。动荡的猴年,变化的年代,国内个人职业机会和变数的增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与迷盲。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才流动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每天几乎都会面临着不同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的背后又都有那么一些诱惑。我们知道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终生的成与败。这些选择当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在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规律?到底我们该用什么去决定我们的选择,又靠什么去抵御那些无所不在的诱惑。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对于这些问题也许是那些经常推动我们选择的人最有发言权。2004年11月28日的《对话》节目中,亿康先达国际咨询有限公司主席丹·米尔兰德和智联招聘CEO刘浩、 新东方教育集团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小平等中外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就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趣的是高手给出的方向竟然是四面八方。
没有空洞长篇论道,各路专家在现场跨越时空,各显神通,跟随一个知名重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职场生涯之路上成长的烦恼,为他解惑出招。一个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分几个阶段,大学毕业是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成为业务骨干;第三阶段是进入企业的领导层;直至胜任高级管理职务。每个人在各个职业发展阶段都会遭遇不同的职涯十字路口。这个年轻人的曾经有过一年在财务咨询公司兼职的经历,面临毕业了毕业的时候有四个选择。第一个是保送到本校继续去读研究生,读的仍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第二个是有一个机会到美国的一所著名的大学去留学,但是学的专业是社会学,没有申请到他自己原来的专业;第三个选择是到一家比较大的公司;第四个选择是到他父亲一个朋友的公司,公司的规模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人脉关系非常好。当四份诱惑摆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遭遇了第一次迷惑。
徐小平和丹·米尔兰德建议他到大的公司、智联招聘CEO刘浩建议去留学社会学专业。专家在这个年轻人面临第二次疑惑的时候再次出现分歧,五年之后,他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做着相同的工作,慢慢地他就觉得工作好像不再那么有新鲜感了,也不再那么有挑战性了,他特别想换一个工作。现在他同样面临四个选择,一家好公司、一个薪水更多的公司、一个职位更高的公司和以前他的老板开的一家公司。令人意外的是四位现场专家的出招又大相径庭。宋立新建议走第四条路,刘持金建议走第二条路,徐小平意外地建议出第五条路,读MBA,而刘浩义无反顾地选第一个方向。
我们在这里不再重复专家们详细的理由,其实每个指路人都有自己合理的解释,但是一个方子治一个病,倒底是向左还是右走,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各项指标都不相同,要真的寻求下一步的方向,还是要因人而异的。江南为桔,江北为枳,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出路各有不同。在一个现场观众提出想向编导方面转换的时候,智联招聘CEO刘浩道出了真谛:“这种问题一般实际上是很难回答的,个人的情况差别都是非常大,你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你的真的你在工作当中能够激发你兴趣的到底是什么?别人是没法给你回答。从我自己来讲,因为我原来实际上大学是学物理的,读了研究生之后,后来又去读了法律,然后又到了现在,我回想过去这十几年,其实并不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一个人能够确信,知道自己将来就适合于做什么,如果我给你一个建议的话,你可以先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自己”。
当晚一个小时的《对话》节目可谓是职业咨询业界高端的“华山论剑”,但即使是高手也不能开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通过一场充满睿智的精彩对话我们看到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没有统一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专家也会走散。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选择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价值观和怎样达到这个发展的过程。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只有日积月累,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工作才有干劲,生命才有动力,这一切是靠我们在职场中的每一天串起来的, 正如刘浩所说的四个字,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