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从清华经管学20年看中国管理教育20年



从十六、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历经400年后,在欧洲幸存下来的组织不是企业和公司,而是教会和学校。这是一个人们在谈到教育的发展历史时经常用到的例子,由此我们也许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学校和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学校的品牌经营从战略意义上讲,可能较企业更为长久。

“从20年办经济管理教育的历史来看,办学校和办企业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有100年的学校,甚至是几百年的学校,但是一个公司如果能持续100年以上,就是百年老店、基业长青了。”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年院庆的盛会上,院长赵纯均对记者说道:“教育是非营利的,虽然经济管理学院在运作方式上和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相近,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教育机构的根本性质。现在清华经管学院刚刚20岁,对一个商学院进行评价还为时尚早。等到我们培养的人真正成为国家经济脊梁的时候才能讲是否成功。”

一部与时代共成长的发展史

清华经管学院的诞生和发展是特殊历史大背景下的产物。事实上,中国第一个工商管理教育项目从开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1949年以前中国一些高校也有管理类的高等教育课程,然而规模、质量都不太高。当然,对于历史我们不能苛求。

现在清华经管学院刚刚20岁,对一个商学院进行评价还为时尚早。等到我们培养的人真正成为国家经济脊梁的时候才能讲是否成功。

 从清华经管学20年看中国管理教育20年

1984年教育部批准了10所大学成立管理学院。刚刚成立的清华经管学院暂借学校精仪系大楼的几间办公室,只有不到200人的在校生规模,7个科研项目,14万科研经费,以本科、硕士毕业生为主的几十个教师队伍组成了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最初的阵容,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基同志出任院长。这几乎就是中国最早的商学院。

1991年清华招到了15名MBA 学生。据一位清华经管学院的校友回忆,当时学校里开设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和管理类的课程,老师边讨论边讲授,即便如此,也给当时的经济管理思想注入了新鲜空气。

1993年以后,中国开始更多地采用金融手段和经济杠杆来调节市场,而随着对管理思想束缚的进一步解除,清华经管学院的MBA教育成为亮点,并开始与国际一流商学院有了真正深层次的学习和交流。

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提到1997年和MIT的合作,那是清华经管学院在中国管理教育领域崛起的标志。当时,清华经管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合作(MIT)确立了培养工商管理硕士(IMBA)的项目,每学期有3名清华经管学院的老师可以前往MIT进行培训和学习,而且每名教师都能够参与MIT指导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国内的商学院几乎从没有过的深层次学习机会。

在1997以后,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与国外市场的逐步接轨的同时,大量外企开始进入,与此同时的国企改制。这些都为管理教育的兴盛提供了契机。清华经管学院在开展更加频繁的实质性国际交流的同时,也开始了EMBA培养的初探与尝试。而EMBA的培养也使清华经管学院从面向在校生、应试生,转向了产业界。由纯粹的学位教育,向商业的职业培训转变,这是清华经管学院以及中国管理教育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变。也是高校开始寻求高等教育产业化道路的一个标志。

打上时代烙印的EMBA教育

毋庸置疑,EMBA在中国被很多人视为企业家的再深造班。尽管国外的商学院同样会开设EMBA课程,但是招生对象与MBA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为中层管理者在向高层转变前的提升。

而在国内,“就读EMBA的学生来自企业的高层居多,一把手偏多,年龄也偏大,在这里,学生的平均年龄37岁左右。”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EMBA项目办公室主任廖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为使学生对EMBA项目的教学体系满意,清华经管学院采取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措施。如在课程设计上,除了8门课是统一要求外,又设计了一些既满足学生需求又符合中国企业和产业发展背景的课程。如公司绩效管理课程,把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会计和其他课程融和在一起,而风险投资课,则请来4位在国内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企业领导人和教授进行讲授。

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经济大背景下,EMBA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国内一流商学院EMBA的学生几乎都超过了400人,清华经管学院目前的EMBA在校生达到了700人。而在国外,为了保证质量,一家商学院的EMBA学生规模通常会控制在百名以内,甚至只有二三十名。

对于在如此大规模的学生状况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问题,廖理回答说:“我觉得目前的规模还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和秩序,700名学生的确是个挑战,我们有一间办公室写满整整一面墙的课程安排。至于将来的规模能否持续下去,我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经济越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越充分,与国际融合越紧密,就能产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这是EMBA学生一个很大的群体。”

廖理认为,现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还并不知道这个项目,不知道这是自己所需要的。“所以EMBA教育在中国还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未来的发展市场会很大。”

光环下的压力

处在中国经济的大背景下,全国几乎所有大学的MBA教育热同时兴起,现在仅北京就有几十家高校同时设有MBA课程,MBA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产业化的方向。尽管清华经管学院在上一轮竞争中走到了前面,但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

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钱小军说:“我们的压力很大,学生对老师水平、各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为学生开设更好的课程,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地找到工作,这对我们都是非常有压力的!”

目前清华经管学院的教师数量一直保持在100名左右,而学生共有4000名,平均每名老师就要承担40名学生。“而且事情还不像这个数字显示得那么简单,由于每位学生在同一学期要面对好几位老师,我们一年各种各样的MBA课堂可能会超过200个。一个学期有上百门不同课程,平摊到老师的头上,每一位都会有一门MBA的课程。”钱小军介绍说:“而且学校并不仅仅有MBA,还有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所以老师的教学负担的确很重。同时,老师还要根据研究成果评职称,如此一来,所有老师(包括院长在内)都要既教书,又做研究,有的还要负责管理。”

正如赵纯均院长在清华经管学院20年院庆演讲中所认为的,如何处理好“经济和管理、学术和实务、教学和研究、质量和数量、国际和本土”的关系,关乎清华是否能够在下一个20年“从优秀走向卓越”。

其实,正如赵纯均院长在清华经管学院20年院庆演讲中所认为的,如何处理好“经济和管理、学术和实务、教学和研究、质量和数量、国际和本土”的关系,关乎清华是否能够在下一个20年“从优秀走向卓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0184.html

更多阅读

从许峰和王蓉看中国社会之现状 当今中国社会现状

石家庄电视台播的 情感密码《我给儿子当孙子》有一期是许老爹和独生子许峰儿媳妇王蓉的债务关系,一份永远尝不完的债,很多人都说这是极其不合人伦的事情,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我做一个假设,如果这是真的,不仅让我感到这是社会的悲哀。1.

莫言诺奖作品 从莫言获诺奖看中国茶叶趋势

     从莫言获诺奖看中国茶叶趋势  莫言获奖了,我们体会到了一句古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例如,据中青在线报道,自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莫言骤然被众人心慕笔追。这位出生在山东高密县,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从组织社会资本的角度看“关系管理”

    很多研究都证明,组织内个体特别是高管团队的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个体的关系或社会资本与集体层次的关系或社会资本并不是一回事。很多时候,个体社会资本提高了,组织社会资本反而降低了,组织绩效也变差了。对

声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从清华经管学20年看中国管理教育20年》为网友和宇宙叫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