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表达平时和朋友交流时,对一些裁员事件的共同看法——员工应该具有职业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沙勇革在采访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这句话。
我们所处的人文环境是,中国人习惯上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而很多企业也会倡导员工在企业有归属感,要求员工忠诚。沙勇革说:这也是很多员工在突然遭遇裁员时,感觉最不能接受的原因——我勤恳的工作,为什么还要丢下我?
对企业来讲,市场决定一切,而公司的决策是由核心战略决定的。忠诚度其实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企业要做的是保持良好的运转,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而对于员工,如果想不被企业抛弃,一定要跟上企业的步调,迅速适应企业的战略方向。只有双方相互适应、协调,才能保持这种忠诚度的长久延续。
因为企业经营的状况是由市场决定的,任何时候的市场都是有风险的。所以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当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战略发生改变时,需要对组织结构、员工的职位进行重新调整,伴随着这样的调整,企业必须采用一些比较完善的退出和安置办法,裁掉一些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首先是一种相互选择的过程,员工应该逐步培养自身的抗风险意识,努力让自己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而企业需要做的是,在进行战略调整时,采用合理的方式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塑造、分享这样的理念,能够扫除留下的员工在心理上或大或小的阴影,并能培育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从表面上看,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与裁员是格格不入的,事实上,员工的忠诚度与企业裁员之间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充分地沟通。
“员工与企业之间首先是一种相互选择的过程,员工应该逐步培养自身的抗风险意识,努力让自己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而企业需要做的是,在进行战略调整时,采用合理的方式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
很多成熟的欧美企业在裁员时有一整套完善的裁员机制,所以经历过多次裁员后依然使员工对企业保持着较高的忠诚度。美国有一位钢铁大王曾经说过,“如果我的企业一夜之间没有了,只要我的人还在,我就能很快把企业重新做起来”。沙勇革说,在拥有较高的忠诚度的团队中,只要中心人物不倒,就有重头再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