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0月份开始,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将组成联合执法组,针对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特供”、“专供”商品开展专项清理整顿联合行动。消息一出,酒界一片哗然,许多酒商报怨:这让我们今后的公关团购该如何做?治理整顿“特供酒”、“专供酒”这一泛滥且不规范的市场现状,原本是一件好事,为何引起如此大的争论?这一切首先要从“特供酒”、“专供酒”的起源说起。 专供酒有其存在的必然 当前市场上的“专供酒”,主要有两类企业产品。一类是茅五剑等全国一线名酒企业,第二类是区域酒类企业。首先一类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在中国属于名牌产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了面子、档次等问题在寻找适合的招待酒,而“茅台”等名牌企业也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就专门为这些单位生产瓶身上印有“专供”“特供”等定制酒。开发团购渠道,这也是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一些不遵循市场规律的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在一些小作坊、小酒厂中开始假冒贴牌生产“名酒”,利用关系,把低价廉价的勾兑白酒以“专供”“特供”的名义流入团购市场,并且价格低于正牌产品价格,导致市场价格混乱。而企事业单位中某些人员,为了获取中间利益,与这些小酒厂中的人形成共同利益体,导致了高端酒业的不良竞争和某些政府部门人员的贪污腐败。 团购渠道既然是酒类企业开发市场的必然趋势,除了“茅台”等国内一类品牌之外,其他区域性品牌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时机。印有“专供”“特供”字样的小品牌酒类产品,也同时出现在地方政府招待酒的酒桌舞台上,这是源自于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随着近年来的改革,地方政府拥有了较大的资源配置权,而且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正是在这种地方化格局的基础上,地方白酒品牌利用当地的社会关系等资源,让自己“特供”定制酒,走上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待酒的舞台。 “特供”定制酒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酒类企业开发团购渠道,利用抓住消费者领袖群体来实现品牌提升和品牌认知度,进而带动次类大众消费群体。 专供酒需要去伪存真

酒在人们意识中是一种社会关系交往之间的不可或缺的特殊媒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润滑剂。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以上由于“专供”、“特供”酒假冒产品众多,导致市场价格混乱,私人牟取暴利等行为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由于价格的落差和关系的运用,让不少正品酒无法参与竞争,影响了经济市场的正常运转。而由于地方保护“专供”定制酒,导致酒类市场形成了不良竞争的恶性循环。 本次针对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特供”、“专供”商品开展专项清理,打击假冒,净化市场的行动,对消费者来说,不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伤害,同时对地方“特供”、“专供”商品的整顿,将有力的打破地方保护的壁垒,有利于各类品牌商品的公平竞争。而且对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想借采购赚取利益的不法行为的打击,有利于推动廉政文明的建设。 本次行动主要针对的是商品的传统流通渠道,而“专供”、“特供”等商品主要通过团购等渠道,所以对白酒行业中“特供”“专供”定制酒的假冒行为和地方保护的行为并没有本质影响。即使对“专供”、“特供”假冒和地方保护的现象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酒类换一个名字,还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在市场上生存,至于有关部门想要彻底杜绝此类现象,还需要更深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