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1日起,雾霾笼罩华北,空气中刺鼻的气味,让人感受不适。北京环保检测中心的当日数据显示,首都绝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状况为“重度污染”,石家庄、保定、邯郸的空气污染指数均超过500,天津唐山等地也超过400。霾遮雾罩中能见度极低,却不乏亮点。比如,1月12日环保部官网上的北京空气质量状况,就赫然显示着“轻度污染”的字样,闪闪发光,亮得引起了媒体的质疑。
环保部对此作了一番期期艾艾的解释,不过所谓的新标准旧标准,以及API和AQI这些概念,似乎并未澄清问题而让人信服,好在次日环保部官网终于正视北京AOI高达498的现状,将空气污染状况改为“重污染”了。 雾霾肆虐,危害公众健康。当此时也,自然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媒体对此的追问、质疑和反思,从正面打量,至少看点有二:首先,国人增长了不少知识。比如,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有七席。“北京咳”这样已经诞生了十多年的说法也再度涌现,焕然成为新词。有关空气净化器、口罩之类的防护用品效力方面的常识也得以普及。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之间的细微区别也顺势让公众轻松了解了。专家称雾霾比香烟可能更易致癌的猜测则让人惊心。 无论是环保部官网此前兼有掩饰和迟滞嫌疑的空气污染指标,还是因该议题舆论环境宽松导致的网络和媒体报道有意无意的众声喧哗,相较于事态的严重性,都不免有轻佻之嫌。事实上,如果视汶川大地震之类的灾难这样的天灾,那么这次终于引起重视的雾霾灾难则分明是人祸。PM2.5每年致死北、上、广8500人死亡的调查数据,在“轻度污染”和“重污染”之间,人命关天,维系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在相关的公告和报道中间,理当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以体现对生命的尊敬和庄重。 空气状况如此之糟糕,依据魔鬼隐藏在细节中的说法,环保部门近日也购买空气净化机的新闻,虽然不乏黑色幽默,但尴尬中既然有着很多无奈,围观者也可能笑不出来了。可笑的倒是一些媒体装模作样地问这是“谁都霾?”—尤其是追问中提出的以私家车数量膨胀、汽车尾气排放为支点的要公众负“共同责任”的主张,大有误导公众,替主要责任者开脱卸责的功效。这种主张的致命谬误,在于将汽车产业政策和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置之于不顾。也不知道改进油品20亿元投入可有650亿的环保收益的先例,同时无视中国的油品质量,也无视PM2.5六成来自化石燃料以及而全国82%的火电厂都在烧煤的事实—对石油、电力的行政垄断更是闭口不提。 用“同呼吸,共责任”之类的辞藻煽情,加之于GDP导向的惟经济指标是瞻的现状,这无疑也是环保部门难于尽责的主要原因,还是雾霾治理的难点重点所在。以目前的状况而论,空气质量恢复尚需要18~20年时间的专家预测,更让人急不可待。在这次有关雾霾的报道中,伦敦1952年爆发的致死人近万的烟雾事件,随之而来的英国《空气清洁法》出台的过程,以及伦敦已经摘除了雾都帽子的现状,也顿时成为了热点,成为了解决雾霾肆虐的他山之石。借鉴先进经验固然无可非议,但许多人似乎突然忘记了经常挂在嘴上的特色和国情,装着没看到与英国制度的迥异之处以及单纯模仿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这样的后果可能多种多样,但最需要顾及和预防至少有如下几点:在特供制度存在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社会是在共呼吸,同责任?其次,垄断行业在节能减排以及环保技术进步方面究竟有多大的潜力和空间?同呼吸 共责任 唯有同呼吸 方能共责任
更多阅读
甲午战争 120周年纪念日 能战方能止戈 甲午战争120年祭
能战方能止戈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解放军报》近日刊发新年特稿《甲午的殇思》——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重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1894~2014,就是两个甲子之年!发生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然而,岁月
走近近义词 方能分彼此 四面八方的近义词
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纂:编辑(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有害于事物的发展。(程度重)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
如何在职场中取得进步 职场人唯有自我批判方能进步
近日再次研读任正非《在自我批判中进步》一文,尽管这是任正非在华为成立十年的时候发出的,至今已经过去十六年,但仍给人深刻地震撼和启迪,对今天的职场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任正非讲:经历了十年发展的华为,开始从幼稚走向成
媒介传播策略 有的放矢 方能事半功倍——2012伦敦奥运会品牌营销媒介策略分析
系列专题:伦敦奥运会 疑惑之四:历来,体育赛事与文艺晚会等黄金时段广告都是广告主竞价争抢的稀缺资源,例如世界杯,例如奥运会。随着广告的发展,投放奥运广告早已不是当初简单的广告轰炸,广告业美其名曰“奥运营销”。如何利用一场
招商证券 总资产 余额 十余公司遭清理 地产业务整而不合 鲁能置业总资产缘何缩水200
因为“将会被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传闻,鲁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能”)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虽然涉事双方均对并购一事予以否认,可鲁能搁浅多年的地产整合再次引来关注。然而,鲁能多方人士却对整合一事讳莫如深,留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