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没有历史,就像一开始我们并不知自己做的是B2B,后来别人说了,你们这是B2B,我们才知道。刚刚走过5年历程的阿里巴巴,不敢说创建电子商务王国,但我们在参与历史。互联网最关键的是互动加联盟,阿里巴巴一定会联盟所有有志于加入电子商务的联盟与企业。而今天的中国电子商务应该具备至少50个像阿里巴巴这样规模的公司。关键在于创新和独特。当然,做一个纯粹和阿里巴巴一模一样的网站是不会有出息的,很难和阿里巴巴竞争。
![做你想做和该做的事](http://img.aihuau.com/images/a/0702020707/020712354174034582.jpeg)
3721在搞分销,有人问我是否也搞分销,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阿里巴巴在近期内不会搞分销。不是不想让各地的小公司分享利润,而是目前我自己还都不知道该怎么赚钱,交给分销去赚钱是不负责任的。阿里巴巴还得实践自己的电子商务经验,只有这些经验被转化,我们才能把它交给合作伙伴。我很少谈什么公司战略,战略的根本问题不是简单地说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你用什么来驱动。战略就是对很多机会说不,做你想做的事你该做的事,就这么简单。比如小型网络公司,就不要去做大网站做的事情。不要去模仿大网站,应该去做大网站做不了的事情。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情,做你最能做的事情,要成为大网络公司的补充部分。千万不要挑战大的网络公司。创业者创业公司只要有光芒的地方就可以走过去,做最愿意做、最想做、最容易做的公司,这样你就会有信心。做最难做的事情,你三天两头失败,就没有信心。 阿里巴巴在国际化道路上,走了近6年,直到今天还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而国际化考验的是企业本身走路是否稳、肌肉够不够强健。这6年的道路充满了挫折、错误,但也给了我们信心和快乐。而且,我始终认为国际化首先还是本土化。 本土化难就难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发现今天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化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因本身战略的要求国际化而国际化。本土化不只是个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而是在你企业所在地创造独特的价值。这就是我提出国际化为什么首先要本土化的原因了,比如你到了非洲,为非洲改善当地的就业、产业,去为当地培养价值,而不是去赚别人的钱。本土化的意思就是在本土市场创造价值。今天对阿里巴巴来讲,对很多公司来讲,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但中国市场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挥。在中国本土市场还没有嬴,很难说去国外市场竞争你一定会赢。所以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要想成为全球化的公司,必须要在中国本土做好,否则都是空话。衡量C2C公司业绩的5大指标,我们已经有4个超过了易趣,只有用户数量没超过,毕竟他们成立7年了,而淘宝刚诞生2年不到。易趣去年在中国下的“臭棋”太多,这给了我很多自信。但我清楚,易趣仍然是一个“九段高手”,下“臭棋”是因为起先没把淘宝当“成年人”对待。2005年,C2C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也更精彩。因为易趣会采取反击。另外还会有新的市场进入者进来。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和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市场竞争者越多对我们更有利,在对抗竞争时,我们会用一些“古怪”的招数打压对手,但战场肯定不会那么“血腥”。商战是一门艺术,只有“艺术”了才能开心。 我一直认为电子商务肯定比网游更能赚钱。5年前没人相信这个理论,没人相信这个也能赚钱,现在再来竞争就有些晚了。所以,我也不会怕后进者。我会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毕竟我们的主业不是战斗,而是做中国最好的C2C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