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推选、评定中国标志性品牌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标志性品牌,中国品牌研究院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了调研。
目前,全国共有676件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内地商标633件,国外及港、台商标43件)、925个中国名牌产品。
本次调研将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分成16个大行业(主要按产品功能划分):食品、药品、烟酒、日化、家电、IT、服饰、交通工具、化工、建材、机电、石化、金属、农资、服务及其他(具体看分类说明)。
除了“其他”一项,国内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数量最多的六个行业分别是服饰(91件)、食品(82件)、烟酒(65件)、药品(52件)、机电(52件)、家电(40件)。(见表1)
除了“其他”一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数量最多的六个行业分别是食品(158个)、服饰(155个)、机电(105个)、家电(94个)、建材(46个)、烟酒(41个)。(见表2)
表1:中国驰名商标”行业“分布图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2:中国名牌产品 行业分布图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调研发现:
1、 一个省份,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的多少,与当地的GDP高低呈正比关系。
比如广东、山东、浙江、江苏4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拥有量在全国遥遥领先,这4省的GDP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位置。
相反,西藏、宁夏、青海、甘肃4省区,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拥有量在全国排在最后,这4省的GDP在全国也是落在后面。(见表3、表4、表5)
中国于1989年和1995年分别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成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成员国。如果一个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成功,不仅可以在国内形成有效的商标保护,而且可以在国外形成有效的商标保护。
表3: “中国驰名商标”区域分布图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4:“中国名牌产品”区域分布图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5:2005年全国31省市GDP排行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15家上榜“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的中国内地企业,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中国银行、中粮集团和中国一汽集团等6家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见表6)
另外9家企业(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人寿、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电信、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农业银行)的品牌影响力与其他多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相比,都不逊色,为什么还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有待调查。
因为这9家企业还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所以本次不纳入“中国标志性品牌”考察范围。15家上榜“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的中国内地企业,只考察中国工商银行、中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中国银行、中粮集团和中国一汽集团等6家企业。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进行商标保护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已经走向国际的企业,如果不通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方式进行品牌保护,将不利于他们在国际上拓展业务。
与部分中国知名企业还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相反,近年来不少境外商标申请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其中麦当劳、梦特娇等43个境外已经申请成功。(见表7)
表6:“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内地15家上榜企业名单
数据来源:美国《财富》杂志
表7:获“中国驰名商标” 境外品牌名单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3、 未来5年,中国可能将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当中产生若干“世界500强企业”。
调研发现,中国企业现在已不太可能达到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的高速增长,而中国企业寻求向北美和欧洲发展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和获取新技术。
因此,近几年在国内竞争比较充分的、技术水平比较成熟的、在国内市场已经运行非常有效的企业已经大量“走出去”。比如,联想、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均有不俗的表现。
中国企业可能将掀起今后10年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并购热。并购将催生更多市场化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根据《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且营业收入前30名的企业排行榜》(见表8),排在前4名的中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中粮集团、中国一汽集团4家企业已经上榜“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没有出现在《2004年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名单中,缺乏可比性,因此没出现在榜中),紧随其后的海尔集团,实际上距离“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很近。TCL、联想、华为等企业在完成多项国际收购之后,实际上也已经接近“世界500强企业”。(见表9)
表8: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
且营业收入前30名的企业排行榜
数据主要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年9月公布的《2004年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
表9: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最后10名统计表
数据来源:美国《财富》杂志
中国目前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将有多个世界优势行业的领先企业向“世界500强企业”发起冲击。(见表10、表11、表12、表13、表14、表15、表16、表17)
表10:家电行业“中国驰名商标”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1:家电行业“中国名牌产品”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2:服饰行业“中国驰名商标”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3:服饰行业“中国名牌产品”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4:食品行业“中国驰名商标”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5:食品行业“中国名牌产品”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6:机电行业“中国驰名商标”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7:机电行业“中国名牌产品”5强省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4、 广东:家具、玩具、服装、鞋业等多个行业属于“制造大省,品牌小省”。
广东家具、玩具、服装、鞋业4个行业的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但是广东鞋业没有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广东家具也没有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广东服装只有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远远落后于浙江省和福建省。(见表18、表19)
广东家具、玩具、服装、鞋业等行业“重制造,轻品牌”的表现,实际上就是中国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的发展虽然全球瞩目,目前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无可争议的“制造大国”。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支撑,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都只是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到10%,是名符其实的“品牌小国”。
因此,“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成为了新的国家战略。未来十年,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广东乃至中国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角色转换。
表18:广东家具、玩具、服装、鞋业“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19:浙江、福建两省服装(鞋)“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5、 “长城”品牌满天飞,不利于进行品牌保护。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长城”品牌就有6个之多,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长城”还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见表20、21
不同的企业使用相同的商标名称,其弊端显而易见。在品牌传播上经常会出现混淆,假设有一个“长城”出现问题,其他“长城”就会因此受“牵制”。
类似的情况并非只有“长城”,像新疆“天山”商标也有好几个,分布在不同的行业。
表20:商标名称为“长城”的“中国驰名商标”名单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21:商标名称为“长城”的“中国名牌产品”名单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6、 汽车行业一些知名的自主品牌还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比如解放、奇瑞、五菱、哈飞、红旗、吉利、江淮等这不利于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发展。(见表22、表24)
相反,摩托车行业的知名品牌,基本上都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见表23、表25)
表22:全国汽车行业“中国驰名商标”名单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23:全国摩托车行业“中国驰名商标”名单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24:全国汽车行业“中国名牌产品”名单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表25:全国摩托车行业“中国名牌产品”名单
数据来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中心
行业划分说明
IT:计算机及软件、通讯设备、照相机等。
服饰:服装、鞋、珠宝首饰、钟表。
服务:商业、广告、金融、餐饮、酒店、医疗服务、房地产等所有第三产业。
化工:化工产品等。
机电:各类机械、非家用电器、工业缝纫机、柴油机、冰柜、、中央空调、源材料(电线、电缆)、轴承等。
家电:电视机、电话机、空调、电冰箱、电扇、燃气具、微波炉、影碟机、洗衣机、热水器、吸尘器、吸排油烟机、高压锅、不粘锅、饮水机、消毒碗柜等。
建材:建筑装饰涂料、地板、建筑陶瓷、防橇门、铝型材、塑料型材、卫浴设备等。
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农用运输车等。
金属:金属材料、硬质合金等。
农资:农药、化肥、塑料农用膜、饲料、种子等。
日化:化妆品、洗涤剂、牙膏、花露水、摩丝、洗涤用品、洗衣粉、儿童化妆品、护发素、洗发露、肥皂、香皂、香水。
石化:润滑油、工业用油脂、石油、石油产品、机油、聚氨酯树脂、ABS树脂。
食品:饮料、糖果、乳制品、速冻食品、调味品、加工过的果蔬、水产品、肉制品、蛇粉、糖、香肠、腌腊肉、麻花、榨菜、粽子、口香糖、巧克力、食用油等。
烟酒:卷烟、啤酒、葡萄酒、白酒、黄酒、饮料酒、保健酒。
药品:阿胶、西药、中药、医用制剂、原料药、医用敷料、藏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