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人才数量与质量相对偏少、偏低甚至在有些领域内严重缺乏的国家。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配置和利用,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尤其是要把加快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努力消除人才体制和制度障碍,营造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从而积极推动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型。
一、科学地把握人力资源配置原则,合理使用各类人才,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是人才开发与利用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组织效率的关键环节。从宏观来看,它包括了国家的部门配置和地方配置。即从国家行为来看,人力资源配置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部门、新兴行业、建设项目和大型企业为主要目标;人力资源的地区配置是以各个不同地区为主要目标,考虑到各个既有的生产能力、资源储备、运输成本、市场条件等,进行人力资源的相应安排。从微观来看,它包括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和个体配置。人力资源的个体配置,是人们选择自己工作岗位的主动行为。对于个人来说,进行职业流动即是寻求有发展机会和前途,寻找高收入、条件好的职业的自我体现,也是整个社会实现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设下,人力资源的基础配置基本已完成了对传统的政府单一计划配置模式的改革。但是,总体上来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还很多,人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特别是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要进一步健全与提高。因此,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就业压力,必须科学地把握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以期达到人才的充分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高,对现阶段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充分投入原则。人力资源与其它经济资源相比较,有明显的时效性和不可储存性。它的形成、开发和使用都与人的生物周期为载体而自然地被时空所限定。因此,作为以被开发和使用的人力资源要给予充分的投入和运用,即使是人力资源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下,也应当通过各种措施扩大需求、增加投入,尽量减少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第二、合理运用原则。人力资源合理运用首先是人力资源投入的经济效果的好坏;其次是投入方向和配置效果的好坏;再次是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常言道:“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第三、良性结构原则。搞好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调节现有各个局部的人力资源,通过新鲜血液的输出,促进人才结构的改善。同时,要着力培育人才在流动中成长的机制,激发人才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增强人才整体素质。
第四、提高效益原则。一般来说,在人们的行为活动中总会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改善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是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或组织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尽可能接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程度使单位或组织由低效能向高效能转化。
第五、合理流动的原则,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消除人才在不同地区、所有制和城乡之间流动的体制障碍,通过公平、有序的流动与竞争,使“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的正常手段。
二、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配置的途径,积极推动人口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型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最大的优势无疑是数量众多的人力资源,从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看,人口众多无疑也是制约我们快速增长的因素。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和管理好我国的人力资源,消除我们的劣势,增强我们的优势,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大课题与任务。人力资源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其它经济资源一样,只有通过市场基础性配置,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从人力资源的存量配置来看。我国现行的人力资源存量配置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行政性再配置,二是市场性再配置。行政性再配置,有相当大的数量是在一定的规划下,通过行政部门的安排,进行有组织的调配、分流和重组实现的。这种存量再配置基本上属于计划指令。例如,近年来政府机构精简,大约200万的公务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分流进行转型安置;许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也是一次重大的行政再配置。应当看到,我国的这种行政再配置,其目的是为市场化服务的,也是为解决人力资源配置从计划向市场模式转轨而进行的。市场性再配置是通过市场进行的人力资源自动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基础性作用,使更多的单位与个人能够在更加自由与充分选择的基础上实现自主择业,将会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果。
第二、从人力资源的增量配置来看。人力资源增量配置,是人力资源个体初次进入流通领域的配置。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人力资源增量配置基本上都是市场化的。尽管市场化配置可以在符合人力资源供求双方意图下有效地实现就业,但是,仍需政府作好法规,制定与之相关的就业服务指导。只有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增量带来的压力,并通过市场化配置,实现从人口资源到人才优势的转变。
第三、从人力资源的再配置来看,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活动中“活”的资源、主动的资源,流动是其必然的特性。人力资源流动,可以从宏观、微观和个人三个方面来看。从宏观来看,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人力资源流动的根本原因,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出现大规模人力资源流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一种自觉行为,更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自发的行为,只有运用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手段,才能够适应因市场变化而发生的产业结构变动;从微观来看,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在于资源配置的两个方面主体都有改变原配置状态的动机。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优点,是保证配置主体双方以最佳状态完成配置;对于每个人力资源个体来说,人力资源活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体对于发展与机遇,流动成本与流动收益的理性考量。一般来说,一个人进行流动后,自身的人力资本往往会在流动中获得增值,同时,也能增加社会价值。个体人力资源流动往往需要信息充分的功能,完善的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个体的行为决策才能成为人力资源流动的理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