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进入12月份,用人单位到大学里“抢”人才的战争“硝烟弥漫”,大四学生也在四处奔波,希望找个理想的工作。从实际状况看,大学生找工作时存在许多困惑。
学生当戒 你能给我多少钱
梁茵:许多大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往往很看重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他们急于向企业询问“你能给我多少钱?”而这恰恰是用人单位在应聘过程中最为反感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中,家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毕业了,终于到了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大学生急于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来回报父母这些年的养育之恩。而大学生在应聘时面对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时,显得比较盲目。他们对这些企业缺乏了解,最终选择的标准往往只剩了一条——工资待遇。
企业反问 你能创造多少价值?
冯明:企业在应对学生询问“你能给我多少钱”时,往往会反问对方“你能创造多少价值”。因为企业在招聘时,更关心对方能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付出才有回报,如果大学生能创造出企业所需要的价值,也自然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学生当戒 不知道自己是谁
梁茵: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他们不了解市场的变化,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一味追求高薪,攀比之风很重。在找工作时往往以周围同学的标准为参照,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倾向,没有针对性。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现在是考研好还是找工作好,有的理工科学生不知道自己将来应该搞科研还是应该改行。
学生当戒 目光短浅
王荣新:大学生找工作时,缺乏对自我的人生规划,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现在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目光短浅,抱着一定要到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去“淘金”的观念。就拿辽师的学生来说,连续三四年70%的学生只选择大连和沈阳,辽宁省别的地方根本不去。辽师有一个大四毕业生应聘到西藏工作,不仅工资收入优厚,现在这名学生已经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而他当时在学校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以前比他学习好的学生,现在还赶不上他,这个学生的目光就很长远。
企业观点 我们是用人而非培养人
李兆明: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种现象说明,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的价值往往不被认可。
培养人是学校的事,企业需要的是上岗后就能顺利完成一定工作的人。高校的课程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学校安排的不到半年的实习没有实际用处。实习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良好途径,而有些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走马观花,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实习报告,没有任何实际效果。高校应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参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社会。
企业呼吁 教育要和市场对接
冯明:有些大学生感叹“就业难”,而软件行业却是“招聘难”。大连软件行业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又会日语的人才。倘若高校能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计算机外语强化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那么软件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