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一位老朋友创办的公司去,闲聊起来,朋友说起自己公司管理来,有一种焦急而无奈的情绪,抱怨他的属下办事不力,拿不出一份他满意的管理制度。为此,我和他就管理的若干问题做了一阵子交流。我看了他桌子上放的一本《员工手册》,又询问了他的员工队伍状况、工作性质、市场需求等情况。正在交流期间,有一个客户要求咨询,并达成拾壹万元的咨询费用的协议。简单地了解,我对这位朋友的公司的管理状况做了如下梳理:1、由于近两年矿山生意火爆,对技术咨询需求比较旺,公司目前的业务状况不错,不愁没钱赚,生存压力不大,管理的动力不足;
![管理的原动力](http://img.aihuau.com/images/a/0702020707/020712340439602370.jpeg)
2、员工的骨干力量来自于原工作单位——地质队,吃苦耐劳,能打硬仗,但失之于散漫,纪律性差,不注意形象。3、工作流动性大,难以精确控制其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4、从老板到员工没有经过正规的公司管理,没有经过大的生存危机,对管理的认识模糊。由此,我联想到了另一位搞体育用品生产的朋友。在1996年~2000年生意好时,对生产管理大大咧咧,良好的利润使其对生产中的浪费视而不见,当我指出其生产的浪费时,不屑一顾。后来利润滑坡,危机临头,让我帮忙,我说,他的生产线的报表是假的,他不信, 我和他一起用一天时间在车间蹲点,我和他一起察看并分析了每道工序,又到分拣成品处作了抽样统计。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我说:如果说把浪费问题解决了,仍有可观利润。他照做了,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从大量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 管理的动力源于经营(生存)的压力。①利润微薄的企业就会注重管理。最直接的动力就是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化解经营危机。②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会注重管理,因为管理增强企业的控制能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信誉度,可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增加竞争的筹码。③关注长远利益和永续经营的企业会注重管理。由于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任何利润丰厚的产业都会鼓励竞争者进入,从而导致原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相对利润下降,增加危机。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会未雨绸缪,加强管理,预防未来的风险。2、产业(行业)特征制约管理的源动力。①靠自然资源的企业,如金矿、煤矿等矿山企业,在需求旺盛时,其利润决定于资源的品位、资源量的以及开采部位。如果遇到大矿、富矿,又容易开采,就会产生暴利,暴利就会使企业把精力放到开采进度上,从而疏于管理,甚至忽视安全。②加工业、制造业则必须重视成本核算,重视产品(服务)质量,重视信誉以取得客户信任和忠诚,从而赢得市场,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就远高于于矿山企业。2、 处于成长瓶颈期的企业有变革的动力。施振荣先生在他的《宏碁世纪变革》中做了很详细的叙述和剖析,让人读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