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的夏天开始,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李宏伟都是在骂骂咧咧中起床的,对于工作的反感一直伴随了他两年多,终于忍无可忍。
今年3月,春节刚过不久,李宏伟从原先工作的国家机关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过程。他找家里和朋友借了10万块钱,从零开始,办起了广告公司,但是4个月来,生意惨淡,眼看着钱就要花光,一切都没有起色。
综合征:激情与浮躁这个1980年出生的青年,在他父母的眼里还只是个孩子,他没有很远大的人生理想,平时喜欢看汽车杂志,一直梦想着早点过上好的生活。
他曾经说这个世界像一条湍急的河流,身在其中,不得不随波逐流,生怕还没有好好生活过,一切就已经逝去。
所以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对于李宏伟的父亲李惠民来说,儿子的辞职显得很突然,他直到现在也没有想通四个月前发生的一幕。但是,这个老实巴交的工薪阶层的一份子仍然选择了接受和支持,他见到记者的时候说:“孩子有孩子的道理,我们这一辈人老实惯了,到头来平平淡淡,他或许真能做出点什么事情来。”
在李惠民看来,现在的孩子敢想敢干,比他们有激情,但是在这种激情的背后,常常伴随着浮躁和眼高手低,因此,对于宏伟的辞职,他还是非常担心的,尽管如此,这位父亲还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慢慢在挫折中成长。
事实上,李宏伟这一代人,许多在工作后都显得雄心勃勃,在他们中间,跳槽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虽然期间伴随着各自父母的心惊肉跳。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王莫高总监同样注意到了关于“职场青春综合征”的现象,在他看来,这个症状主要表现在:没有耐心,不肯踏实地做一件事情,不愿意做冷板凳,更多地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而缺少长远的眼光,急于求成,忙于跳槽,厌倦工作。
渴望成功的急迫心态
这种“职场青春综合征”在外企员工朱晓聪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从三年前大学毕业开始,朱晓聪就有自己的一个时间表,他立下志向,30岁之前,必须买到房子和车,35岁之前,必须拥有自己的公司。在他看来,这并不算一个很宏伟的目标。
朱晓聪原来的想法是:先到一个外企呆着,然后积累资源,为自己将来的创业做准备,等到人际关系网慢慢形成后,他就自己办个公关公司。
但是两年的时间过去,朱晓聪等不及了。时不我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发财要趁早”。他的理论是:许多当年的大学同学都已经买了房子,还有一些人留学已经归来,成为“海归”,虽然现在市场行情见跌,但是总算有所成就,不像他自己,每个月累死累活地干,但是至今没有升迁的机会出现,实现原定的目标显得那么得不可及。
朱晓聪对记者说:“这两年时间,内心一直觉得焦虑,对于未来有一种非常紧张的感觉。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稍微不努力,等过了30岁就很难再有机会了。所以我很着急,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言谈中,朱晓聪显示出了对于成功的饥渴。 这种饥渴同样存在于许多朱晓聪同龄人的心中,很少有人愿意安静地坐下来做几年事情,每个人都想上“财富速成班”,而不理解按部就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