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里,业务相对简单,人数少,老板亲力亲为,通过自己的体察能力识人用人,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员工,人力处于相对较高的负荷——效率状态。企业发展到中型阶段,经营相对复杂,老板忙于业务,或缺乏能力就相对复杂的运营单凭感觉识人用人,也没有时间关注每个职位。而人力管理部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人力资源浪费不仅造成本增加,更是对企业的发展形成阻滞。
一、计划
1、没有计划中型企业一般没有人力资源计划,由于缺乏对现有人力资源的系统评价,以及与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结合(当然,多数企业也难以制定清晰的发展计划),人力部门不能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储备(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老板也不会认同增加虚职储备的)。某企业总经理的话揭示了计划不足形成的困惑:“我也知道有几个片区经理不行,但我手头没有更好的人选,只好继续用他们”2、有少量计划少量中型企业有一定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梯队的设计和储备管理人员的准备,但梯队设计不合理,只是空缺的向上填补,未能就岗位向上填补做好相应的经验和技能准备;招聘储备管理人员时,则在人员状态与未来岗位间,缺乏清晰的关联,为后期的“就位”埋下隐患。二、招聘
1、缺乏职位分析几乎每一个人事或人力资源经理都知道职务说明书,但在中型企业里,有多少能真正用好职务说明书?一家集团公司在为下属企业招聘储备片区经理时,是这样展开的:运用通用的评价表(包括素质、经验、技能、沟通能力、知识等指标),这些指标未能与该职位的专业要求有直接的关联,由未曾参与过销售或片区管理的人打分,而该岗位与一般的片区销售经理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工作是事务性管理,更不用说考虑企业的文化状况与应聘人员的状态切合问题了。由于缺乏职务分析,岗位实际需求与储备人员状况间,关联性不足,运气起了重要作用。2、招聘过程缺陷如果说没有可操作性的职务分析,降低了职位适应性,错误的招聘人更减少了“感觉”的机会:这家集团公司在招聘下属企业的片区经理时,未曾让下属企业的人参与,仅凭集团人力资源部面试并做出聘用决定。一般来说,人力资源部只能就应聘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提供评价,对应聘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潜力缺乏判断所需的一线经验。三、培训
1、入职培训中型企业在做入职培训时,在企业状态、制度等方面一般会做全面的讲解,对工作技能和要求的培训则缺乏有效的措施,员工在试用期基本上不能展开工作。2、在职培训作为员工成长的重要环节,中型企业对在职培训一般缺乏系统的安排,企业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对新人提供在职培训的文化,人力部门也不能为新人提供在职培训的计划和人员安排。直接将经过粗糙入职培训的新人,放置到岗位上,让其在上级的考验中自我成长,代价可想而知:某服务性企业招聘咨询员,在经过基本培训后投入岗位(接单员),由于缺乏在职培训,新人在经历半个多月的频繁失误,给公司造成大量的不良影响后(错误定单的来回折腾),还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管理人员解释说,每个新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的。四、绩效管理
1、考核在KPI和BSC狂轰乱炸了这么多年后,中型企业大部分开展了考核工作,但大多局限与结果考核,未能真正掌握考核的精髓——用于指导后期的改善,缺乏过程性考核。某公司运用结果性KPI和下属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将考核结果打印成单发放给被考核人,绩效管理就结束了。2、绩效改善中型企业普遍缺乏基于考核的绩效改善方法,除了人力资源部门的问题外,由于企业的其他部门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人力管理训练,不能对下属提供有力的改善辅导。考核也就变成一种负担,最多用于年终评奖。五、激励
1、绩效工资员工按绩效方案取得优良成绩后,部分中型企业在存在降低提成比率或打折扣的严重问题,由于员工的弱势心态,他(她)可能会留下来继续做,但也为自己炒单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2、晋升老板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用人标准,因此,员工的晋升规则是没有对错的,老板的规则是最合适的规则,员工因此离职,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常事件。综上所述,中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产生了以下浪费:
1、计划缺乏计划,造成组织发展的人员断层,损失了效率和机会。2、招聘不能招到合适的人,造成不合适的人浪费公司的时间和资源,当然,也浪费了应聘人的时间和机会。3、培训培训不足,新人的失误造成损失的同时,延迟了新人成长并创造价值的时间。4、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的考核浪费了组织的时间,并丧失了组织改善的机会。5、激励无效率的激励本身就是浪费,不守承诺的激励,则直接产生负面的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能力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企业一切竞争力的来源,但目前在寻求外部支持、提升人力管理的,大多是大型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薄弱,更需要提升的中型企业,反而缺乏热情。黄向平,恒业咨询(www.henye.com)高级顾问,致力于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策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