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以来,全球知名公司纷纷宣布实施大裁员。 记得思科公司的CEO约翰·钱伯斯由于在王安公司负责裁员的痛苦经验,在入主思科公司之后曾发誓永远不会下令大规模裁员。1995年思科面临严峻挑战,不得不努力降低成本,但他也没有解雇一名员工。然而,现在,钱伯斯却不得不痛挥裁员大棒。再次面对这样的棘手局面,钱伯斯把自己的年薪减到1美元,以示与员工同甘共苦。
---裁员,无论对管理者还是对员工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然而,为了应付强大的市场压力,有时裁员是企业无法避免的。其实,任何企业或组织为了求得良好的发展,都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适应性调整行为。当然包括招聘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或者裁减企业不需要的所谓富余人员。按理说,这是十分自然的一种适应发展的组织行为。只是因为它涉及“人”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才使裁员变得如此复杂和惹人关注。
---裁员是与非
---裁员作为一种组织行为,不管其操作是否规范、合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理性行为”或“有限理性行为”。就是说,任何企业在做出裁员决定时都会进行相应的成本收益分析。决不会有企业因为“从众”,而盲目实施裁员。根据大多数企业裁员的理由来看,裁员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潜在的预期收益:降低人工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 优化人岗匹配关系,提高企业所需要的员工素质;给所有的从业人员造就一种从业压力,激发所有人员的自我提高意愿。
---从表面看,裁员肯定能给组织带来一定的收益。然而,一些调查结果表明,裁员的收益并不那么肯定。据一项实证研究显示: 裁掉10%的员工仅会使成本下降1.5%;在三年中,裁员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平均上涨4.7%,而规模相同却没有裁员的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34.3%;仅有一半的裁员的公司的利润率有所上升;裁员对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在于:裁员时公司要支付给被裁员工大量的福利补贴。同时,裁员会导致关键性人才和技术的流失,公司可能失去那些最能焕发企业竞争活力的员工。那些实施过裁员的公司,其中大多最后又不得不重新聘请原来的员工作为顾问。除了直接的雇佣成本外,为了替代流失的关键人才的成本花费也很惊人。
---导致公司裁员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留职员工的士气低落。如果留职员工感到公司的裁员过程不公平,他们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裁员过度,员工就会表现出保守、恐惧、畏缩或麻木等种种反应。甚至那些实施裁员的管理者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巨大的批评。那些裁员的公司也许会发现,自己很不明智地破坏了他们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上最需要的东西:员工的信任和积极性。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裁员是它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事。那么,如何操作以使裁员的痛苦小一点,让裁员的收益大一点,就很关键了。
---被裁对象的确定
---顾名思义,裁员,当然是指裁掉那些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工作任务来说相对富余的人员。一般来说,富余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弱病残职工和文化低、技能差的职工;另一类是过量配置的非生产性人员。
---从理论上讲主要有三种确定裁员对象的方法:普遍裁员、区域性裁员和功能性裁员。
---普遍裁员,即在组织内进行全面性裁员。其目标是尽量使用比原来更少的人去完成工作。这种方法能达到节省开支的短期利益,在时间紧迫的变革中经常采用。较为典型的一种形式是以年龄为限,先裁年龄较大的职员。普遍裁员的好处在于能使员工感到裁员的公平性,但是,一刀切的裁员过程有可能造成有能力的员工流失。
---区域性裁员,其目标是裁掉多余的已不适应现代形势的公司、工厂等,这类公司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钢铁、汽车和家电行业等。裁掉这类公司意味着公司的倒闭。
---功能性裁员,是从组织各部门、职能及分工和职位角度进行的裁员,裁员对象集中在组织中的特定部门或岗位。这种裁员需要周密的计划和评估。
---裁员步骤的确定
---前文已经说过,裁员是一个复杂、敏感的问题,其处理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切不可掉以轻心。何时裁员,以及如何实施裁员,有专家建议采取一种4阶段的实施步骤(见右表)。
---首先,企业轻易不要动用裁员手段。当不得不裁员时,企业一定要对裁员的利弊做出清楚的预测和分析,对裁员后的企业发展前景有明确的规划。一定要记住,减肥是为了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强,而那种为了短期账面好看裁员的企业必定得不偿失。
---裁员步骤的第二阶段是制订详细的裁员计划。这包括成立裁员领导小组,确定被裁对象的范围,向有关专家咨询,并对相关经理进行培训。
---第三阶段是向员工宣布裁员决定,并向员工解释原因,以求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个阶段非常关键。
---第四阶段是实施裁员计划。这一阶段有许多策略和技巧。
---裁员的策略
---管理学家Robert Reich谈到裁员时说:“采取什么样的裁员措施,比是否裁员更为重要。与那些采取简单的裁员措施的公司相比,更好的方式是帮助员工找到新的工作。这样的公司能更好地保持住留职员工的忠诚。要知道,在一个企业中,信任是最有价值但也是非常易于消失的资产。所以,从长期来看,采取人道的手段裁员对企业是很有利的。”
---柯达公司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为降低开支和成本,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裁员,但于事无补。大裁员不仅严重打击了员工积极性,而且许多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员工离开了公司,使公司大伤元气。新任总裁费舍尔上任后,在各种压力下不得不继续实施裁员计划。但他没有宣布一刀切式的裁员方案,而是让各个部门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裁员。整个过程化整为零、悄然有序地进行,最终使计划顺利完成。
---化整为零,不失为一个好的战略,但成功的裁员方案应该关心具体的员工个体的心态、行为及未来的生活着落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管理者,一个真正想以裁员为契机将企业组织推向新境界的首脑人物,必须将安抚被裁员工、为其日后发展提供条件作为重要任务来看待。
---(1)实施广泛的讨论和沟通。裁员的不确定性经常是引发下岗者与留岗者焦虑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裁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在裁员前告知所有部门、人员有关裁员的相关信息,如裁员的时间计划、裁员对组织和雇员所造成的影响及裁员的原因。国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就裁员计划组织工会、受雇者协会及雇员进行广泛的讨论。
---(2)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让员工明白公司的困境及就业形势;二是为员工提供自信心训练;三是为员工提供重新就业的能力、技能训练。
---(3)为员工提供现实的帮助计划。为员工提供培训实际上也是一种帮助计划。但除此以外,主要还有:一是积极为员工寻找工作,进行职业生涯的重新设计,帮助其员工及早实现再就业等;二是为被裁者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对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资金的支持。比如,有的企业成立内部失业帮助基金,对特殊困难员工及其家庭予以帮助。还有的企业为员工创业提供低息贷款,或以参股的形式资助其创业。
---裁员是组织为了自身发展而进行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国内外企业裁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看,裁员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再生。只有将裁员与其他组织变革措施,如重新确立组织战略、调整组织结构、改革考核与薪酬制度、再造组织文化和生产流程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企业走出困境,实现腾飞。企业一定不要只顾眼前的成本降低而盲目裁员,要有战略眼光,从大局出发,为长远着想,正确应对裁员过程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公平、合理、科学。如此,裁员的真正目的才能实现。
第一阶段
作出裁员的决定 第二阶段制订裁员计划 第三阶段宣布决定 第四阶段实施裁员计划 1、把裁员作为最后手段2、描绘蓝图 1、成立核心小组2、确定计划波及范围3、听取专家意见,力求平稳过渡4、进行经理培训 1、解释原因2、宣布决定3、预先通知4、合理安排宣布的时间和细节5、安排假期 1、坦诚相待并经常交流2、帮助员工寻找新工作3、按步行事4、公平慷慨5、允许自动离职6、广泛参与7、提供就业咨询8、留职员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