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转H冲锋号响起 警惕退潮风险 野百合也有春天。长期处于“边缘化”的B股市场,正上演着15连阳的暴涨行情。 1月8日,沪深两市B股指数走出15连阳,当日成交量3.716亿股,成交额达18.36亿元。与2012年12月相比,沪深两市B股成交量放大了5~6倍。至此一向以流动性差著称的B股总成交额和总成交量均创出了新高。 B股“咸鱼翻身”的背后是近期愈演愈烈的“B转H”风潮。自2012年12月底中集B(200039.SZ)成功转板到H股,随后万科B(200002.SZ)、丽珠B(200513.SZ)也相继宣布停牌,市场对B股的热情不断被点燃。 “2013年是B股起义的一年,会有超过其他品种的行情。”金元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徐传豹将B股比喻为“最后的金矿”。他预计,随着“B转H”的不断提速,B股的牛市行情还将继续延续。

并非所有的B股都能成功转板到港交所上市,业内人士提醒还是得关注投资风险。 吹响B转H冲锋号 B股“咸鱼翻身” 李涛(化名)是深圳一家专注投资股票的老牌阳光私募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一部分资金账户最近一直潜伏在B股市场。 “深市B股中持有古井贡B(200596.SZ)、招商局B(200024.SZ)、万科B(200002.SZ),最近一年的回报都超过40%。”2012年12月4日,古井贡B启动上升行情,25个交易日股价上涨58.06%。招商局B的股价更为强势,2012年9月24日开始走上升通道,3个多月的涨幅高达98.69%,几乎实现了翻番。除此以外,李涛在沪市B股中布局的老凤祥B(900905.SH),同样在25个交易日实现了45.21%的回报。 但李涛投资B股回报最大的则要论B改H的中集B。“中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涨了50%。中集捂了很长时间,最后确实捡到宝了。”李涛是位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一年前因为B股的低估值而潜伏其中。 跟李涛早早潜伏其中不同,上海一位私募老总吴亮是在2012年12月开始介入B股的。“香港地产股有了翻倍涨幅,但万科B的涨幅比较小。中集已经转战H股上市,万科的进展应该也会很快。”正是看中B股和H股之间的估值价差,吴亮在万科B停牌前一周买入1500万元,耐心等待转板带来的飞升行情。 当大型私募将一部分资金转到B股时,一些千万级资金规模的小私募更是将整个重心转到B股市场。位于顺德的私募基金陈阳是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玩转”B股。 “去年8月中集公告称将B股转到H股上市,当时就判断B股投资机会比A股要大。”市场随后验证了陈阳的判断,其投资的丽珠B半年时间就实现了50%以上的回报。 B股的赚钱效应很快吸引了外界资金的涌入。陈阳称,自2012年11月起,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制造业的朋友将资金划到其管理的账户,委托其做B股。李涛亦注意到类似的现象。“1月9日就有一位做外贸的上海朋友,在香港开户后全仓买入老凤祥B。” 李涛介绍,从事外贸生意的朋友,其资金往往在国外以外汇的形式存在。他们只需要在香港开户就可以投资B股,连换汇的程序都可以免去。据其了解,B股连拉5根阳线后,江浙一带的外贸朋友开始“蠢蠢欲动”,纷纷集结资金投资B股。 在投资者印象中,B股过去是“一潭死水”的边缘市场,很少有资金愿意配置其中。如今,资金云集蜂拥,看中的是B转H后带来的估值提升机会。 2012年8月,中集公告拟将B股以“介绍上市”的方式转至H股上市。当年12月19日,中集B成功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成为“B转H”的先行者。当天,中集集团(000039.HK)首次亮相的一瞬间,12.6港元的开盘价已经比9.83港元的B股行权价高出近30%。上市仅8个交易日后,中集集团H股的股价较其B股停牌前股价最大涨幅达到近70%。 中集转板后股价暴涨的现象,让一些敏感的资金开始关注B股的投资机会。2012年12月26日,万科A、B突然停牌,当天多只“A+B”概念股涨停。自此“B转H”的预期,点燃了市场对B股的热情,资金向流水般涌入B股,成交变得分外活跃。 “B股这一波涨上来之前,炒股票的人都不会关注B股,成交量很小,很难买进卖出。”李涛记得,古井贡B低迷时期的日成交量只有2000多万股,每个价位只有几千的成交量,其持有的筹码根本无法出货。但如今,日成交放大至1.82亿元,成交量放大了10倍。 “原来B股相对于A股虽然折价较大,但关注度小,交易不活跃。随着B转H的预期增强,加上之前转板成功的B股涨幅非常大,赚钱效应放大,这使得B股交易活跃度大幅提高。”徐传豹非常看好2013年的B股行情,将之比喻为“最后的金矿”。 伴随着B股的连续上涨,外界纷纷开始关注B股转H股带来的投资机会。而1月7日,医药企业丽珠集团公告A、B股停牌,并宣称“筹划重大事项”,更是打开了市场对“B转H”的想象空间。 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05只B股,其中84只属于A+B股,哪些公司能成功转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表示,现时内地的B股市场中,并非所有股票都符合“B转H”的要求。根据此前中集B股和港交所的上市规定,对财务方面的要求包括:过去3年至少盈利5000万港元、最近一个年度收入至少5亿港元、前3个财年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流合计至少1亿港元等。 德勤日前在中国香港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改革和放宽H股上市要求将有助于推动B股公司转成H股上市的趋势,这势必成为今年市场的一大亮点。大约有40家同时在A股上市的B股公司,满足港交所的B转H上市要求,2013年可望转换成H股公司。 大约有40家同时在A股上市的B股公司,满足港交所的B转H上市要求,2013年可望转换成H股公司。 B股连拉5根阳线后,江浙一带的外贸朋友开始“蠢蠢欲动”,纷纷集结资金投资B股。 据了解,虽然B股转战香港市场到目前为止仅有中集集团一个成功先例,但很多B股公司已经启动B转H程序。“很多B股公司已经与国泰君安以及香港投行等签订协议,开始筹备B转H业务。”深圳一位私募基金总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其一位从事投行的朋友最近就在忙这一块业务。 低估值、转板预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关注B股,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B股都能成功转板到港交所上市,业内人士提醒还是得关注投资风险。 “B股市场盘子比较小,市值比较小,资金一旦推进去就涨疯了。”李涛表示,随着B股起舞,市场情绪开始转向疯狂。一个颇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老凤祥在25个交易日涨了50%以上,市盈率12倍,但做外贸的朋友还是全仓杀进去。”李涛感慨,这位朋友从来没做过B股,即便短期涨幅如此高,依然觉得便宜,大胆买入。 虽然一直看好B转H的行情,但基于B股短期涨幅较大,李涛已经开始考虑“卖出”一部分筹码。“古井贡B动态市盈率到25倍,也就是再涨20%就卖出。招商B转H的可能性非常大,还是拿着再看看。”李涛称,其他持仓品种,短期内没转到H股,也考虑会卖出。 李涛的担忧来自于B股过去10年“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他清晰地记得,2001年,B股首次对外开放,指数从20点飙升至220点,涨了10倍后又跌回至50点。2007年,B股指数自50点飙升至400点,翻了4倍。后来遇上2008年调整,指数回到90点;但2009年反弹时又上升至320点,又翻了4倍。 如今,国内持有外汇的投资者都在调配资金买入B股。李涛预计,这波15连阳的B股行情应该“还没有走完”。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B股掉头向下,股价“应声下跌”,成交量萎缩至只有几千万时,“出货”将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