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当企业在发展变化的时候,企业的信息平台也将随需而发展变化,不管信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存在着业务经营和IT系统建设不断更新的问题。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平台的发展相互适应就成为目前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近日举办的信息化论坛发布会上,专家指出,现存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现存的解决方案之间的矛盾成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以克服的瓶颈。这一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瓶颈,内含了企业领导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和设计能力的不够,以及企业员工的IT技术掌握能力有待普及提高的因素。
企业信息化面临巨变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宏观角度看,企业信息化需求将由传统ERP“推式”供应链管理向“拉式”供应链管理转变。“推式”供应链管理注重“信息流”集成,强调以企业为核心,供应链管理以生产为起点,先进行MRP-II集成、ERP集成,再进行DRP、LRP集成,由制造商逐步向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推进。“拉式”供应链管理注重“工作流”集成,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及企业、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均衡,供应链管理先进行DRP分销、LRP物流,再进行ERP集成,由客户(市场)拉动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
从微观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需求不明确是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需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存在于企业内外的两个方面。对于企业外部环境而言,当今发展、更新很快而且是概念百出的IT浪潮,企业的确有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梳理清楚自身的真正需求;而从企业内部来看,在许多信息化问题上,企业的需求不明确只是表面现象,它隐含的却是企业自身战略目标不明的本质。技术与业务脱节,企业信息化出现单纯技术倾向,往往为了手段而忽略了原本的目的。
专家认为,在构建中国企业数字化生存环境这个问题上,关键是从传统的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注意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在流程的设计上要面向企业供应链并通过利用IT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这个问题理顺了,企业的数字、信息在企业信息化系统里才能像健康人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和循环一样。
对于政府而言,专家认为,政府不仅应该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考虑和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而且也应该在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化上加大力度。作为群体,中国企业应对信息时代,要将其明确定位在一个清晰的国家战略层面上,不能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战略方向,否则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其结果是中国的企业赶不上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
创新才能“数字化生存”
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领导人经营战略的数字化体现,企业的经营战略一定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经营战略变化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人如何看待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IT系统建设是企业信息化最基础的建设,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理解和应用是未来企业决策的基石。因此,企业未来的领导架构中一定要有具备CIO职能的机构,这个机构绝对不是搞IT的部门,而是利用IT的信息来帮助决策的部门。而这样将必然引起技术的变化,包括商业智能、信息挖掘和知识理解,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商业智能的软件会变成一个很重要的拉动力,信息安全、信息搜集、协同办公、数据备份等将会成为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未来的软件产品将更像是产品的部件,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被OEM。
专家认为,当企业在发展变化的时候,企业的信息平台也将需要发展变化。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平台的发展相互适应。一个成功信息化了的企业,它的战略、组织、流程、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方式、销售手段和内外的合作方式等等无一不涉及企业的数字化,都要对它们进行创新,是它们构成了企业数字化生存的活力。
另一方面,如何把创新体制化是中国企业要形成数字化生存能力和活力的关键之所在。农业社会,组织的生命力靠做大;工业社会,组织的生命力靠做强;信息社会,组织的生命力靠做活;光是做大做强却不具备快速反应客户和市场需求以及灵活、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照样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所以仅仅“大”和“强”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活”字上下功夫,而“活”靠的就是信息和创新。
由此看来,无论方案供应商还是应用企业都要着力于营造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并提升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