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投资与心学 对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的五项思考



企业不同阶段的信息化投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描述能够把问题讲清楚,为了清晰的表达,本文从企业发展阶段、人员规模、营业收入、投资强度和软件规模5个方面进行思考,通过5个方面的划分和确定,我们可以把握大致的投资选择和投资额度,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发展阶段

  总体来说,企业的规模决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投资。根据国内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可以将企业经验曲线中的创建期、成长期分解成:创建初期;创建后期;成长初期;成长后期,这样四个阶段,这样细分的考虑是基于我国企业的主要群体,正处在前三个时期,在这些阶段中企业的动荡是明显的,发展是不太稳定的,如果按照经验曲线的划分方式(创建、成长、成熟、衰退),势必许多发展中的现实状况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生命周期中的创建、成长阶段划分成了上述的4个阶段。

  企业规模-人员因素

  企业管理的复杂度与人员规模有非常大的相关性,一般消费类制造企业的人员分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制造工人,二为营销人员,三为综合管理人员,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实际上是与这三类人员管理的复杂度紧密相关,企业越大、管理越复杂,这是一种基本现象。

  无论企业是采用哪种组织结构,职能型结构,还是矩阵型结构、混合型结构,抑或是扁平化之后的结构,这种复杂度与人员数量密切相关的状况还是依然存在。所以人员规模是决定企业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里将企业人员规模化分成了4个层次:企业创建初期的100-500人;企业创建后期的500-5000人;企业成长前期的5000-20000人;企业成长后期的20000人以上。请读者注意这种划分并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人员规模有可能区别很大,所以这里的四个层次的划分,仅作为参考,根据读者所在行业的情况,可以划分成更加准确的人数。

  企业规模-营业额因素

  企业规模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营业额,在这里并未把企业资产作为指标,也未把利润作为指标,其真实想法是:营业额是衡量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财富》杂志评选的不是“世界500强”(重点强调利润与其他财务指标的关系),而是“世界500大”(重点强调营业额),这是因为这个指标非常直观,更易于让人去了解,它完全能够表达出企业规模,而从利润的角度所看到的“强”,并不能够表达出它的规模状况。像那些传统行业,它的营业额很高,人员很多,但利润普遍较低;像那些新生代行业,它的营业额不高,但是它的利润却普遍较高,就像信息化领域的ORACLE公司和SAP公司,如果按照营业额排列,它们的名次是靠后的,而按照利润排列,它们的名字是靠前的,但是它们的规模远远比同等营业额的企业规模要小许多,为此这就是不选择利润作为表达企业规模的指标的原因。

  这里按照营业额的大小,将企业分解成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创建初期的2000-10000万元;企业创建后期的1-20亿;企业成长前期的20亿-50亿;企业成长后期的50亿以上。这样的营业额化分是按照中国企业的实际规模来确定的,如果按照西方企业的规模来看,我们的企业规模则比他们所定义的企业规模小了5-10倍,因此这个指标的划分是我国企业规模现状的直接体现。

 

  投资强度的建议

  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强度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与西方企业的投资占到营业额的10%的信息化投资相比相差很大。按照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投资规模和与企业想要实现的信息化目标而言实在是太小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点投资强度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投资额没有上去,许多可以成功的信息化项目为了追求所谓的价廉,造成了许多本应该成功的项目没有成功。

 对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的五项思考

  投资强度实际上是为避免我们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而提出的,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投资的概念的了解是不足的,有时为了节约10-20万元而斤斤计较,这造成了“投资节约了,项目趴下了”,这是因为投资的减少把那些优秀的公司给吓跑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失败的风险在无形之中加大。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风险的存在呢?这必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数据依据和参考,要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企业在不同阶段所应该有的信息化投资强度,为此依据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不同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强度。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四个阶段的投资比例分布基本处于无规律状态,形成这一状态的基本考虑是:在不同阶段,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小型公司的投资和大中型企业的投资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与内地企业是不一样的,大城市的企业与小城市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设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投资区间。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在现代社会竞争面前,一个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已经开始制约与影响企业的发展,从宏观角度上看:“投资于信息化,也就是投资于发展”,它的前提必须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过程,否则这种投资也是一次失败和对于发展的阻碍。为此有必要对这四个阶段投资额的划分设想作些解释。

  作为50亿元营业额以上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的因素,要实现管理的有效和信息渠道的畅通,必须要使用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它的管理将成为一团乱麻,上级不知下级、渠道不知总部、外部(联盟企业)不知内部企业现实,这些都将造成物流的混乱、资金的混乱、渠道的混乱、市场的混乱,最终导致全部信息的混乱。为此,这种规模的企业没有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不可以想象的。

  一个企业(非垄断行业的企业)在国内的市场经济状态下能够发展到50亿元以上的规模,它就无法让信息化软件和咨询公司小视(不能够轻视企业管理的水平)。事实上,这类企业都有一批才智双全的战略管理者,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热衷的,对于战略的执行是坚决的,他们根据战略要求一般都已经制定了一整套的信息化战略体系,所以它的信息化发展步骤相对稳定。这类企业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成功,它的投资比例必须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比例上,所以在这里投资强度放置了5%的比例,这个比例与国际公司相比,略显偏低,但基于国内信息化现实,这个比例是适合的。

  对于规模20-50亿元左右的企业,建议投资规模设置从初期的2.5%左右,逐步向5%的比例过渡,这类企业普遍处在成长阶段初期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区间中,企业的战略方向与目标并未初步形成,因此,这个时期企业管理的基本核心落实在企业的基础管理,诸如:强化业务流程规则的统一,强化管理制度的统一,改善企业成本结构,强化渠道管理和销售管理,强化采购管理,提高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等一系列不具有鲜明战略体系的基础管理工作。

  这种工作加强的初衷,是由于规模的日益扩大,基础管理如果出现问题会全面拖累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者都不敢放松对这些内容的重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个时期的企业宗旨与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提高,同时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一段信息系统应用之后,企业的员工在心理上已经愿意接受企业的新思维、新工具方式下的管理,并且在他们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已经遇到许多手工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强化管理控制、强化管理细节、强化市场信息的采集,比如竞争者信息的采集,比如产品设计的采集,比如供应商信息的采集等等,这些内容已不单纯是涉及一个部门的业务,而是多个部门协同的业务。

  由此,在这个区间中的重点工作是以强化管理和建立部门协同为主要核心,而这类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就是建立部分全新的系统和改造原有一些系统,从而确保这一阶段信息化目标的达到。那么这个区间中的信息化投资总额将无需太高,大约保持在2.5%-3.5%之间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目前国内企业中,达到1-20亿左右的企业不在少数,从全国的总量上来看,这种中大型规模的企业数量应有数万家之多。对于这类企业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快速发展和高速扩张的新生代企业,一种是处于停滞状态下的传统思维管理下的企业,一种是处于竞争困境中的企业。对于这三类企业都有迫切地的信息化需求,处于困境和停滞状态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推动来改变被动状态和实现新思维新构想的转换,而快速发展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的引入全面提升企业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基础管理的加强。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的状态不同,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的初衷就产生很大的差异,在这种差异下会形成多种不同的信息化需求,作为软件系统必须要按照不同企业的需求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这是一个企业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的时期,它所面临的信息化初期的困境是明显的,它要投入的资金也同样是不小的,只有企业认识到难点后的决心,才可以为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成功铺平道路。因此建议在这个阶段的资金投入应当达到5%甚至更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第一次体系变革后信息化应用成功。

  对于2000万-1亿元以上的企业,建议投资强度放在5%-10%这个比例,定义这个指标的原因,是希望从企业建立之初起就开始强化信息化观念,这种强化不但在企业基础管理上会有所提高,更核心的是让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脱离不了信息化在企业流程与管理方面的紧密耦合,促使人员观念的彻底转变,为下一个企业发展高峰奠定基础。

  软件规模的选择

  从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在信息化进程中实际存在4个软件管理时期,单体(单体化软件)管理时期、相关(相关化软件)管理时期、初步集成(初级集成化软件)管理时期、集成(集成化软件)管理时期。

  单体管理是指:财务系统、工资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没有互连和任何数据共享,所有的系统是独立运作的,它们之间没有形成接口和数据交换体系,由于系统的孤立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单体管理时代。

  相关管理是指:营销管理整合、制造管理整合、仓储管理整合、行政管理整合、财务管理整合、服务管理整合,局部体系下的数据管理整合。在这个时期是将单体管理时代所涉及的软件功能升级,把每个单体系统中所包含的内容外延扩大,使每种管理所涉及的子系统实现整合。如在笔者的《DRP营销信息化》一书中所谈的营销信息化、实际上就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分销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营销系统,这里所谈的整合,是指将同类系统实现集成,所以称之为相关管理时代。

  集成管理是指:营销管理整合、制造管理整合、仓储管理整合、行政管理整合、财务管理整合、服务管理管理整合,局部体系下的流程整合、管理整合、资金整合、时间整合、资产整合之后,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将非常漫长,快则2、3年,慢则4、5年,所以将集成管理分成初步集成管理、集成管理。初步集成管理,在系统的耦合度上相对弱化,而集成管理是一个高耦合度的集成。

  前文用5个指标:企业阶段划分;企业人员规模;营业额;投资强度;软件管理水平,来确定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投资额,根据这个分析,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投资强度和投资额,但请注意,这里面的投资额是指一个阶段的投资,可能是1年、2年、3年而不是所有阶段投资的总额,当然具体到底投入多少,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6663.html

更多阅读

论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 社会贫富差距现状调查

论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孙 辉(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贫富差距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

对我国企业危机公关的认识 企业危机公关处理流程

对我国企业危机公关的认识08新1 黄洪汇 08060106随着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难免与社会公众产生各种矛盾、冲突,进而演化为公共关系危机,在传媒发达的今天,企业公共关系危

声明:《深度思考 投资与心学 对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的五项思考》为网友上官少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