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四十年辉煌的国营企业,正面临着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全新的外部环境,承受着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多种体制竞争的猛烈冲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一步转型的过程中,国营企业庞大而衰弱的管理体制,出现了许多问题,“重铸国企辉煌”成了热门内容,在报纸杂志上进行着长期的讨论,而“制止国营企业管理滑坡”则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其中一部分人员希望通过对三资企业的研究,寻找出管理上制胜的秘诀后,反过来推动国营企业的改革,而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很荣幸地成为了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当外来人员进入三洋制冷的生产现场时,总会被公司的陪同人员引导到一块宣传看板前驻足,一幅文字进入大家的眼帘:一、抛弃僵化固定的观念;二、过多地强调理由,是不求进取的表现;三、立即改正错误,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四、真正的原因,在“为什么”的反复追问中产生;五、从不可能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六、只要你开动脑筋,就能打开创意的大门;七、改善的成功,来源于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八、更应该重视不花大钱的改善;
九、完美的追求,从点滴的改善开始;十、改善是无止境的。这是什么?这就是“改善的十条基本精神” ,是三洋制冷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三洋制冷在竞争中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在经营管理上获得突破的护身法宝。它是如何演变出来的呢?它有什么含义呢?有何值得借鉴之处呢?在开业初期,本人在三洋制冷任制造部副部长,除本职工作外,经常接待大量的来访者,参与讨论国企管理滑坡的的相关话题。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经过反复思考后,我认为:涉及国企管理中的管理的概念有些模糊,与经典管理中对管理的定义不一致,需要重新定义。从宏观角度来看,管理应该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种维持和控制,是要把一种在当时比较良好的状况保持在所设定的一个基准范围内,类似于质量管理中的控制图,围绕着中心线而上下波动,不要落在控制范围之外。而当时国营企业的管理滑坡,可以形象地用脱出控制图的控制线来说明,需要努力回复到受控状态。而管理的另一层含义,我把它命名为改善,它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是整体水平的向上。三洋制冷就处于这个阶段,在严格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与三洋制冷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创造出一种三洋制冷独有的管理经验和思想,并反过来指导三洋制冷今后的管理工作。管理和改善的关系是:管理是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管理,改善就无法谈起,缺乏管理支持的改善,则其目标就可望而不可及了,因此要进行改善之前,确实要先加强管理。但是如果没有改善,管理将只能在原来的水平上徘徊,不能跃升到更高的层次,因此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后,需要进行改善工作,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获得突破。需要注意的是,改善的效果需要通过管理手段来保证,只有改善而缺乏管理,则改善的效果无法维持,将逐渐返回到改善前的状态,甚至进一步滑坡,改善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因此,只有把管理和改善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种管理→改善→再管理→ 再改善的循环,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永无止境。我的这个改善思想,和若干年后的管理界和企业界对管理新职能---创新的定义是基本上一致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善就是创新。在改善理论初步成型后,我参考了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上述“改善的十条基本精神”,并在同事的帮助和润色下正式定稿,作为三洋制冷改善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且在此后与访问者的讨论中,就改善与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 抛弃僵化固定的观念
国营企业管理滑坡的问题,是原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应该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从改善的角度来出发,主动进行内部的改善和变革。如果仍然沿用原来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即使是坚持严格管理,面对着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所造成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也会导致管理效果不如人意。而改进的对策,决不能一味地要求坚持传统,而应该吸取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把本企业原来的好的管理方法和新的工作情况相结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和扬弃,科学地创造或者改进出一种新的方法来,以适应管理新形势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抛弃原来僵化的、教条的、固定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积极地进行改善。二、 过多地强调理由,是不求进取的表现国营企业的管理滑坡,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如果过多地强调这些原因,并用来为自己开脱,则无助于国企的改革,而且会错失改善的机遇,为自己的不求进取寻找借口。其实许多时候强调客观理由,实际上是与主管部门或者上级进行讨价还价,以降低目标指标的要求,减少工作上的难度,并且为业绩不佳时预留退路。企业是这样,个人也是如此,如果出现问题后一味地抱怨客观原因,则是自己原谅自己,类似于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因此如果不从主观上寻找自身的原因,就很难改进自己的工作,错失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三、 立即改正错误,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犯了错误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同志。但是,相当多的人,在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或被指出犯了错误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正错误,而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或者虽然认识到错误,但不愿在大众面前承认,而是希望暗地里改正。诸如此类的做法,虽然自己的面子上可能比较好看一些,但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失去了一次心灵历练的难得体验,延缓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步伐。从另一方面来看,为什么不愿意承认错误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情况。在具有开放性文化的企业里,是鼓励创新和改善,允许甚至支持在创新中所犯的错误,认为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在中国大多数封闭式控制型企业里,虽然经营者在口头上高呼着“以人为本”的时髦口号来号召员工们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就换成另一种嘴脸,进行批评和处罚,纳入考核之中,而对于改进和创新所获得的成绩,却被经营者认为是职责范围内应做的工作,很少给予奖励。这种有成绩不奖励,有错误狠处罚的绩效考核方式,严重地打击了人们改善的积极性,从客观上促使人们趋利避害,则不愿意承认错误进而改正错误就不足为奇了。四、 真正的原因,在“为什么”的反复追问中产生当出现问题时,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最终努力去解决问题。但是,事情常常是千变万化、盘根错节的,如果不能寻找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浅尝辄止,虽然解决了表面的矛盾,然而深层的问题没有被触及,则将来同样的或类似的问题很可能会再次出现。因此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反复寻找导致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然后努力加以根除,从而避免了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而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这个问题中联想到一些相关问题,系统性的加以解决。当然,也有一些特别“聪明”的人,他们认识到深层的原因较难解决,或者不愿自找麻烦,因此会有意识地回避矛盾,表面问题解决了即可,这在短任期的领导者身上较为常见。五、 从不可能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面临困难时,当发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时,当面对较高的工作目标时,总有许多人会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办到?”未战气已泄三分。而真正的优秀人才,决不畏惧困难,他们会立足于现有条件,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不能一下子解决问题,他们也坚信可以通过努力向最终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为在不久的将来彻底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他们的字典中,根本没有“不可能”三个字,他们认为:只有没想到,没有做不到。只有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才可能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连续获得成功。那些总是强调“不可能”的人,即使成功了一次,却无法让别人相信他能继续成功。六、 只要你开动脑筋,就能打开创意的大门这个题目很好理解。大脑是越用越灵活,当你经常思考和工作相关的事项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出有益的点子来。你越是努力思考,你就越会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上进心的人,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七、 改善的成功,来源于集体的智慧和努力是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即使有了伟人的论断,时至今日仍有争论。企业经营也是如此。在工作改善上,到底是经营者作用大?还是普通员工的合力大?但是不管怎样,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集众人的智慧和努力投入到改善活动中,一定会比单方面的行动更容易获得成功。八、 更应该重视不花大钱的改善九十年代中期,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大潮中,三洋制冷的企业管理特别是生产现场管理,已经成为大连地区的一面旗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更是把三洋制冷作为外地参观团的定点参观单位,甚至连中方股东冰山集团的董事长也号召在管理上“大连学冰山,冰山学三洋制冷”。要求冰山集团下属的各企业到三洋制冷学习时,如果理解不了,就尽可能先照搬照抄,然后再想方法消化吸收和改进。某一天,一位参观人员在听了我的介绍后,说:“我们公司可没有那么多钱做这些门面活。”我听到之后,给他举了个例子:在制造部门口的这张迎宾桌,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来说,可以买一张,也可以做一张,这是一种改善方法。而对于资金紧张的公司来说,可以放一张旧桌子,上面铺上一张塑料布,再摆上一盆花,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又是一种改善的方法。改善工作并不在于花钱的多或少,而在于是否具有改善意识,并真正的付诸实施。而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花大钱的改善次数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花钱很少甚至是不需要额外花钱的小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小的改善更为重要。九、 完美的追求,从点滴的改善开始不论在哪里,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视甚高,眼睛朝上,不屑于作一些小事,怕丢面子,总想做所谓的大事,最终是大事没做成或者做不了,小事又不做,虽然不能说一事无成,但很难取得较大成绩,而且总是怨天尤人,一幅怀才不遇的样子。而真正能做大事的人,却都是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进行改善的积累,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终达到目标。十、 改善是无止境的青岛澳柯玛公司有一句口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善工作也是如此,永无止境。通过改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仍然需要继续改善,这种改善活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改善的结果,都将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改善是永无止境的。三洋制冷正是在这一改善理论和“改善的十条本精神”的指导下,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把管理和改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的成果,并且继续坚持改善思想,不断地获得成功。它不仅适用于三洋制冷,相信对其他企业和个人也是具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的,将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延续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备注:“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获第六届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相关文章:
谁是改善的中心人物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三洋制冷的“零”管理思想体系作者徐新跃:大连理工大学MBA,目前担任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生产统括本部副本部长兼生产管理部部长,负责公司生产经营相关联工作的统筹管理,具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