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进行投机性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在新加坡上市的国资控股公司中航油蒙受亏损达5.5亿美元。这一事实为11月30日中航油发布公告所承认。
近期,国内媒体竞相聚焦创维数码主席黄宏生在港涉嫌盗取公司资金一案。中国内地境外上市公司两件几乎同时爆出的丑闻对比,中航油巨亏性质无疑更为严重。首先,中航油石油投机所造成巨额亏损高比例属于国有资产,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将为此“埋单”。在更深层面上,这一丑闻引发了境外上市国资控股公司公信力危机,影响极其恶劣。最近的报道说,新加坡警方已对中航油展开刑事调查。
国际舆论一致指称中航油巨亏是1995年里森搞垮巴林银行以来,新加坡爆发最大的金融丑闻。依据己经公开的信息分析,中航油进行石油衍生产品投机交易酿成大祸,直接成因并不复杂:在今年年中一个时段,认定国际轻质原油价格每桶被高估约10美元,中航油在石油期货市场大量持有做空合约,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大幅攀升的情况下,被迫不断追加保证金,直至包括信贷融资在内的现金流彻底枯竭为止。
具体而言,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以5%的保证金放大20倍持有合约,中航油5.5亿美元巨亏意味着其“豪赌”了约110亿美元合约,而且在交易过程中充当通俗所称“死空头”,没有“空翻多”进行“对冲”。简而言之,这一丑闻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上海证交所发生的导致万国证券垮台的“327”国债期货事件。
不管内中发生了多么复杂的故事,在技术层面上,中航油在“豪赌”惨败原因就这么简单。但是,透过层层表象,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于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另类企业文化应该为中航油丑闻承担较为接近本质的责任。所谓另类企业文化就是,在国资企业中,存在一种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匹配、不融合的企业文化,导致公司即使形式上建立有法人治理结构,实质上仍由不受制约的意志决策运作大事,或者是“一把手”说了算或者是其他形式,它令现代企业得以存续的国际公认与公用的游戏规则流于摆设。
另类企业文化有土壤成因,究其根源,它来自于超越公司规则的人事安排授权。就中航油丑闻而言,其控股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无疑难辞其咎。按照国资管理部门的规定,为规避石油现货价格风险,数家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从事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至今未允许任何企业涉足投机性石油期货交易。中航油虽为在新加坡上市公司,也理应受到约束。中航油2003年即进行石油期货投机,但种种迹象显示,母公司没有对境外上市子公司行为进行实质性控制。由上而下的另类文化如脱缰野马,连体制内规定也不放在眼里。
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上市公司从事高风险投资往往设有专门委员会进行风险控制,表面上,中航油也设立有类似机构,并对期货交易员规定有止损数额,如果真按照纸面规章执行,其损失总额将锁定在数百万美元。但在个人意志说了算另类企业文化之下,权力掌控者的赌博冲动根本不受制衡与遏制,令制度黯然失色。
另类企业文化不仅表现在公司运作决策上,还表现为对投资者利益的蔑视。近几天,《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财经媒体纷纷就中航油丑闻发表述评文章,矛头直指中国国资控股境外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疯狂进行高风险投机交易,到了纸包不住火时方披露信息,国际投资界对中航油行为深感震惊和警惕,普遍认为其信息披露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仅上市公司受到质疑,中航油母公司相关信息披露也为人诟病。譬如,就中航油母公司出售15%股份是否用于填补控股公司亏损,国际投资界便一致认为,应该予以公开说明。
中航油巨额亏损国有资产令人愤慨,至今,责任相关方面没有说一句道歉的话,连情况说明也没有。无疑应该对这一丑闻进行问责惩处。由中航油引发思考,更让担忧的是,如果国资上市公司(包括境内上市公司)视公司治理结构为摆设的另类企业文化得不到改变,类似事件将不断发生。活生生的教训表明,国资控股公司落后的企业文化正在阻塞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路。惟有文化变革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这些企业方能克服致命弊端,国有资产才能得到有效保全。
中航油丑闻为试图通过境外上市方式,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良设想提供了一个反面案例。实现国企再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路径在于进行脱胎换骨式企业文化变革。在国资控股公司囿于与现代公司规则不相容的另类文化干扰,无法治理达标之前,还是不要吵着嚷着要境外上市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