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讲故事悬疑系列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九)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请解释这种现象,为什么金鱼放到鱼缸里,水不会溢出,而其他物体放到鱼缸里会溢出呢?

近来,一些人喜欢拿动物说事,什么青蛙了,老鼠了,蜈蚣了,狼了,大象了,猴子了等都被用来编成种种逻辑上行的通的文章,来对管理进行一个“动物”式的思考。从动物的动作,动物的行为来看人们的行为,并引申出一大堆的道理,人们也看的津津有味,好比幼儿园阿姨讲故事般的引人入胜。这里有个大象的故事我们来分享一下。

大象的故事

非洲,一只大象,孤独的走在一忘无机的草原上,没有一个同伴,没有一个帮手。大象生病了,所以它要步行几十公里,去寻找一种治疗疾病的草药。终于经历千心万苦,找到了草药。于是大象就身体非常健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于是有人就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救助自己。学会自救,人才能成功。对于这个故事我们暂且不说其他方面。在继续看下面一个故事。

武术之道

一个学武者向武林高手请教,如果自己苦学十年工夫的话,会怎么样。武林高手告诉他,那你将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学武者接着问,如果他苦学二十年呢?高手回答他说,那你只能打败一般高手。学武者接着问,如果自己苦学三十年呢?武林高手说,那你只能是一个失败者。学武者感到非常纳闷请教到,什么原因呢?高手回答道,如果你不给自己留一只眼睛,而只是苦学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重要的是我们在工作时候,是不是也有给自己留一只眼睛呢?是不是一味的盲目的追求苦学,而没有注意到观察自己如何,观察环境如何,观察变化是不是已经影响到自己。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大象的故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象大象那样很多时候需要自救呢?比如部门除了问题,老板告诉你自己解决,销售出现了问题,老板告诉你自己解决,要有大象的精神,要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学会自救。但是我们自己看看大象的话,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大象找草药有几个预先知道的条件,或者说大象给自己留了一只眼观察。首先它知道有种能治疗疾病的草药,其次,它知道草药的位置,第三, 它知道通过步行几十里肯定能找到这种能治疗疾病的草药。第四,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它一定晓得如何处理。那么可以说,大象不是盲目的去寻找救命药的,而是有目的和有步骤的。这里他给自己留了只眼睛。给自己留只眼睛,可以让你更清晰自己的位置,能够更准确的把握自己的行动进程,也有助于绩效的提高。而我们在工作中缺少的正是一只留给自己的眼睛,而往往管理者所灌输的思想确是不要给自己留眼睛,盲目的跟丛,盲目的服从,盲目的执行,反倒成了管理界流行的思想。看看一些国内的流行思想和书籍,不难发现,没有几个是鼓励员工要为自己留只眼睛的。而这样做对于管理者来说可能减少了管理的难度,因为员工是一味的执行没有反抗,但是对整个团队来说危险性极大,因为如果团队成为羊群团对,那么整个队伍跨掉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回过头来看看开始鱼缸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上学时,老师给出的问题,很多同学都动开了脑筋,答案五花八门。但是这个小女儿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于是回到家就把金鱼放到了鱼缸里,结果发现水是能溢出来的。你的答案对了吗?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5358.html

更多阅读

张震讲故事系列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三十一)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三十一) 沟通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沟通的前提是双方可能存在误解,所以沟通是必要的。因为双方都存在着各自的需求,而管理过程又要求双方必须对某一过程有相当的同一性。常听到老板们抱怨,这些员工也太不知道事了

张震讲故事系列电影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三十)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三十) 著名管理培训大师级人物余世惟在江苏移动成功经理人中有讲到伊利郑俊怀的例子中提到从我做起,但是现在再想起这件案例就感到非常可笑了,如果伊利所有的员工都学郑总从我做起,那么伊利现在差不多也该破产了,

张震讲故事眼睛系列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二十八)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二十八) 美国ZIBA公司董事长Sohrab Vossoughi说,当前产业已经进步到靠“经验”创新的时代,会说故事的品牌才能创造出伟大而具有意义的经验。品牌会说故事,指的是品牌的内涵,品牌给人的感觉。而这些品牌是由“经验

声明:《张震讲故事悬疑系列 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九)》为网友银海属于我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