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0年代初美国的哈默(Michael Hammer)首次提出重组理论以来,全球随之掀起了一股“重组”热,如企业重组、资产重组、业务流程重组、资源重组等等。这些重组无外乎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抉择。然而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作为社会的最小的单位和社会的主体的每一个人来说,同理也需要重组自己去适应时代、迎接挑战。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上64%的财富依赖于人力资本;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报告也表明,到本世纪转换之年,美国80%的工作岗位本质上都是脑力劳动。因此,迎接挑战的有力对策之一是培育和开发人的创意能力和信息能力,扩大知识资本。同时,随着知识型的工作(它需要的是与手工技能相对的脑力)日益重要,到21世纪初,从事知识型工作的人预计将占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并将超过产业工人成为最大的工作群体。届时,加班加点、退休和临时性工作等传统观念将被撇在一边。同时,一些新型的组织,如“虚拟公司”、“虚拟办公室”等结构,让根本不相干的人员在一起从事一次性的工作项目是将来一切商业的样板。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资料,人类的科技知识在19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长一倍,当前则是每3年至5年增长一倍。近30年来,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科技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我们说:农业经济渴望土地,工业经济渴望资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更加渴望知识技术,因为谁掌握了知识和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要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先人一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意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要解决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知识是形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然而,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只有通过内化才能转化为素质;能力是素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外显;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但提高人的素质又必须通过知识的传授,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不能相互代替。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以使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得到贯穿和理解。
面对着这种巨大的变革,你必须具有绝对的、确实的、极大的雄心壮志来设计、重组自己,为你在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你不仅应当制定5年计划,更要制定终身计划;你不应当只考虑生意上的事,而且要放眼全新的世界。过去已经过去,要创造未来,应从现在开始。因为物质力量推动我们前进,聪明的人自能领略正在兴起的力量,我们正在目睹新人的诞生。前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现执教于斯坦福大学的约翰.科阿说: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由权利社会向终身社会、由等级社会向网络社会、由喝脱脂奶的社会向喝20%脱脂奶的社会转变的时代,你必须毫不怜惜地抛弃各种妨碍创造性的因素:标准的运作程序、礼仪、行为准则、限制性的品牌形象、对以往成功满怀崇敬的回忆。
重组自己首先要在个人的发展方向上坚持“求高求新”,永远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去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营养;在发展目标上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分析自我,扬长避短,超前起步,不断创新,并超越自我,永远高人一筹。
其次,重组自己还要坚持学习、学会学习。要把“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如何学习(To Learn How to Learn)”作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行为口号。必须能够在知识爆炸的大潮中学会学习,学会选择、生存和发展;应将自身教育从学校延伸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生,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充电”、“加氧”,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有力地回应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将自己培养成通才,这种通才知识面宽,理解力强,同时能够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和共享全球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以达到只经短期的学习和培训,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专业,开拓新天地。
再次,重组自己要特别注意对自己知识的结构调整和再利用,勇于否定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打破封闭、消除惯性。要将自己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进行排列组合,掌握学习的技巧,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吸收和记忆,同时也是对人们潜在能量的挖掘,使之充分地释放。有人说:“学习的本质就是让我们学会改变自己”,在改变的同时去寻找机会,谋求发展,因为知识本身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并且具有很强的耐用性。
最后,重组自己还要注意重视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育,训练与人共事的能力,讲究团队精神。只会孤军奋战的人不能成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好战士;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一个人很难永远是成功者,理性地面对失败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责任感,遵纪守信,实现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