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物流有两大领域,一是存在于生产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生产领域的物流,主要指企业物流,是微观物流范畴:另一大领域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流通领域的物流,也指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大物流,是宏观物流范畴。从目前的情形看,前者在研究从业队伍、企业参与数量、社会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无法与后者相比较。总体而言,面向流通的物流几乎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全权代表。也就是说我国物流的研究和发展,基本上集中于面向流通的物流。这就必然造成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物流发展非常滞后,以至“中国的物流还在企业的大门外徘徊”。
一、面向生产的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弱点
在我国,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灵魂的只是各行业的少数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产品供货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力,不仅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企业本身物流管理混乱、物流水平低下,企业和社会第三方物流的结合就缺乏黏性。根据1999年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450家大中型企业的凋查,工业企业的物流全部由企业自理的在被调查企业中占26%,全部委托第三方代理的占5.2%,自理与委托相结合的占68.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占42.3%,在30%、601%之间的占36.5%,60%以上的占21.2%。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代理的比例更小,其自理物流的能力也相对更低。美国某机构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包括部分委托),研究今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而1996年,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
乍看,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存在巨大商机,深入考察则发现,正是我国工业企业的物流水平低下,未能与社会物流业达成互利的结合,才使得利润石沉水底。因此,尽管面向流通领域的物流的确是物流业的主体,是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的环节,也应该时刻注意面向生产领域的物流与面向流通领域的物流必须在发展步调和发展水平上相配合、相匹配,否则,发展的失衡将带来发展的阻滞。这种物流发展的结构缺陷,可能给今后物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二、企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使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协调匹配、互相促进,共同推进物流业发展,在构建物流业发展框架之初,就应该把工业企业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物流企业是物流业的实体,但不妨把工业企业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核心,作为激发、促进和指引物流业发展方向、速度与模式的核心所在。以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物流业的依据何在?这里仅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阐明:
1.工业企业是拉动物流业发展的源动力。
物流业的业务来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而工业企业是供应链的重心,是带动供应链运作的主体,因此,工业企业的运作是产生物流需求的源泉。同时,在供应链上,物流的量在供应链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量物流集中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上,从产品到用户的配送则只是整个物流的一小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企业是物流服务的最大需求者。有需求就有发展,工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是物流业发展的源泉。此外,工业企业也是物流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我国的企业在“大而全”、“小而全”思想作用下,许多企业的大多数物流需求由企业自理,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物流市场上还不是主流。工业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尽管物流不是其主业,其对物流业的影响却不可忽视。物流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这一现状,考虑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者和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双重角色。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物流需求,另一方面要跟随需求的重要提供商,无论从哪个方面,物流业的发展都应该围绕工业企业这个核心。2.物流需求是行业个陆化和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物流的需求从一开始就是具有行业个性化的。举例来说,家电业是我国工业企业中一类有代表性的企业,其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有其行业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殊性。几大家电厂商纷纷感到物流水平与物流管理的滞后对整个行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严重障碍,而社会的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却无法满足其个性化的物流需求,于是海尔自己搞起了物流,科龙和小天鹅也联手与外商共同涉足物流业。他们在物流热中循势而起的最根本目的,首先是要满足企业和行业本身对物流服务的个性需求,其次是把提供物流服务的余力投放物流市场。其他工业企业的物流无不各具特点。随着先进制造模式的不断渗透和成熟,工业企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方式向先进制造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方式下的物流体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先进制造模式对企业物流所提出的高质量需求。因此,物流需求与满足的运营最终应以何种形式和模式发展?必须结合工业企业的需求,在工业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模式的牵引下逐步明确与完善。因此,整个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工业企业这一核心而自行发展。此外,中国工业企业整体现代化程度不高、不齐,对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特点,物流服务提供者必须面对多层次的需求来规划物流服务。可以说,以工业企业为核心,根据需求界面特征构建物流业是一种量体裁衣的方式。3.流通领域物流投入有很大风险。
宏观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惊人的投入,且受益周期长,风险较大。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所需基础投资昂贵而且费时。我国在过去十年里,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建没交通网络,但社会物流规模远未发展起来,难以综合运作。因此,基础设施并没有发挥出最大效益。相反,在工业企业中,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往往是利润埋藏相对集中的环节,尤其是当前在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支持下,容易实现无缝衔接等物流管理,易于在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当前,不少生产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釆取联合与协作的形式进行专门物流服务的尝试,结果都是比较成功的。物流投入能够很快收到效益回报,这是当前有实力的工业企业纷纷加大物流方面投入、组建或者分离出物流运营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而投资的决策要充分考虑风险,以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物流业也是分散和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4.工业企业物流发展滞后对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已日趋明显。
物流产业的萌芽与发展来自于西方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引入,但是我国工业企业却没有相应的技术、管理和物流水平为基础。我国目前工业企业的物流水平整体上还处在革命阶段,甚至许多工业企业还处在觉醒和认识阶段。物流业的发展与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有一种距离,即企业物流发展在社会物流中没有找到有效的帮助和依托,而社会物流的发展也没有在工业企业需求中找到可落实的动力与指引,结果使得本应该双方主动的发展均处于被动之中,谁想突破都不那么容易。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成立不少,但业务开展并不像预期的市场那么令人兴奋。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少数几家公司,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原来工业企业或者几个工业企业联盟中独立出来,基本上是为本企业或者本企业联盟服务的。而就社会生产总体而言,实现物流链管理的企业、行业等还是为数很少的,物流并没有渗入到社会生产中去。随着外国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也会带人中国。千万不要以为有了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挑旗,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就会自然提高。事实上,由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低下,许多企业还根本谈不上物流管理和物流现代化,即使中国的综合物流能够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成长起来,也会面临发展起来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这些问题的背后暴露了工业企业物流水平落后对物流产业本身的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束缚。因此,在物流业发展之初就应该把企业物流水平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重视起来。 总的来说,没有工业企业牵引整个供应链形成的物流服务需求,没有工业企业对物流的组织运作,没有工业企业参与构建的物流信息平台,没有工业企业参与制定的物流服务标准,物流产业及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不注重面向生产的物流与面向流通的物流的平衡发展,物流业最终也无法避免由此产生瓶颈的发展障碍,物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从本质上讲,社会物流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带动的,当企业物流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对社会物流服务就会提出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那时,物流业大发展的时期就要来临了。我们必须认识并遵从这一客观规律,并且充分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应高度重视我国物流业中面向生产和面向流通的两个领域的平衡发展问题。如果片面强调流通而忽视生产领域物流,非但不能增强中国物流业发展后劲,而且极可能形成物流业内部瓶颈。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妨从工业企业入手,在完成企业物流建设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彻底改变我国生产领域物流水平低下的状况,使工业企业物流成为整个供应链物流中加快流通的起博器,从而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