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混迹于中国葡萄酒市场。在近几年的全国糖酒会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洋人”在向我们的经销商、消费者积极兜售自己的产品,除了看到他们对中国这一东方国度的好奇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他们被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巨大消费潜力刺激到发光的眼神。 随着进口葡萄酒销售热潮悄然兴起,国产葡萄酒正慢慢退出一线城市的视线。其中,除专业运营进口葡萄酒的公司之外,如茅台、洋河、浏阳河之类的白酒企业也纷纷开启进口葡萄酒之路。同时,张裕、王朝等国产品牌正面临着更为坎坷的发展。利润降低和销售费用陡增,似乎成为国产葡萄酒越来越头疼的难题。 2012,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销商体系的经营困难、进口酒汹涌而来的诸多压力,让国产葡萄酒现有市场愈发显得岌岌可危,但抛开诸如市场占有率等等因素不说,现在国产葡萄酒境况最让人忧心的地方在于——存在感。崇洋媚外这个词,在中国葡萄酒消费者身上真是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所以才有国内进口酒一层高过一层的浪潮。地头蛇的日子不好混也就罢了,自家人还一个劲说别人好。着实分外抑郁。进口酒中不乏精品,懂酒的人自然会细细品味爱不释手,当许多甚至可以说是滴酒不沾的人也对这些国外货分外推崇的时候,国产葡萄酒确实是该好好总结下自己的原因了。近年来的假酒大案无疑是国产葡萄酒遭遇品牌质疑的根源。再加上葡萄酒向来深厚的西方文化基因,国产酒的文化基因在这面前无疑有些不伦不类了。 国产葡萄酒,真该被撂到那被遗忘的角落么?或者说,国产葡萄酒要怎么样才能找回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纵使三大国产葡萄酒品牌依旧日子还算凑合,纵是有新晋的葡萄酒企业越来越多地崭露头角。但如何让国内消费者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葡萄酒消费者买单,一改不少人心中进口葡萄酒就是比国产葡萄酒好的想法,是当下必须要开始着手准备的工作。
![遗忘角落 国产葡萄酒,就该被撂到遗忘的角落?](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235038423685.jpeg)
而莫大的讽刺,是随着进口酒在国内的大红大紫,备受冷落的国产葡萄酒却有不少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国产葡萄酒在国外评奖中也算得上是屡获殊荣,其品质在渐渐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结果终究是兀自占据着好好的大半江山,却怎么也不讨喜。 文化基因的误解,算是白白耽误了国产葡萄酒,可以这么说,国内目前的葡萄酒消费市场离成熟还很远。但从产品来说,葡萄酒的消费饮用甚至是粗放的。国产葡萄酒更是可能出现在各种酱油场合里,被当白酒、啤酒或者饮料来喝。假酒、低端酒的大量存在,更是让国产葡萄酒很多好的属性被曲解。不懂酒,加上受到进口酒带来的葡萄酒和西餐文化冲击,更是把国产酒推到了低端的位置。国内消费者不好的消费习惯,加上先入为主的姿态,让国产货们总是显得很被动。所以,必须让自己靠谱和相对高端起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今市场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种种葡萄酒消费观。国产葡萄酒迈向中高端,显然要比白酒的盲目中高端化要靠谱的多,相比进口酒而言,其在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上还是有绝对优势的。对于葡萄酒来说,文化属性必定会占到其产品价值的相当大部分,如同白酒企业动辄千年古窖之类的说法,国产葡萄酒未来如果能在三四线城市运作得当,完全有巨大的可为空间,要知道,够着别人够不到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肥肉。而当国内的葡萄酒大环境愈发开放以后,以前兔子不屙屎的地方也会是遍地黄金。 国产葡萄酒不应该被撂到遗忘的角落,我们都相信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消费者的理性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葡萄酒企业通过扎实的基地建设和产品打造,以体现其品质及性价比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容小觑。通过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国产品牌的东山再起或许只是朝夕之间,改改现在多多少少的毛病,去掉浮华,归于“简单”——专注于品质的磨砺与传播,就能找到市场“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