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恐闲恐轻症
【症状表现】 习惯了受到重视和压力,习惯了整天忙忙碌碌,害怕自己受到轻视或者“承担”轻松,害怕闲下来,嘴上说着太“忙”太“累”,行动上又很难也不愿闲下来、轻松起来。【症状分析】 典型的职业“惯性”。这也是职业化对人天性的“固化”表现之一。好像磁场对放置其中的物质内部正负电荷的作用一样,让人身不由己。许多职业经理人善于工作但不善于生活,善于解决重大的工作事件却不善于处理细微的生活小事,会忙碌但不会休闲;习惯了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和八面应酬,不习惯一个人空闲下来、清静下来;对于高压是又爱又恨,离不了甩不掉,长期高压下高度兴奋的头脑和过于紧绷的神经一旦放松下来反而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职业”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在于它能够使得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化的实现和体现,从而能极大地拓展人生的发挥及发展空间。于是从小到大,我们对“理想”的认识基本上都被定位在职场上。上学受教育,选学校、挑专业、求学历,知识越来越多、文凭越来越高、学历越来越长,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等到走上职场,还要不断地进行在职技能的训练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可以说,“职业”几乎奠定了现代人生命的基本格调。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就人的完整生涯而言,职业生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职业人”的人更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作为“社会人”的人同时也是作为“自然人”而存在的。人的“社会性”应该表现为人的一种更为丰富和开放的社会化的人生,人的“自然性”也应该表现为人的一种更为广阔和无限的自然的人生,而并非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职业生涯”里。对于“职业”的认识如果陷入偏执,那么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过度“职业化”会局限我们对人生的完整认识和体验,陷入一种固定的认识框架中,从而对人的创造性造成一种变相的遏制;过度的“职业化”会不同程度地赋予我们人生过多的机械性和局限性,突出表现为对职业之外的环境和事物的幼稚、无知和不适应;过度的“职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人的天性、本能和自在性,过于约束或统一人的个性和差别,反而使得我们的生命不是更丰富更精彩而是更单调更乏味;过度的“职业化”会破坏我们身心成长的均衡性,甚至引发身体上的各种疾病等等。【诊断意见】 做个人性化的“职业经理人”而不要成为机器式的“职业经理人”。向自己证明你是自己职业的主体而非相反,学会用你的人生丰富和拓展你的职业而非相反,学会轻松地恢复和自如地表达自己“社会性”、“自然性”的那一面,学会释放和平衡自己的身心,学会把工作溶入生活而不是把生活纳入工作……这样,你就会为你的生命增资添色不少。总之,做个健康的“职业经理人”而不要成为各种职业病缠身而又身不由己的“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