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最关心的两件事莫过于提高营收和降低成本。要创造高获利,必须从被动的回应客户需求,转变成主动的预测和管理客户需求;要有效降低成本,则需要先了解单项成本发生的细项,并预测缩减成本可能对各部门造成的冲击。这一切都需要商业智慧的分析和预测来作为决策基础。
企业智慧创新模式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步累积资讯,而商业智慧的目标就是从组织内各单位搜集业务层面的资料,提供部门或企业决策者作为参考。从成功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归纳出“企业智慧创新模式”(Enterprise Intelligence Maturity Model)包括个人、部门、企业、产业及智慧创新等知识管理阶段。
(一) 搜集个人(Inpidual)智慧
在个人阶段,企业最关心的莫过于经营上的挑战,其资讯应用则着重于支援日常营运,资讯环境混乱且欠缺长期管理规划,导致资讯相互冲突,缺少一致性的评估标准,且由员工个人所拥有,缺少共享性。
(二) 汇整部门(Departent)智慧
面对上述问题,许多企业开始依照部门或运作需求将资讯汇整到资料库,作为决策判断的基准。员工这时就可以利用部门内的共同资讯,提升工作与决策效率。此时企业已进入部门阶段。
此阶段的缺点是无法以企业观点和需求来管理资讯,因为各部门主管认为重要且赖以做决策的资料和部门日常工作事项,可能不一定是公司营运发展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而那些对公司有价值的资讯往往在初期就被部门主管筛选掉了。换言之,虽然企业内共享相同的资讯硬体、网络和软体,但由于各部门资讯产出和筛选标准的不一致,导致企业付出的资讯成本仍然偏高。
此时企业必须从长期性的眼光来规划和设计其知识管理系统,以下为执行要点:透过系统来管理部门,以反映责任和累积企业所需的知识资产。聆听并搜集不同观点与资讯,以了解这些资讯对于部门的价值。规划资讯专案,在完成部门目标的同时对企业资讯环境也能有所贡献。发展有助于未来企业营运的资讯架构,例如平台、工具和工作流程等。
(三) 创造企业(Enterprise)智慧
进入企业阶段后,企业会越来越倚赖商业智慧系统,而不是单纯的资料库和企业应用系统。因为只有符合企业目标所创造的商业智慧才能带给企业真正的策略弹性来快速回应市场需求,以留住客户、保持有效率的供应链关系。
许多企业已开始建立一个资料仓储系统,从财务部、业务单位、工厂或供应商……等不同操作型资料库和应用系统中,筛选并集中储存对企业整体营运需求与目标有意义的资料,经营者再根据这些组织内部资讯并参考外部资讯来做经营决策。此时,除了商业智慧提供的一般性报告外,企业也会开始寻求分析型智慧(Analytical intelligence)来分析复杂性的商业问题。
(四) 树立产业(Industry)智慧
企业必须基于企业观的商业智慧系统,加强对市场情报的分析与解读,以即时改善营运和相关价值链的关系,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才能成为业界的最佳典范。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阶段。此时,当企业将过去的客户购买行为、使用习惯、产品生产周期、供货情况、库存报告、价值策略、市场冲击因素、政府法令政策……等资料全部纳入系统,再运用分析型智慧加以交叉比对分析后,即可找出一条轨迹并据此对于未来的市场变化进行预期。
(五) 持续智慧创新(Innovation)
最后,创新阶段则是随着企业目标与营运需求,不断规划、累积、创新和修正的过程。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企业必须不断地在过去累积的知识、不同的产业资讯和员工的产出和不同想法间取得平衡,适时调整组织结构,甚至转移企业核心事业或利基市场、重新设定组织愿景,同时通过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优势维系来降低改变时可能发生的风险,才能维系市场领先地位。
分析型智慧打造永续优势
在急迫的高风险策略决策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公司需要的不只是资讯,更需要能够驱动企业智慧的深入见解。因此,分析型智慧扮演的角色将随着组织的发展而愈形重要,成为决策者拟定策略和执行计划的主要依据。
企业必须拟定精准的资讯策略,从商业智慧平台架构、组织、供应链、客户关系和企业绩效管理等五大构成审慎规划,寻求商业智慧和分析应用上的最佳策略合作伙伴,将组织内的人、事、时、地、物等资料提升为可比对的资讯,再转化为可从结果推敲原因的知识,最后成为可预测未来、作为企业决策依据的智慧,才能制定最佳经营策略以维系永续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