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论完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论完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引言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和强化国有企业监管的需要,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四部委于1999年6月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此后财政部又先后发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计分方法》、《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企业效绩评价行业基本分类》。至此,一套适合我国现状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已初步建成。

1. 现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

1.1 有关概念的解释

(1) 企业效绩

企业效绩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赢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2) 企业效绩评价

企业效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将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风险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3)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主要由效绩评价制度体系、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效绩评价标准体系和效绩评价组织体系四个子体系组成,并相应形成一整套评价工作体系。它摒弃了单纯以规模、产值、利润为标准的指标,而代之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后续发展能力等,它不仅是对企业现状的评价,更是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

(4) 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价目的,按照系统论观点构建的一系列反映被评价企业各个侧面的相关指标组成的系统结构,用以对企业年度效绩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效绩评价内容主要划分为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部分,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指标体系的使用方法是:运用基本指标产生初步评价结论,运用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产生基本评价结论,运用评议指标产生定性评价结论,运用整个指标体系产生综合评价结论。

企业效绩评价 企业效绩

企业效绩评价是个很大的工作项目,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便是我毕业设计研究的对象了,这只是企业效绩评价中的一部分而已。

1.2 企业效绩评价的适用对象

企业效绩评价分为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

(1) 政府评价

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需要、企业监管需要、人事任免考核或奖惩需要等,分别或联合组织的企业效绩评价。

(2) 社会评价

各类企业(单位)法人根据各自投资、管理等特定需要而组织的企业效绩评价。包括:母公司对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评价、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评价、投资者对拟投资企业的评价、企业自我测评等。

1.3 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

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论是对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等,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讲,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

机构改革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政府以国有资本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对企业实行间接管理,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协调的政企关系至关重要。企业效绩评价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财务和资产管理实际状况,发现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正好为政府部门间接管理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为政企间新型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2) 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

企业效绩评价涉及企业获利能力、基础管理、资本运营、债务状况、经营风险、长期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影响企业当前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全方位地判断企业的真实效绩状况。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比较好的评价结果,就必须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通过评价可以促使企业克服各种短期行为,将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注重整体素质提高。

(3) 有助于做好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开展效绩评价,可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为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经营者的业绩考核、选拔、奖惩和任免提供充分的依据,有利于经营管理阶层的优胜劣汰,推动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4)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形象意识,提高竞争实力

对企业实施效绩评价,将企业的真实情况提交有关方面参考或公诸于众,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更加注重改善其社会形象,有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

1.4 现行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特点

现行指标体系以资本运营效益为核心,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体指标,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运用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克服了长期以产值、利润或利税为主考核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弊端,其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均比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十大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完善。

1.5 企业效绩评价的发展情况

企业效绩评价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实施效绩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督管理的新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体制和政企分开新的形势下,就目前的指标体系而言仍存在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1.6 完善现行指标体系的意义

(1) 是科学管理和发展变化的需要

(2) 更能正确地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3) 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并且更好地对其业绩进行考核

(4) 迫使企业增强形象意识,提高竞争实力

(5) 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2. 现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2.1 净资产收益率

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是现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主体指标(突出“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对企业的评价结果影响最大。我们就专门做个介绍:

(1) 基本概念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股份制形式来做大企业、增强实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效益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成了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 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3) 内容解释

·净利润

指企业的税后利润,即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净额,是未作任何分配的数额,受各种政策等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准确体现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

·平均净资产

是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同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 指标说明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又称权益净利率,它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该指标通用性强,适应范围广,不受行业的局限。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居于首位。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通常,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越高。

2.2 现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现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层次共三十二项指标构成,三个层次的指标实现了多因素互补和逐级递进修正,基本上解决了以往评价指标单一、分析简单的问题,在评价中可以较为全面的考虑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因素,各项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2.2.1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核心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四类八项计量指标构成,用以产生企业效绩评价的初步结果。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财务效益状况,包括: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2) 资产营运状况,包括:

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 偿债能力状况,包括: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4) 发展能力状况,包括: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2.2.2 修正指标

修正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评价形成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企业效绩评价的基本结果,它具体由十六项计量指标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财务效益状况,具体包括:

资产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销售(营业)利润率=销售(营业)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 资产营运状况,具体包括: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资产损失比率=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3) 偿债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100%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经营亏损挂账/年末所有者权益*100%

(4) 发展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价*100%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1)*100%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1)*100%

2.2.3 评议指标

评议指标是用于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成的基本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基本评价结果的。评议指标由八项非计量指标构成。具体包括:

·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基础管理比较水平

·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注意:商贸及服务企业因企业经营性质的不同,在运用评议指标时以括号内的指标内容代替。

 论完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问题及剖析

3.1 对现金流量状况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现金流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支持着整个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常见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的。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流出的财务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3.1.1 添加现金流量状况的原因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确认会计盈余需要使用很多应计项目并采用许多会计估计方法。即使在没有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公司同样可以对应计项目的适当控制或者对应计收入和配比费用进行调控,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如权责发生制使收入在没有现金流人时就可以进行确认。尽管对于收入的确认,新会计准则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然而并不能杜绝公司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进行收益平滑的行为。同时在费用的配比上,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定以及期间费用和待摊费用的处理上,会计准则只能提供一个原则性的操作框架,其他细节则有赖于公司适当的会计估计和判断。由于会计盈余确实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会计盈余指标作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由于企业不重视现金管理,盈利的背后往往是少得可怜的现金。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王安武同志曾对公布于98年年报的861家上市公司进行过研究,发现98年年报中有67.6%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近3/4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因此,简单的以公司的盈余计算出来的指标谈不上科学性,其数据也不够真实。以上不足说明在指标体系中加入现金流量指标是必然的。

3.1.2 增加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

由于现金流量与应计制下的损益相比较难被操纵,现金流量指标被企业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也相对小的多,而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较容易被操纵,因此在指标体系中应增加现金流量指标以便改善整个指标体系,使它更接近企业的真实情况,具体设置如下:

(1) 在指标类别中加入现金流量状况,同时建立基本指标

经营现金负债比率

·基本概念:经营现金负债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入与负债总额之比

·计算公式:经营现金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负债总额*100%

·指标说明:经营现金负债比率表明企业每1元的负债有多少经营现金流入作为保障,它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现金净利润比率

·基本概念:现金净利润比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与净利润之比

·计算公式:现金净利润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指标说明:现金净利润比率表明每1元的净利润中含有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了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利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2) 建立修正指标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

·基本概念: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入除以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与本期应付票据的总额

·计算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本期应付票据)*100%

·指标说明:通过建立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是否能及时偿还本期到期的债务。

现金销售收入率

·基本概念:现金销售收入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计算公式:现金销售收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指标说明:现金销售收入率,表示每1元钱的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多少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它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现金营业利润率

·基本概念:现金营业利润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

·计算公式:现金营业利润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利润*100%

·指标说明:现金营业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关系。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是现金流入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总资产现金回报率

·基本概念:总资产现金回报率,即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

·计算公式:总资产现金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指标说明:总资产现金回报率表明每1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能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多少,它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建立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更能体现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对现行指标体系作了很好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肆意操纵利润的行为。

3.2 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状况的重视

3.2.1 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重视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是以效益指标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这样往往使企业经营者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使得企业经营产生短期行为,例如:企业可能把科研开发支出、人力资源支出和市场推广支出等作为调节当期损益的蓄水池;企业还可能削减正常的研究开发支出甚至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来迅速提高经营者的业绩。

因此,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全面兼顾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促进作用,正确引导企业逐步形成技术机制和创新机制。重视企业的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愈加重要。

3.2.2 添加与无形资产管理有关的指标

在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绩时,应充分衡量企业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价值,提高反映长期业绩的指标在评价中的比重,突出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等长期投资对企业潜在价值的影响,引导经营者的决策行为,这样更符合企业的最终目标。然而在现有的财务分析体系中,对无形资产没有具体反映。但的确有必要增加一些衡量无形资产价值的指标,用以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状况。

(1) 在指标类别中加入无形资产管理状况,同时建立基本指标

无形资产增值率

·基本概念:无形资产增值率,即无形资产增加值与无形资产原值的比率

·计算公式:无形资产增值率=无形资产增加值/无形资产原值*100%

·指标说明:无形资产增值率表明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无形资产价值的增长幅度。该指标值不是越高越好,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好。该指标值高表明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了,通常是高科技企业或者是技术、专利上有了较大突破的企业才会有较高的指标值。

(2) 建立修正指标

研发费用率

·基本概念:研发费用率,即科研开发支出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

·计算公式:研发费用率=科研开发支出/成本费用总额*100%

·指标说明:研发费用率说明了企业对科研开发支出的投入状况。该指标值也不是越高越好的,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对。

新品销售率

·基本概念:新品销售率,即新品的销售收入与总产品的销售收入之比

·计算公式:新品销售率=新品的销售收入/总产品的销售收入*100%

·指标说明:新品销售率反映了新品的贡献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新产品的贡献越大,企业的新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可以继续扩大对新品的开发。

通过建立与无形资产管理有关的指标,使得企业经营者加大对知识资本、无形资产的重视,着眼于长远利益,避免企业经营产生短期行为。同时,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总体情况,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3.3 指标体系的其他不足

3.3.1 动态指标的作用

现行的指标体系主要采用的是静态的数据分析,依据的是企业的历史数据,而我国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政策不断调整,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静态分析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也不能充分说明企业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而这些事项一旦发生,将会加大企业的债务负担。所以,现行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增加反映企业动态经营状况的指标,以便更加客观评价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3.3.2 增加动态指标

增加动态指标,即增加反映企业动态经济活动状况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相关的指标,它使得评价结果更接近于企业现在的真实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1) 在指标类别中加入预计变动状况,同时建立基本指标

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

·基本概念: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即企业或有事项预计损失额(预计的诉讼赔偿+贷款担保可能承担的连带责任损失+违反经济合同预计应承担的违约金和罚金+产品质量实行“三包”的预计支出+其他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额)与净利润之比

·计算公式: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企业或有事项预计损失额/净利润*100%

其中:企业或有事项预计损失额=预计的诉讼赔偿+贷款担保可能承担的连带责任损失+违反经济合同预计应承担的违约金和罚金+产品质量实行“三包”的预计支出+其他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额

·内容解释:企业或有事项预计损失额,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计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这种损失必须是可以合理预计的。对于将来可能产生的收益,根据国际通行的“谨慎性原则”不作预计。所以,该指标只考虑或有损失,而不考虑或有收益。

·指标说明: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表明每1元钱的净利润中有多少要被掏空的成分。显然,该指标越小是越好的,它对未来的损失做了合理的预计,使得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总体情况,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期后损失净利润比率

·基本概念:期后损失净利润比率,即企业期后事项形成的损失额与净利润之比

·计算公式:期后损失净利润比率=企业期后事项形成的损失额/净利润*100%

其中:企业期后事项形成的损失额=期后重大诉讼和仲裁事项裁决的赔偿+期后重大违纪违规事项的罚金+期后重大资产损失或损耗+其它期后产生的损失额

·内容解释:企业期后事项形成的损失额,指的是计算效绩评价指标所依据的企业会计资料时点至计算分析企业效绩的实际时点,在这个期间中企业发生的重大损失事项,这种重大损失事项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的结果。显然,期后净利润也在增加,产生了收益。但根据稳健的原则,对期后增加的净利润不作计入。

·指标说明:期后损失净利润比率表明每1元钱的净利润中还有多少要被抛除的成分。当然,该指标越小是越好的,它把期后的损失加入了评价中,解决了评价结果的时差问题。

(2) 不设修正指标

预计变动状况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定量指标。因为在取企业或有事项预计损失额和企业期后事项形成的损失额的会计信息时,企业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可能积极对待。为了降低指标值,这类资料数据当然是提供的越少越好。所以,我认为圆满实现是不太可能的。本来这部分动态指标就不好开展考核评价,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就不再设置修正指标了。(基本指标得分 修正指标得分直接进行结转,即该部分的综合修正系数为1)而且这部分的权重也不可设的太大,因为水分太多。我也考虑到把它放在评议指标里面,可那样做就更加模糊了(本可以用数字说明的,这下变为专业人事的主观判断了),我们是尽量用定量评价来考核企业的效绩,定性评价只有在定量指标无法计量时才实施的,它只是对定量指标的补充。

(3) 动态指标小议

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期后损失净利润比率这两个指标可以看作是对企业静态财务数据的动态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分析数据的历史性因素造成分析结果的误差。虽然实施比较困难,而且难免有偏差。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加入预计变动状况这部分。

4. 指标设置中不够合理的地方

前面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剖析,现在再对评价指标层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力图使之更加科学、完善,达到更好地评价企业效绩的目的。

4.1 资产营运部分指标的局限性

4.1.1 价税分流带来的争议

执行新税制后,由于价税分流,企业统计的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而我们资产营运部分指标中的周转率(如: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就相应的缩小了企业实际收到的资金。

·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在上述的公式中,销售收入净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而向客户收取的应收账款则为包含了增值税的。这样就不同程度地缩小了被评价单位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应收账款的流转情况。应将销售收入净额换算为含税的销售收入净额,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总额*(1+适用税率)/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他涉及销售收入的情况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涉及销售收入的指标同样应将销售收入换算为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只有这样计算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

4.1.2 不良资产的界定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对不良资产的界定为: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和不良投资,其中不良投资又界定为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甚至亏损的投资项目。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有些投资虽然不能给企业自身带来收益,甚至会导致企业大量的现金流出。但企业的这类投资却具有社会公益性,即该投资是以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虽然该项投资未给企业带来任何收益,但却为整个社会福利做出了贡献。因此,从国家宏观方面来讲,这类投资不应界定为不良投资,它的经济效益是体现在它的社会效益上的。所以,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计算公式应当改变: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不良资产比率=扣除社会公益性投资的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4.1.3 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的界定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对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的界定为: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以及固定资产毁损、待报废等项目。但企业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按这个规定应归为待报废资产。可是该项资产仍在参与生产经营,仍在为企业创造利润,因而实际上仍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它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所以,企业的这类资产不该列为企业的待处理资产,企业的待处理资产损失应该扣除企业已提足折旧且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的资产损失比率计算公式应当改变:

资产损失比率=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 /年末资产总额*100%

资产损失比率=扣除在使用的待报废资产后的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4.2 偿债能力部分指标中的不足

在现实中,企业的变现能力有多大?这是从账面上看不出来的。企业在债务到期前有能力筹集到资金的话,就不能说企业有支付危机,而且能通过各种正当途径拿出钱来也能说明其实力。现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偿债能力部分指标没有量化地反映企业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流(速)动比率是通过会计报表上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的。在现实中,还有一些可以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中反映出来,从而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时甚至造成错误的判断评价。

4.2.1 设置现金支付保障率指标

现金支付保障率就从动态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公司在特定时期实际上可动用的现金资源来满足当期预计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的现金资源,即期初现金余额和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

4.2.1.1 预计现金流入额和预计现金流出量

(1) 预计现金流入额

·正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入额: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找到资料。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没有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但应当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些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来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通常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来决定是否出售长期资产。

·偿债能力的信誉:如果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良好,有了一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是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办法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的。但这个变现途径还得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2) 预计现金流出量

·正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出额,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找到资料。

·企业或有事项预计损失额,前面在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中已经提过了(包括:预计的诉讼赔偿、贷款担保可能承担的连带责任损失、违反经济合同预计应承担的违约金和罚金、产品质量实行“三包”的预计支出和其他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额)。

4.2.1.2 现金支付保障率指标

·基本概念:现金支付保障率,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与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之比

·计算公式:现金支付保障率=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100%

·指标说明:现金支付保障率,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现金支付需要的情况。若该比率达100%,就意味着可动用的现金刚好能够用于现金支付。但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可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应该略高一些来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求。若该比率都低于100%,显然会有支付危机了,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困难,还有可能引发出财务风险。

4.2.2 设置超速动比率指标

为了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我打算增加超速动比率指标来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基本概念:超速动比率,即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与流动负债之比

·计算公式:超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流动负债*100%

·指标说明: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了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等)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它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该指标是越大越好的。但若过大的话会造成现金资源的浪费,增加现金的机会成本。

4.3 发展能力状况指标中的问题

现行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有两个,即销售(营业)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修正指标有四个,即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所有者权益平均增长率。我认为,基本指标还设计的恰当,能够比较简明、准确地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但修正指标中,除了三年所有者权益平均增长率指标设计较为合理之外,其余的三项指标均存在较大缺陷。这些缺陷具体表现在:

4.3.1 换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为净资产增长率指标

(1) 总资产增长率中的缺陷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它是依据企业资产总额年末数与年初数计算其增长幅度,用以反映企业发展能力,表明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由于企业资产总额是一个时点数,企业通过增加负债而使资产总额得以增加的情形(本年总资产增长额 =本年负债增长额 +本年净资产增长额),并不能表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谈不上衡量企业发展的后劲。

(2) 小例分析

某企业本年年初资产总额500万元(假设负债总额250万元、所有者权益250万元),假设该企业在本年内无任何的收支,除了在本年12月份通过信用担保获得银行贷款500万元之外,其余项目均未发生变化,则企业本年年末资产总额1000万元(其中:负债总额750万元、所有者权益250万元),根据现行效绩评价指标计算: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1000-500)/500*100%=100%

本年的总资产增长率为100%,据此评价得出企业规模明显扩大,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

(3) 引出净资产增长率指标

所以,应取消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换成净资产增长率指标:

净资产增长率=本年净资产增长额/年初净资产总额*100%

这样才能避免企业通过增加负债来虚撑资产经营规模。净资产增长率指标评价得出的结论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更好的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及企业的发展势头。

4.3.2 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中的错误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价*100%,它是依据企业本年平均固定资产净值与本年平均固定资产原价进行比较,计算出固定资产成新率的,用来评价企业综合发展的能力。《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中指出,“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在这里我存有疑惑,固定资产成新率是否应该用平均值指标来计算和反映?

(1) 平均值指标的结果无法解释情况

我们知道设计固定资产成新率这一指标的目的就是要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看企业“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情况”,由此来评价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要了解的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应该是在年末的最后结果。对于其中的过程和平均状况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因为任何事物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也是如此,可能上个月还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在本月就已经报废了。假如用一个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平均状况的指标来表示其新旧程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更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特别是当一个企业由于某种原因使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在年末发生重大变化时。

(2) 推出新的计算公式

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应该用一个时点性的指标,即用年末固定资产净值除以年末固定资产原值来表示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这样就解决了平均值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计算这个指标的时点应离评价时期越近越好,这样所得的结果越具有使用价值。

4.3.3 小议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

4.3.3.1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中的问题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1)*100%,它是依据企业本年年末利润总额与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计算出三年利润的平均增长率,用来评价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大概该指标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均衡地计算企业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的水平,从而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状况。但是从该项指标的计算公式上来看,则不能实现上述目的。因为该指标的计算结果只与企业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和三年前年度实现利润总额有关,而中间两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大小不会影响该指标计算结果。

4.3.3.2 举例说明

甲企业在1998年至2001年间各年度实现的利润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600万元,那么四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600万元;乙企业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各年度实现的利润分别为:1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那么该企业四年累计亏损总额100万元。甲、乙两企业的情况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甲企业利润逐年稳步增长,有较好的发展能力,而乙企业实现的利润不均衡,年度间经营状况有较大的起伏,对其未来发展能力的判断,还得具体分析其各年度实现利润或亏损的原因。显然,甲乙两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状况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是依据现行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甲乙两企业1998年至2001年的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是相同的,均为44.22%。由此可见,现行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把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作为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修正指标是不行的,应该将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取消。

4.3.3.3 新增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

为了准确、直接地反映企业的收益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较好地体现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我打算取消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新增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

(1) 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

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额-上年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额]/上年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额*100%

其中的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额是从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状况和企业的效益状况两方面衡量的。这样可以促使企业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2) 与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的计算公式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中的缺陷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也有。但是在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中我们关心的只是结果,即年末所有者权益,它才对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将来的经营活动,而中间过程我们可以不考虑。所以可以用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来反映企业资本保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发展的趋势。而取消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是因为我们要通过年份利润的增减变化情况来分析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以预测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

5. 总结

5.1 注意事项

5.1.1 评价基础数据不健全

评价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被评价企业评价年度的会计决算及财务报告资料(一般包括前三年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企业原始财务数据、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这样就会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不合理现象。

(1) 产生虚假数据的原因

·国有企业面临业绩考核压力

·上市公司面临信息公开披露及配股、增发新股的业绩要求

·受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

·受市场环境改变的影响

·其他重大因素的影响

于是,企业常常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利润补贴等手段来粉饰会计报表。

(2) 解决方法

在评价企业会计信息发生严重失真、丢失或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真实、合法会计数据资料等异常情况发生时,利用企业提供的会计数据已无法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我们应当考虑单独运用评议指标进行定性评价(须经相关的评价组织机构批准),得出总的评价结论。这样更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3) 方法对照

·评价基础数据真实时:基本评价结果*权重系数(80%)+评议结果*权重系数(20%)=实得分,再按评价类型、评价级别得出最终综合评价结果。

·评价基础数据失真时:基本评价结果*权重系数+评议结果*权重系数(100%)=实得分,再按评价类型、评价级别得出最终综合评价结果。

由于评议结果是专家运用评议指标综合考察影响企业经营效绩的相关非定量因素,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判断的,它仍然占有人为的主观成分在内。所以,我认为这不大理想。(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5.1.2 平均值的计算不够合理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规定有关指标的平均值计算均为年初数与年末数的简单平均,即平均值=(年初数+年末数)/2,这种计算方法只考虑了年初和年末的状况,而没有考虑年度中间的情况。事实上,许多企业在年度中间与年度首尾是有很大差异的,即使是年度中间的各个月份之间也有差异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例如:

·企业重大经济活动或决策的影响

·季节性生产经营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核算方法变更的影响

·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变化的影响

·其他因素的影响

上述情形说明简单的平均值计算方法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应该改进一下,把年度中间的情况都考虑进去,采用12个月的平均数,计算公式改成:平均值=(1/2年初数+1月末数+------+11月末数+1/2年末数)/12这样操作上虽然麻烦一点(用企业效绩评价软件来做也不太麻烦),但计算出来的结果会更加客观、公正、合理。

5.2 前后对比参照

修改前(现行)的工商类竞争性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内容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 评议指标( )

一、财务效益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1.领导班子基本素质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3.基础管理比较水平4.在岗员工素质状况5.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6.行业或区域影响力7.企业经营发展策略8.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二、资产营运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

三、偿债能力状况 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 经营亏损挂账比率

四、发展能力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修改后的工商类竞争性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内容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 评议指标( )

一、现金流量状况 经营现金负债比率现金净利润比率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现金销售收入率现金营业利润率总资产现金回报率 1.基础数据的可靠性2.领导班子基本素质3.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4.基础管理比较水平5.在岗员工素质状况6.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7.行业或区域影响力8.企业经营发展策略9.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二、财务效益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资产营运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

四、偿债能力状况 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支付保障率长期资产适合率 经营亏损挂账比率

五、发展能力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

六、无形资产管理状况 无形资产增值率 研发费用率新品销售率

七、预计变动状况 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期后损失净利润比率 (无)

从前面的两个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修改前后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修改后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在偿债能力状况指标中增加了超速动比率和现金支付保障率;在发展能力状况指标中将总资产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改成净资产增长率和人均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时增添了反映现金流量状况(包括:经营现金负债比率、现金净利润比率及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现金销售收入率、现金营业利润率、总资产现金回报率),无形资产管理状况(包括:无形资产增值率及研发费用率、新品销售率)和预计变动状况(包括:或有损失净利润比率、期后损失净利润比率)的指标;在评议指标中也加入了基础数据的可靠性这个非计量因素。这样就形成一个横向为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纵向为现金流量状况、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无形资产管理状况、预计变动状况指标七个部分的立体结构,更好地实现了多因素互补和逐级递进修正,再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业绩,弥补了现行(修改前)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不全面的缺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4261.html

更多阅读

ppp 融资风险 对策 关于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对策的思考

     一、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现状  我国银行业处于国家垄断状态,许多资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流通,对我国企业债务风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周转和补充,但是由于融资存在很多方面的障碍造成了融资发

医患关系思考与对策 关于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对策的思考

     一、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现状  我国银行业处于国家垄断状态,许多资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流通,对我国企业债务风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周转和补充,但是由于融资存在很多方面的障碍造成了融资发

科研业绩奖励 关于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是教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履行科研职责,形成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能够挖掘教师发展科研潜力,引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

声明:《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论完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为网友烟雨相思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