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进行投资的一些具体做法,对绝大多数中国投资者来说都很容易演变成为投资陷阱。比如,巴菲特讲究集中持股,一旦看中一家值得买入的公司,就主张尽量多地买入,甚至偏爱100%地收集或收购。他认为,与其把鸡蛋分散放在没有把握的多个篮子里,不如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住这只篮子。在中国,这种集中持股的做法一不小心就会误入做庄的歧途。
又如,巴菲特不讲究股票的流动性,甚至反感和反对流动性。他调侃道:“称那些在市场上频繁交易的人是投资者,就好比称那些频繁进行一夜情的人是浪漫主义者。”巴菲特自己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就近乎为零。1988年伯克希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那天,巴菲特对经纪人说,希望这只股票的下一次交易是从现在起的两年之后。事实上,伯克希尔每年年末大约98%的流通股被那些在年初即是股东的人持有,大约90%的股票被那些伯克希尔是他们最大证券资产的投资者所有。
巴菲特说:“管理人员寻求本公司股票活跃交易的推论让我们迷惑不解”,“我们希望在所有者中保持非常低的流动”。反对流动性是巴菲特投资哲学和理念体系中的自然结论,但是在中国,保持所持股票的流动性,是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得以生还或使投资盈利得以最终实现的生命线。一味地仿效巴菲特的中国投资者,将愚蠢地踏入流动性陷阱。
再如,巴菲特讲究长期甚至是无限期持股。他说:“只要企业未来的产权资本收益令人满意,管理人员有能力而又诚实,而且市场没有高估企业的价值,我们就甘愿无限期地持有任何证券。”“如果我们拥有管理优秀的杰出公司的股份,我们喜爱的持股期是永远的。”
为了契合长期投资的需要,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专门吸纳有相同投资理念的长期资本来源,而且通过A、B股设置的方式大胆创新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吸引长期股东(A股为普通股,B股相当于现存A股的1/30权益,投票权只有A股的1/200)。长期持股的做法,就象讲究集中持股和反对流动性一样,也是巴菲特投资哲学和理念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对那些缺乏判断力的散户股民和专以市场操纵为能事的精明投机客来说,长期持股的最终结果可能真如巴菲特所言的那样:“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只不过是,巴菲特长期持股的经济命运是随着他所持有的公司一起长期成长,而中国股民和投机客长期持股的命运则可能是随着他们所持有的公司一起“长期”走向ST、PT。
凯恩斯在驳斥那些攻击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只重视中短期而不重视长期的论调时说了一句名言:“长期?长期我们都死了!”对那些中国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说(比如说基金经理),长期持股的后果可能就适用经济学大师凯恩斯这句名言的翻版:“长期?长期我们基金经理都下岗了!”
无论你是何等份量的人物,面对巴菲特这样的人杰,由衷地表达你的崇敬之心都不失你的身份。如果你有心学投资,巴菲特永远是最发人深思的楷模。但是,脱离开美国过往40年那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环境,脱离开巴菲特个人特有的人格魅力,模仿巴菲特就必定成为东施效颦。
如果不能贯通领会巴菲特投资哲学的精髓、灵魂及其完整体系,仅仅学习其只面向企业而不关心市场、集中投资、长期甚至无限期持股等表面做法,那么学习巴菲特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一不小心就可能走火入魔,掉入陷阱。学不到关羽的盖世功夫和凛然义胆,以为拿着一把关式大刀就可以自个儿上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搞不好是要赔进去身家性命的。说起来真有点搞笑,如今的中国市面上不乏这样的“伪关羽”,他们坚定地抱持着“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的失态梦想!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书的翻译者陈鑫说得好:“(巴菲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建议你千万不要抱着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的想法来阅读这本书。同样,那种认为‘巴菲特买什么,我也买什么,这样我就可以成为巴菲特的想法也是极其愚蠢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成为另一个人。无论你怎么投资,结局只有一个———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