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雪花啤酒官网 华润啤酒(4)- 商业案例之四

 华润啤酒(4)- 商业案例之四


收购成功后,大港黄海啤酒厂改名为华润大港啤酒厂,我出任这间公司的董事长。因有言在先,也因为从心里感谢李厂长(如不是他最后回心转意支持华润收购,我们不可能拿下这个工厂。),更因为我希望李厂长能在外资新的管理体制下放开手脚把这间厂搞好,董事会任命李向阳为华润大港啤酒厂的总经理。实际上,华润创业啤酒公司当时根本没有自己的管理队伍,收购过来的中国企业都由原总经理重新组阁;唯独财务人员必须由我亲自考试和任命。我从70名当地应聘的会计中,挑选出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的小个子张书中,作为董事会任命的财务总监安插到老李的班子。我对老李说:“这是我们工厂的财务总监。从今天起,你干活,他管钱。老李,不是我不相信你,你就是我亲爹,我也得这样做。因为我是上市公司,帐算错了,我就没饭碗了。”老李同意了。华润大港啤酒厂的第一领导班子组成了。

这间工厂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量太小。因此,收购完成后,华润啤酒立即追加投入1千万美元进行扩大产量。老李除了负责这间工厂的日常运作外,还全权组织实施扩建工程。半年过去了,我和老李的关系从哥们和谈判对手转变为上下级。我们俩私人感情不错,可是我和他在管理方法和生意观念上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喝酒聊天可以谈笑风生,可一谈工作,我们就接不上火了。我认为他要改善的地方太多;他认为我担心的多余和管得太细。尽管我逐渐感到他不是我心目中的总经理,可我仍然心存幻想—他有可能用他的方式使生意好起来,条条大陆通罗马吗?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因为手中没有合适的人,不用他没有办法。因此,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呢(惰性和恐惧,往往使人不愿意找新路,而情愿找借口—相信歧路也能通向天。)

然而,人生总有些事是躲不过去的。1997年6月份,我又一次去大港。新任命的财务总监告诉我,李总在没有董事会授权的情况下借给别人70万。我没路可退了。华润创业最初进入中国的三项基本管理制度是我起草的:在没有董事会的同意下,1)不许给给别人担保;2)不许借钱与人;3)不许做本行业以外的生意。那时华创在中国已收购了三个工厂,老李是第一个违反这个规定的总经理。当时国营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和拆借是很普遍的事。我最怕银行突然找上门说:我们刚收购过来的企业变成他们的了,因为这个企业曾给另一个倒闭的企业担了保。做为总经理,能不能赚来钱,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能不能看住钱,需要的只是常识和自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华润大港啤酒厂就又是一个国营企业。管理国营企业不需要我这样的人?我不敢回香港了,我怕一转身,他把整个工厂给别人担保了。可是撤他吧,我有两大难题:1)用谁来替他?打牌的人都知道没牌千万不要出牌。2)我这是卸磨杀驴,大连市怎么交待?我以后收购别的工厂谁还敢同我合作?越想越沮丧,我这辈子怎么竟遇到这种进退两难没人能帮忙的事?我知道我也可以象别人那样—跑回香港向同我一样束手无策的老板和外国董事们汇报,可最后解决问题的责任还要落到我的头上。

想不出头绪,我一个人跑到厂区里转悠着,边走边想。看到一辆在装卸空啤酒瓶箱的叉车,那个司机不知是喝醉了就是在同谁怄气,他装货时很不在乎的把一垛瓶箱刮到,然后继续用同样方式去装。我在旁边站住了看,他不认识我,他问我:“你干吗?” 我说:“看看。”他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他又说:“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来参观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同他撒这个谎。可能是一方面怕他缠住我向我道歉和解释;另一方面我有些羞于承认我是这间管理如此之差的工厂的法人代表。我明白了!我连总经理一个人都管不了,我怎么可以管1000个工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想把国营企业买过来,轻轻松松,兵不血刃,就能使它赚钱?这等于让残疾人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得了,先别考虑对大港市和啤酒行业的负面影响吧。今天的日子过不去,谁还管明天?这个工厂都搞不好,我还能再卖别的工厂吗?于是,两个难题剩一个了,谁来接手?今天就接手?我想清楚了,老李必须换,这70万擅自拆借是我最好的机会(5年后的今天,写到此时我明白了,我不是一个君子)。

我当时可以调动的人有三类:1.从华润沈阳雪花啤酒厂的领导班子调人来,他们都是有多年啤酒经验的;但我对他们每个人都熟悉,他们都属于换汤没换药的国营企业的班底。2.也可以从常驻沈阳的 SAB的外国啤酒专家中选人,他们正跃跃欲试要接手中国啤酒厂的管理;但他们讲不了中文,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是沟通(不是之一),鸡和鸭怎么可以沟通?你们可能说靠翻译呀?如果你们真学懂了一门外语,就知道靠翻译是不能有效沟通的。3.用王群。

王群是谁?他是华润创业驻沈阳办事处的主任。93年华润创业收购了沈阳雪花啤酒厂和沈阳压缩机厂后,在沈阳建了一个办事处,旨在为华润创业在东北收购国营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我亲自在沈阳招聘了6 个小伙子和1个小姑娘,作为华润创业办事处的第一批人员。谁来领导他们呢?我请来了我的校友王群。他是人民大学82级财政系的毕业生,84年到了深圳蛇口。我86年到蛇口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实习时,他是那家公司贸易部的副经理,我们后来成了聊天的朋友。为什么请他?第一,他学的专业同会计沾边;我的收购工作大量事情同会计有关;第二,他给我印象正直和实在;第三,最关键,因为他同我的三个同班同学都共过事,他们说:王群可靠。因此,从94年他就做为我的直接助理来领导这个办事处。他也是我收购大港渤海啤酒的谈判组的主要成员,不仅参与了收购的全过程,他还负责收购后的资产交接工作。此时,他正好在工厂率队核算资产。他是当时唯一能分享我苦恼的人。但我从来没想过他能当总经理,因为,他太不像一个能当总经理的人了。这不仅是他对酿造行业一窍不通和从没有管理过工厂的经验,最关键他缺乏那种当领导的风范。他寡言,有时近乎极端;只要是三个人以上聊天,就一定显不出他来。他关注细节,有时近乎迂腐;有时所有人都好像明白的事,就他一个人还不明白,争着眼睛问傻问题。他不善于与人相争;擅长的是沉默和躲避。但我从心里的知道,这间工厂让他看着不会丢一分钱。但能不能赚钱可就不好说了。我说:“王群,你说现在换老李行不行?“ 他说:“反正不换肯定是不行了。” 我又说:“这个班子的人谁能提起来?“他说:“都差不多。”我说:“ 那你先顶着行不行,我马上回去找人?”他想了一会说:“行!那我得把沈阳办事处的人找来几个帮我一起看着,我一个人可看不住。” 我说:“那我今天就同老李谈?”他看我还在举棋不定进退两难时就说:“这次换完了,下次换就容易了,只是一句话的事”我把烟头狠狠的拧在烟灰缸,说:对,我今天单独和老李谈吧。”

我和老李从下午2点钟,一直谈到晚间11点钟。我们俩人又喝了很多酒,但这次我没醉,他醉了。他哭了,我也哭了。他毕竟才45岁,刚把企业卖了,就让人给炒了。他这是自己卖自己,在大港人眼中,面子全没了。作为一个东北人,作为一个哥们,我对不起他。情到浓时,我把我唯一的一块劳力士表送给他表示我的歉意。作为资本的管理者,我必须逼他辞职离开这间工厂,因为任何新的管理层都需要一个干净的舞台(在此,我奉劝搞企业重组的同行们:千万不要幻想新老管理层搭配的理想组合,因为企业换头儿就是政变。)。我向他提出:工资待遇不变,并送他到上海学MBA。他终于同意了,我从心里感谢他;否则,政权的交接是不会顺利的。当我们俩歪歪扭扭从充满酒气烟气的饭厅中出来时,一眼看到王群在门口的黑暗中站着。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是怕我们俩在谈的过程中,谈崩了,打起来!这就是王群!他是那种让你从心里信赖的人。但只让人信赖就能当总经理吗?不行!所以,我只宣布任命王群为华润大港啤酒厂的副总经理主持日常业务。

老李被换了。这在大港市和啤酒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人总是花太多的时间关注别人的事,实际上我所做得不过是执行华润的家法而已。好在,我当时根本无暇无心也无必要顾及那些不良影响。我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为华润大港啤酒厂找总经理上。然而,一个月过去了,看了7个候选人,总觉得不合适。如果有人问我,你职业生涯中最难的事是什么?我会说:炒总经理和选总经理。每次换人都是逼着我做没把握的选择题,挑来挑去,心都颤了;就怕选错了,走了个狼来个了猴,越换越差。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一个活着的人怎么允许把心脏换来换去?我又飞大港找王群,我说:“我没找到合适的人,你先别管沈阳办事处,你就干这个总经理行不行? 他说:“也行。”我回到香港还是不放心,因为我当过总经理,在我看来,如果你不是总经理的料,硬让你当总经理,实际上是一种折磨;因为你会像煎咸鱼一样在锅上被两边烤着--股东要利润,生意要增长;员工要加薪,客户要降价。我又打电话给他:“你究竟行不行?我再问一遍, 我可要下正式文件任命了。” 他说:“我不敢说一定能做好,但至少不能比现在坏,因为这个企业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 于是,王群当上了华润大港啤酒厂的总经理。

一个星期后,他向我做出了他的组阁方案--原有管理层的高层管理人员一个也没有入选,把沈阳办事处的全班人马(仅留下一个司机和一个秘书)搬到了大港,准备任命四梁八柱。我急了,半夜赶到大港问他:“为什么一个原来工厂的人都不用”他说:“那些人不好用。”我说:“不好用,从政治上考虑你也不能一个当地人也不用?我都犯众怒了,你能不能少扇点火吧!”他说:“那我再想想吧。”结果他只用了一个原有高层管理人员--35岁的大港轻工学院酿造专业毕业的程少凯。这就是王群,他是个遵守规则,但不是一个盲从的人。总经理不是有组阁权吗?

因为对他和他的年轻管理班子不放心,董事会又调来三个老外啤酒专家辅助他管理,那段时间我和其他董事会成员也经常往大港跑,试图对王群亲临指导。然而一个做坏了的生意,就像一个病人,想扭转过来谈何容易?又过去了半年,生意没有根本起色。而我们的唯一对手,大港啤酒却以大我们5倍的销量,牢牢的把握着市场,赚着大把钱。我坚持不住了,我知道我们打不过人家,我跑到大港啤酒去投降求和,我说:“我们两家合资吧,这次你们占大股(我连控股的原则都不要了!恐惧是人最大的敌人,因为它使你丢掉常识。),合资后这两家工厂都由你们来管。”大港啤酒对我的请求很感兴趣,可就是不同我进行实质性谈判。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当时认为我们2年内一定坚持不住,会撤出大港,根本不值得合资。然而,正是这个判断,5年后彻底改变了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

我真是一个很不聪明的人。事隔5年,提笔写此文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当时真是傻的可以,竟认为大港啤酒有可能同我谈合资,以至于我把我的老板宁高宁都请到大港啤酒同他们见面。实际上,稍有常识的人就可分析出,我在大港收购企业和撤掉老李的手法,使任何有理智的人对我都将闭而远之,谁想同我沾上边?然而,他们迫于我的杀伤力,又不得不表现出很感兴趣,并且二次隆重设宴接待我。席间,我请教大港啤酒厂的董事长(当时省啤酒行业协会的会长):“你看我们工厂的生意哪里出了问题?”他说:“老李不是一个好的总经理,但新换的王群也不行,一个外地人,年轻又没管过工厂。当总经理最主要的是会用人,可听说王群天天往市场上跑,他这是在干销售经理的事呀。”我又说:“那以后让王群多向你请教。”他说:“那我带带他吧。”回酒店的路上,王群的司机拉着我,我问他:“这部车都谁坐?”他说:“就王总一个人。”我问:“这个车跑了多少公里了?”他说:“8万公里,原来4万公里,王总坐了半年跑了4万公里。”我问:“他都去哪儿跑?”他说:“每个周末都去郊县市场,同酒贩子聊完天,上车就按他那个按钮上都没字的计算器。”我一听就笑了,我知道王群有一个计算器,那上面的按键数目字都磨掉了。他就是用这个计算器帮我算过无数遍这间工厂究竟值多少钱。这就是王群,他不懂得事一定要搞懂;他要么是不懂,要么是真懂。听了司机这一番话,我稍稍放了点心。

投降不成,只剩一条路--打个你死我活吧!此时,我只能全心全意靠王群了。但我对他和他的团队还是不放心,我相继从宝洁和百事可乐挖来三四个能讲英文,名校毕业的市场高层人员,派给王群使用。可不出几个月都相继辞职了。我很恼火,我知道东北商品经济落后,高素质的市场人员少,王群的队伍里也缺这种人,可派来一个,赶跑一个;派来两个,轰走一双。我关起门来,质问王群:“这是怎么回事?”他说:“不是我们把他们赶走,是他们融不进入我们这支不懂英文,没有学过MBA的东北团队。”我说:“无论如何你的团伙也要补充专业的市场人员呀!你们这个团体有这样的人吗?。”他有点火了说:“铁鹰,我知道你看不上我这支队伍,我也知道我们不是很强;可你要看我跟谁比了,我跟可乐和宝洁比当然不行了,可我的对手是大港啤酒厂呀!我认为我们的队伍比他们强,他们比我们还差!”我一下愣了。我从93年进入中国做生意,就开始为找不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所困扰。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困扰,是几乎所有外资进入中国的共同难题。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个50年的断层,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断了两代。外来的投资者只习惯使用市场经济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进入中国很难降低标准,当然就找不到合适的人。可从国外请来的专业人员,在中国又不管用。这就是外商在中国做生意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难题--把钱投进来了,找不到好人管,亏钱;不投吧,又怕丢掉商机。王群这番他比对手强就行了的话,实际上又给我讲了一遍:一只熊追两个人,一个人只要比另一个人跑得快就不会被熊吃掉的道理。然而,正是这番话给了我一个顿悟。什么是顿悟?顿悟就是人在特定的场合,对特定的问题,被一个特定的道理所打动;从而打开了心灵上,一扇特定的窗户的那个特定瞬间的感觉。是呀,啤酒是地域性产品,大港的市场就两家分,只要我跑得比你快,你死了我就活了。干吗非要逼着自己飞?这就是我拿下大港黄海啤酒厂之后,睡觉不实,吃饭不香,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很多做不好今天事情的人,原因在于他们总想着明天;可他们往往忘记了,明天就是由今天所决定的。这件事情上王群比我聪明。从此,我对我手下的大多数中国管理层放下了心---信任了(此举非同小可,我再奉劝各位老板一句--对下属的信任胜过千金。)。

王群的团队接手华润大港一年了。他们做得如何?一次我陪同华润创业的董事局主席朱友兰女士到大港访问。那是她第一次视察华润大港啤酒厂,也是第一次见到王群。席间,她问王群:“你们厂年营业额是多少?”王群低头想了一下说:“不知道。”我的脸一下红了,我盯着他心里在骂:“做为总经理,你怎么可以不知道你工厂的年营业额呢?”他看我脸色不对了,马上又补了一句:“知道了也没用。”朱友兰女士看了我一眼,把话题转到别的上去了。我背后问王群:“究竟是怎么会事?”他说:“我不是想故意做出另类回答,我真是不知道。我们现在和大港啤酒的竞争到了白热化了,每天的啤酒销量变化很大,按年初日出酒量算,全年只能卖3万吨酒;按现在的算可能到5万吨,到年末能卖多少不好说,因为谁都不知道仗会打成什么样。我每天盯着的就是当天的产量,脑袋根本没有全年的数字。另外,年营业额对啤酒厂不重要,因为,啤酒是标准产品,每吨酒的价钱才是最重要的。”唉! 没办法,这就是王群。他不会含含糊糊的说话,更不会脑筋急转弯,他太不像总经理了。王群呀,王群,你算给能说会道的北京人丢了大脸。

但这个不知道全年营业额的总经理,在接手工厂的第二年彻底打了个翻身仗,当年他们共卖了7万吨酒,不仅使这间工厂有始以来第一次赚钱了,而且市场占有率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死对头-大港啤酒厂。被对手承认是令人高兴的事,同时也是一件麻烦的事。大港是个足球城,有一只全国文明的球队,可华润大港啤酒在当地电视台赞助的足球专栏节目,在交了定金后,愣被行政命令取消了;华润大港在对手门前的啤酒批发站执照被无限期吊销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谣言,行政干涉和官司,成了华润大港啤酒的家常饭。但所有这些麻烦,都是在平息了之后,作为酌酒的小菜,我这个董事长才知道。我问王群:“为什么不早一点告诉我?”王群说:“跟你说了也没用。”这就是王群,他不会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你。

然而,这样的总经理并不是容易被人接受的。王群本来话就少,再加上英文不好,在同SAB用英文开的董事会上话就更少了。因此董事会其他成员对他的接受有个很长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外国董事。有一次,他跟我说:“我回去翻了字典,才知道messy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原来是差的意思。今天上午开会,他们说了两遍我们的管理很messy。看来,老外看中国人是很难看上眼了。” 又有一次,在董事会上一位外国专家怕承担责任,故意说他对工厂的某个重大技术改动问题不知情。一上午没有发言的王群,经过翻译反复确认他在说什么后,拍桌直指对方说:“你他妈怎么不知道!我们几月几日开的会。你在场,你还抽了我两支烟呢。”这就是王群,他外表长得圆圆的,憨憨的,胖胖的,但他的心是方的。你别欺负他,更别骗她。

1999年,王群的团队接手华润大港啤酒的二年后,大港啤酒市场变天了。华润大港啤酒市场占有率从15%升到了 70%,而对手大港啤酒从70%变成了15%。更让所有人惊奇的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华润大港啤酒厂成为华润十几个啤酒厂中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工厂。又过了两年,2001年4月,华润大港啤酒厂全面收购了,五年前曾大它五倍,每年赚几千万利润,但五年后竟无力经营下去的大港啤酒厂,从而,奇迹般的完成了中国啤酒史上最经典的蛇吞象一战。

大港一战,坚定了华润啤酒中外股东在中国做啤酒的信心,找到了华润啤酒在中国发展的独特之路;大港一战,更打出了华润啤酒的管理团队。从98年到2002年,华润啤酒又连续在中国收购了12间啤酒厂,在产量上远远抛离了燕京和青岛,坐上了中国啤酒第一把交椅。历史的偶然又一次让人感叹不已:大港啤酒厂的轻敌造就了华润啤酒,造就了王群的团队,从而改变了中国啤酒的格局。王群因战绩彪悍,从1999年后,连升三级--华润东北啤酒集团总经理;华润啤酒集团总经理;华润创业执行董事。

读到此,有人可能认为华润大港啤酒的成功,是我纯属幸运找对了王群。可我说人生的偶然都是由必然所组成:王群是十年磨一剑,你们知道吗,他加入华润前都做过什么事吗?他73年中学毕业,作为北京最革命的最后一批知青主动到延安插过队。他曾从广东坐火车去东北的长白山上,一筐一筐收购过出口日本的松茸,为什么?防止山民掺假。他曾清晨3点蹲在烟台的码头,接报废的船之靠岸,为什么?组织工人抢时间拆废钢铁。他第一次走出国门,是去尼泊尔,为什么? 把中国淘汰的军服,卖给尼国警察部队。一个走出校门20年,以四十多岁的人,手边还放着个英文字典,为什么,一直在学习。一个沈阳的朋友这样说过他:“你们那个王群可真怪,他刚来沈阳开办事处的时候,我给他帮了好多忙,有一次我们政府的公司差30万元,想向他借一个星期。可这小子说:不能借,因为钱是公司的。不借就不借吧,他还说;'我知道我对不起你,因为你帮了我这么多忙;如果因为这个事不能做哥们,就不做吧,但我知道我欠你的情,有机会我一定还。' 嘿!你说这小子,你不借你找个借口不就得了吗?可他把话说成这样,搞得我还不好意思了。”商场上最稀缺的是信任和诚实,最稀缺的东西一定是最值钱的;因此王群获得这个机会是公平的。如果不加入华润,王群也一定会被别人挖掘出来,因为他赶上了需要诚信的商品经济这个时代;如果找不到王群,我也会继续寻找,直到找到一个不是王群的王群,因为我不能把我的亲生儿子交给一个不可靠的人。于是,人生的偶然发生了。机会降到了王群的头上,他一下子抓住了它,王群的生命燃烧了。人的一生只需要一次这样的机会就足以了,而这种机会恰恰是每个人用一生中的每一天同这个社会博弈中所播种下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大港一战,使王群的生命燃烧了,也使一群人的生命一起燃烧了。他们是:东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张书中,96年华润大港啤酒厂财务总监,现任华润啤酒东北集团的总经理。东北轻工学院酿造专业毕业的张量,96年华润大港啤酒厂副总,现任华润啤酒西南集团的总经理。东北轻工学院酿造专业毕业的程文凤,96年华润大港啤酒厂副总,现任华润啤酒集团的工程总监。东北轻工学院酿造专业毕业的程少凯,96年华润大港啤酒厂副总,现华润啤酒集团质量总监。东北轻工学院造纸专业毕业的穆宏,96华润大港啤酒厂的副总,现华润东北啤酒集团的销售总监。自学成材的中国第一批注册会计师张刚,现任华润啤酒集团财务总监。

正是他们的生命之火一起燃烧,才烧出了目前世界第六大,中国第一大啤酒集团--华润啤酒。有人可能说: 华润啤酒是靠有钱收购别人才成为第一大的。错!世界上大啤酒商都比华润钱多,可他们有多少在中国以沉戟折沙?美国的米乐走了,英国的巴士走了,澳洲的富士达也走了。为什么?因是他们没有华润这只中国最优秀的土生土长又看到了外部世界的专业啤酒管理团队。

也正是他们这段生命之火的燃烧,成就了我,使我快速达到了我的商人职业最高峰-华润创业总经理。谢谢王群,谢谢啤酒团队的每一位。同你们相识是人生幸事,同你们共事是人生乐事。人到了最高处,再走就只有往下走了。我2000年辞去华润创业总经理后,唯一的遗憾是未能亲自参加你们收购大港啤酒厂的签字仪式。

全文完 黄铁鹰 2002年8月18日墨尔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3961.html

更多阅读

《契约OL》官网开放——玩家的热情感动了我 黑之契约者

定在今天凌晨0点开放我们契约的官网,为了这个官网可没有少费神,准备了一堆的资料和截图,深怕不能满足玩家的胃口。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熬夜的人,哈欠连篇的等到12点,为的就是看一下官网是否能够正常开放,然后就打算赶紧上床睡觉的。可是官网

转载 卡特官网购买教程_feng 卡特购买

原文地址:卡特官网购买教程作者:海淘之友1.首先从返利网进入卡特(carters),然后注册卡特官网,记住一定要从返利进去啊!填写你的相关信息,用的在转运公司的名字

华润三九邮箱 华润三九拟4亿元收购北药集团4家企业

  华润三九(000999)今日公告,公司拟收购北药集团持有的本溪三药、合肥神鹿、双鹤高科、北京北贸四家公司100%股权,合计转让价款为40428万元。北药集团与华润三九最终控股股东均为中国华润总公司。   本溪三药等四家企业2010年度合

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整合江苏三泰啤酒

  2011年2 月 23 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华润雪花啤酒通过资产整合江苏三泰啤酒有限公司,获得“三泰”商标使用权以及其营销渠道。同时,成立华润雪花啤酒(泰州)有限公司,并将在泰州市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4000万美元,

声明:《华润雪花啤酒官网 华润啤酒(4)- 商业案例之四》为网友拽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