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多远 中国企业500强距离世界企业500强到底有多远?



系列专题:中国500强

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

  ●2004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较,资产规模仅为后者的5.61%,利润仅为后者的5.22%。其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差距

  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中国大企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差距仍然很大。2004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较,资产规模仅为世界企业500强的5.61%,营业收入为7.3%,利润为5.22%,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额和人均资产,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同一指标的16.23%、11.62%和12.46%。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不单是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素质、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经营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也付出了较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2003年,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消耗的金属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

  经营粗放、效益不高,还反映出我国经济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的中国企业500强中,第三产业企业数只占20%左右,大大低于美国第三产业企业在500强中所占比重高达60%的水平。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薄弱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度的对外技术依赖。电信设备、汽车等产业相继落入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能力弱—依赖—越依赖—能力越弱”的双重怪圈;二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2003年全国被调查的重点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0%,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5%的水平;三是专利意识淡薄,申请和保护力度不够。

  国际化程度低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75%,这与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不相称。与200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相比,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已显得微不足道。

  国际上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一般有三项指标,即企业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比重、企业海外销售区域的覆盖程度、企业拥有的跨国人才数量。在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中,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0%以上的企业多达一半以上;世界500强的董事会成员40%以上是外国人,高级管理层也多由多国人士组成,美国、日本、欧洲跨国公司具有国外工作经历的企业经理比重分别达到32%、19%和47%。用这三项指标和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来衡量,我国的大企业几乎没有同时达到相应标准的。

  垄断行业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世界企业500强排头兵都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而2004中国企业500强排在前10位的都是垄断行业的企业,这说明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依赖政府力量的惯性作用还在持续,这与主要靠市场打造的世界企业500强排头兵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差距。

  以上差距还只是浅层次的,导致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差距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差距。在2004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高达72%,其中中央所属的189家大型企业中就有50多家入围。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完全建立,部分大企业改制的法律形态也不够明确,还有一部分国企经营机制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受行政隶属关系等体制和政策的牵制,企业的购并重组比较困难;企业重组和资产结构调整还存在不同的障碍。

  中国企业500强的进步

 中国企业500强距离世界企业500强到底有多远?

  ●中国企业500强的成长性和运营指标,已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26.24%,比世界企业500强高出15.7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战略的不断推进,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迅速成长,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大企业的地位日益增强

  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比重,2002年为67.99%,比2001年上升了4.35个百分点;2003年再次上升9.05个百分点,达到77.04%。这种逐步上升的态势,反映出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大企业成长比较迅速

  从2002年至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一直呈现出整体规模持续增大、成长速度加快的特点。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从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1.36%,资产总额年均增长4.13%。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8.99万亿元、资产总额28.23万亿元、职工人数2066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9.18%、3.16%、2.59%。

  入围门槛持续提高。2004中国企业500强最后一位企业的营业收入为30.6亿元,2003年是25亿元,2002年为20亿元。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每年平均提升5亿元。

  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的企业增加较快。1995年中国企业开始入评世界企业500强,入围的只有3家。到2004年,中国企业达到《财富》杂志世界企业500强标准的已经增加到18家,比1995年增加15家。

  中国企业500强的成长性和运营指标,已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26.24%,比2004世界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10.5%高出15.74个百分点;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周转率为0.32次/年,高于2004年世界企业500强平均0.24次/年的资产周转率。

  私营企业作用日渐突出

  连续三年的分析表明,国有经济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继续保持控制地位,但私营企业的个数及比重稳中有升,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私营企业的数量在2002中国企业500强中占3.8%,2003年上升到13.8%,2004年又升至14.8%;营业收入2002年比重为1.41%,2003年为5.6%,2004年为6.02%;从业人数2002年比重为0.76%,2003年为3.64%,2004年上升到4.73%。

  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2004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33个行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油化工业实现了10318亿元的营业收入、540亿元的利润,分别占500强收入与利润总额的11.47%与17.06%,销售收入与利润水平均排名第一。行业营业收入排名第二位的是电力、蒸汽、热水、煤气业,共实现营业收入8881亿元,占500强总收入的9.87%。按企业个数排行,黑色金属冶炼及制品加工名列第一,为53家,占500强的10.6%。

  2004中国企业500强中,第二产业仍是主导力量,企业数占500强企业总数的72.6%。

  从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与产业分布,可以反映出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重化工业带动作用的特征十分明显。

  权威释疑:中国企业500强的努力方向

  ●2003年,有11个行业洋品牌居于领先地位,而在16个行业中我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力领先,尤其在家电领域,本土品牌全面超过洋品牌

  现在,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成长出世界级大企业的经济基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找准前进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大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成长

  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人才。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紧缺的资源。我国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重视人的因素,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树立绿色GDP理念。环境污染损失将被逐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并将在有关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大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带头将绿色GDP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中去,渗透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

  确立循环经济理念。企业必须彻底摒弃“资源———产品———废弃物”的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线性经济模式,改为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的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

  我国企业必须把培育核心能力放在发展战略的首要地位,不断解决企业资源、规模和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具备一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

  一是通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管理,增进对资源未利用效用的了解,开拓资源组合的不同方式和方法。二是紧紧围绕核心能力的建设来配置资源,把最好最多的资源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三是实施收购兼并。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当今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重组、转移,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时机,重视和研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积极采用虚拟经营。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界限,在企业内部保留最关键的功能,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主要有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式。

  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要围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制度创新。要加快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继续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灵活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格局,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发挥适用技术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标准的技术中心,加强自主技术研发的力度。三是通过技术联盟、合作开发来获得技术优势。四是积极利用社会科研力量。

  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了适应竞争资源从传统的人、财、物到知识、信息和无形资产的转变,企业应相应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管理、知识管理、品牌管理等。为了适应企业由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全球化管理、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等。

  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一次又一次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现实告诉我们,仅仅靠价格竞争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必须培育出自己的强大品牌,使自己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应该说,国内企业在培育品牌上已经取得可观的成效。2003年有关机构对国内27个行业的调查显示,有11个行业洋品牌居于领先地位,而在多数行业,即16个行业中我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力超过外国品牌,尤其在家电领域,本土品牌全面超过洋品牌。这说明,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中国的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战胜外国品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跨国经营是国际级大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必经过程,“走出去”是中国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切记不要单纯地进行规模扩张,而要注重借跨国公司产业调整之际,发扬优势,补己之短,注重核心技术的收购和产业链的拓展及延伸,注重同海外企业结成战略伙伴。政府部门也要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环境,要针对现行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各种政策性障碍进行改进。金融、保险、航运、法律等机构要同步跟上,共同开发海外业务。

  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经营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业道德、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更要关注人文指标和社会指标,这是企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经营,关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热心公益事业和促进社区发展,才能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信誉,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使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做久得到有力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3810.html

更多阅读

北京西站最后一公里,地铁军博站换乘:这个故事有点长……

1996年初竣工的北京西站是国家以及北京市“八五”计划的一项重要城市基础设施,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之一。如今,北京西站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口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北京西站出发的列车覆盖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主要城

竞逐最后一公里:互联网共享单车出行是什么鬼?

如果某一天城市里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单车,上面贴着二维码,还有“用车1元”字样。如果不知情的朋友,是否会以为是二维码牛皮癣广告下“重本”了?其实,入秋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的街头就多了许多这样的单车。例如,橙色的“摩拜单车”不用

卖场广告:最后一公里的玩法

     卖场广告何以存在,为的就是在最后一公里,能够把广告的知名度和认知度,电视广告所创造的这些东西转化成实际的销量,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  而卖场广告能顺利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给予提示并达成销售转化吗?它起码前面的这两座小

上海家居卖场 卖场残喘 中国家居业最后一公里「自救」?

系列专题:中国家居业     基于互联网和IT技术,在所有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都会改变的情况下,家居卖场不可能独善其身。  家居卖场的日渐式微、消费主体的变化、营销模式的颠覆等外部条件叠加在一起时,最后传导并影响了终端消费。

声明:《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多远 中国企业500强距离世界企业500强到底有多远?》为网友男情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