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大中华区总裁:日立想当中国企业



提起日立,中国人通常会在记忆里,而非市场中找到这个品牌。在将被遗忘时,日立“卷土重来”,再塑它在中国市场的品牌

20年前,日立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可谓不折不扣的“名牌”,但随着中国本土家电厂商的崛起,日立在中国家电市场的份额一再萎缩,几乎淡出大众的视野。而今年10月15日北京的一次展会,几乎可以看作日立“卷土重来”,再塑品牌的开端。

  在展现日立公司支持中国城市建设的“日立展2004”会场,日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日立大中华区总裁中西宏明说:“希望能让大家认识到日立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不仅仅是家电。”

  他同时宣布:日立将全面调整在华经营体制,重新设立中国地区总部,将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和日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并为日立(中国)有限公司,3年内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以上,到2006年在华业务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日立希望将自己做成一家中国企业。”中西宏明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对记者说。

  重返中国家电市场

  《国际先驱导报》:上世纪80年代,日立家电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后来为什么在家电领域渐渐没有了声音?

  中西宏明:说实话,日立的家电业务在近十年间,的确发展得不是很好。原因主要是电视机、洗衣机、空调这些产品价格在这几年急剧下降,对我们造成重创。

  对于家电产品的技术,包括外观等等,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这方面一直没有改变我们的方向。对于如何在市场上生存下去,我们也考虑了很多对策。比如,显像管的电视机,我们把显像管的零件以技术转让的方式交给中国本土企业来生产,最后进行组装。在这方面,我们费劲了心思。

  《国际先驱导报》:后来似乎能看见日立的地方只有电梯,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日立只造电梯了。

  中西宏明:(大笑)我们也认识到这个危机。在消费者心中,会有这样一个错误的理解。

  其实中国本土生产显像管电视机的企业,有30%用到了日立的技术。但是很遗憾,背后的这些事情,消费者都不会了解。在这十年当中,我们不断在重组事业构成。但对消费者的信息发布,这十年我们没有做。希望通过这次日立展,能让大家认识日立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家电行业在朝数字化发展,我们希望能抓住这个好机会,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高技术家电见分晓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中国家电领域已经不同于20年前了,竞争非常激烈,不只是本土厂商,日韩厂商也做得很好。日立要做的事难度很大。

  中西宏明:我们在中国家电市场的策略,和以往有所不同。我们不会涉及每一个家电领域,而是更加专业,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集中在几个项目上,比如空调、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把它们做成第一位的品牌。

  我们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需要,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生产出有别于以往的产品。

  《国际先驱导报》:日立的目标是家电的高端市场吗?

  中西宏明:最终目的不是抬高价格,而是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到了这样的时期,有一个新的购买层,有足够能力来利用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已经有了这个需求和市场。在中国市场上的产品都在中国本土生产,我想成本也不会太高。

  不担心技术流失

  《国际先驱导报》:有些日本企业,比如佳能担心技术流失,把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本土。而日立的做法似乎相反。日立不担心技术流失吗?

  中西宏明: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佳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我们肯定会对达到目标过程遇到的问题有一个认识和把握。认识之后,我们的目标是把日本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与中国人的智慧结合起来,构筑最佳解决方案。单纯把技术转到中国来,只是进行模仿,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目标。

  而且我们认识到,技术方面有知识产权管理的规定。这方面的强化管理越来越明确了。

  就佳能而言,它所涉及的事业范围不像日立这么广泛,只是在一个特定领域生产大量产品,如果有人模仿了它的技术,它这个事业就很难持续。这和我们这种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形式有很大差异。我们的追求不一样,所以对技术流失问题的认知也不同。

  领导层也要中国化

  《国际先驱导报》:很多日资公司早几年就已经把中国放在全球战略最重要的位置,日立为什么行动这么晚?

  中西宏明:我们和其他外资企业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目标非常高,与我们持同样战略的公司,到目前是没有的。我不是在为日立辩解,应该说我们花了更多时间,做了更多考量,才最终确定这样的战略方针。我们希望在已经合作的事业领域里面,加入更先进的技术,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对于如何参与中国今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公司内部有人觉得是相当困难的,还对这一事业的展开持怀疑态度。在这一年,我见了很多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官员,还有大学学者,进行了很深入的探讨。这给我的感觉是,中国市场有这个需要,而且大家有期盼,希望能有公司参与到这种建设中。我向公司最高层汇报,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同意。这是很大的事业,所以还是需要时间考量的。

  进一步来说,我们希望日立能够成为本土的企业,能够成为中国的企业。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我觉得这个事业在中国就没有成功。

  《国际先驱导报》:日企有个习惯,任用本国人员担当中国公司的管理者,但他们并不如中国本土经理人了解中国市场。日立要本土化,但中国公司的管理者还是日本人,这本身就有些矛盾。

  中西宏明:你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在中国投资的公司有88家,工厂有45家。其中运营得好,事业开展得顺的,高层几乎都是由中国人来担当的。

 日立大中华区总裁:日立想当中国企业

  说实话,把这些企业的领导人都变成中国人来担当,还有一定困难。今后为了将事业扎根于中国,真正融入这个社会,我们会逐渐把领导层本地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3745.html

更多阅读

中日合资企业,是中国企业 杭州中日合资企业

近日来,因日本政府所谓的“钓鱼岛土地国有化协议”的行为,引发了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及反日浪潮,其中,“抵制日货”的口号被响亮地提出,国内街头也曾发生游行过程中所谓“日系车”被砸的个案,对此,本人的看法如下:

人大代表黄鸣:低碳经济是中国企业发展机遇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对所有人特别是企业界,不仅仅是责任,更是机会。”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4日如是表达对低碳经济的看法。 作为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唯一的人大代表,黄鸣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低碳经济是一种

施正荣:“将来我想当教授”

 我们提问的话音刚落,施正荣哈哈一笑,放松地靠向沙发椅背,“将来,我更多地还是想做个教授。”   身为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STP,下称尚德)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的施正荣,拥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

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要当中国市场第一

作为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的中国区总裁,盖保罗这次又咄咄逼人:“以中国化妆品市场而言,欧莱雅并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更大,但是从发展来看,欧莱雅的增长状态更快,成为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这并不是盖保罗第一次提到要当龙头老大的问题。业

陈文茜:我就是想影响中国的富豪

  陈文茜,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2005年起主持凤凰卫视“解码陈文茜”节目,从此渐为内地民众所熟悉,2006年12月,中国妇女杂志将其列为年度“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候选人,显示陈文茜的影响力已经跨过了海峡。一直以来,陈文茜在台湾政局、台海

声明:《日立大中华区总裁:日立想当中国企业》为网友准我吻下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