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已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了。”11月18日,力帆企划部的人士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对于力帆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而现实中的情况是,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激烈而巨大的裂变,过去一度时髦而流行的概念性炒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屏弃,对产品本身的关注被提高到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度。也就是说,没有产品特色的品牌正在受到市场的冷落,而投向产品本身的挑剔的眼光越来越多了。
接受市场的检阅与考验,是每一个产品走向辉煌的必然历程。多年的浑水摸鱼使整个行业品牌丛生,各自悠然生存,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浑水摸鱼是形成今天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而同样,浑水摸鱼的另外一个促进作用就是,在阶段性的失序后,经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后,对于品牌的印象划分正在形成:品质恶劣者得到口诛,品质过硬者得到褒扬。
到2004年的时候,这种鱼目混珠的现象正在得到有效清理,市场开始收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到了2004年这个年头即将结束的11月份,关于品牌的论点已经被厂商广为传阅:品牌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这句话里面所掩藏的含义无非是,品牌正在得到有力的支撑,而这样的支撑使得品牌的作用空前地得到发挥。合资品牌的上佳表现也作出了实证。
所以,这个时候的力帆是幸运的,因为力帆的不懈努力,使力帆这个摩托车品牌在全国范围得以广泛地传播,并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与赞誉。但同时,力帆又是不幸的,在合资品牌大军压境的今天乃至未来,作为市场主力之一的力帆,必然会承受更大的挑战与更多的艰难。
那么,此时的力帆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后坚持主义
这个荣誉的获得,让人看到了力帆脸上的灿烂笑容,这样的笑容在这个社会环境里,就显得格外珍贵。
在笑容的里面,却包含着惊心刻骨之涩。
作为一个在艰难与坎坷中逐步发展壮大的行业,尽管它在努力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为上百万中国人贡献着就业机会,并为中国7000多万用户提供着越来越优质的产品,但是,现实中的摩托车不仅没有得到社会应该给予的普遍尊重,甚至还在被不断地边缘化、农村化,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如果从大的环境来说,是因为整个社会中的主流人群对摩托车需求的弱化,使其逐渐被人为地隔离到另外一个空间,成为一个被忽略的存在。毕竟,这是一个比较现实与虚荣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大多数的商品除了实用外,还要承担更虚荣的成分:一种身份的象征与理想化的追求。对于交通工具来说,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这样的演变。比如,在城市里,汽车比摩托车更能表达这样的心理诉求与精神欲望,而在农村,摩托车则显然比自行车更能承担优越感。更主要的是,城市中的主流群体大多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必然会排斥妨碍其行路畅通的摩托车。而归根结底,城市更能代表并推行社会的主流意志,因此,摩托车行业在社会中地位弱化是必然的。
对于摩托车企业来说,这个时候好象是一个严峻的冬天。而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里,会有爆裂的迎春花吗?
在这个时刻,力帆偏偏以摩托车商标获得这样的殊荣,这对摩托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状态良好的讯息。
当然,为力帆此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增添更多色彩的,不仅是这个方面的原因,更有另外一个因素,这个因素便是被媒体称为“八年抗战”的本田与力帆的商标官司。不管结果如何,力帆没有在强敌面前丢失自己的阵地,在一贯的强硬的坚持下,力帆将自己的旗帜插遍海内外,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余年来,力帆就这样坚持着,一路铿锵地走过来。
在接连获得各种奖项后,力帆又在近期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可谓多喜盈门。而在这多喜的门后,则是力帆正在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事实。
在2003年即将结束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003年12月17日,本田再次将力帆推上被告席,欲以巨额赔偿来遏止力帆的迅猛发展势头。一时之间,媒体纷纷聚焦力帆,欲探求其中的真实内幕,而力帆以一贯的立场坚定地驳斥着种种非议。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力帆守住了自己的阵线,成为自己的主宰者。
“坚持就是胜利。不管输赢,我们只要坚持!”在铺天盖地的报道后面,是网友们热烈而执着的支持。同时,更多的网友则表达着对力帆品牌的期待与祝愿。
“这是坚持的结果。”力帆的企划部人士说。
从力帆员工的欢悦表情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状态正好的力帆。
品牌化路线
“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获得,是力帆多年辛勤耕耘的必然结果。”一位力帆的老员工对记者说。尽管已经是见多不怪了,但是,他仍然固执地认为,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力帆能够保持如此好的势头,这跟力帆苦打基础的品质化用心是分不开的。
这个称号的获得究竟会为力帆带来什么呢?力帆则保持着这样的清醒:“这些荣誉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问题,这也不是力帆的真正目的,而只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力帆最关注的是产品,以及产品的消费者。因此,我们的付出所得到的一切荣誉都是结果。”
可以肯定的说,一个不接近消费者、不服务消费者的品牌,必然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追捧。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地位,甚至刻意地剥夺了消费者的主导地位,最后,在市场的转型过程中,被消费者所抛弃。毕竟,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向企业提出更现实的要求:从以产品为导向转为以市场为导向,即从以产为主转变为以需为主。能够适应市场者,必然会得到市场的更多青睐,反之亦然。
但是,遗憾的是,在过去的数年里,许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即使在企业品牌的宣传上,也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而并没有到达消费者那里;有的宣传脱离产品实质,使宣传空泛而缺乏真正的内核,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更有的只是想以最快的速度卖掉尽可能多的产品,不愿意跟消费者保持持续沟通与交流……。也就是说,整个品牌除了在消费环节有联系外,其它环节均没有衔接上。因此,消费者对品牌印象并不深刻。品牌是种植在消费者心里的,这是品牌最核心的价值。对于像摩托车这样的耐用品来说,一个品牌的长远发展跟消费者的持续接触,在当前的同质化环境里,就显得特别重要与必要。
我们常说要打造品牌,可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将行动放在明天,在无数个明天的延误后,品牌仍只是一句空空的口头禅,却并没有落到实处。品牌如何打造?必须从一点点做起,通过长期的一贯的坚持、丰富与维护,使品牌形象得以积累与沉淀,最后形成更加稳定的品牌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就是营销差异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显然,力帆对品牌形象的重视,以及全方位的塑造,正在接受着来自市场的一次次检验。
“今年,力帆的销量将保持20%的增长。”10月底,在面对全国数百家经销商时,尹明善肯定地说。这也显示出,力帆的品牌化路线的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是同一时间,尹明善入选《2004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作为一份社会价值尺度意义的报纸,《南方周末》对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关注,也说明这个行业仍有赢得社会关注与尊重的理由。对于力帆来说,良好而长远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形象,正是一个指向未来的美丽征兆。
感觉良好,速度良好,这才是对力帆目前最贴切的描述。
值得期许的是,力帆不仅找到了这样的一种的特殊感觉,更重要的是,力帆正在沿着这样的感觉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