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儒家“礼”的现代管理功能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经典名言。孔子不但主张“德治化管理”,强调通过道德的教化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使之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达到管理的有序化;同时,还主张必须要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用一定程度的强制手段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由于古代的“礼”具有政治法律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礼节礼仪的内容,它在古代有着重要的管理功能,如《周礼》中的大宰、小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等官职本身就是按“礼”的规定来设置的,这些官职又按“礼”的规定来管理国家的政务,因此它本身就是管理。荀子更是重视“礼”的管理作用,他提出“隆礼重法”的管理原则,他指出:“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荀子·议兵》)还说:“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王霸》)同时,荀子还强调用“法”来加强约束性管理,他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性恶》)荀子认为,必须通过礼义的教化和法律强制的约束,才能使合于善,达到对国家的治理。可见,在礼的规范中的约束性以及礼节仪式的规范性中,也存在有不少具有的管理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今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的现代管理中,“礼”即“礼”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包括礼貌、礼节、礼仪,还有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商品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它与以往一切经济形态相比是高一层次上的人类文明,“礼”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态之一,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务必要讲礼貌、礼节、礼仪等。讲“礼”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要求;同时,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亦称“礼义之邦”,有讲“礼”的优良文化传统。为了适应历史的发展,我们务必要“学礼知礼”,“立于礼”,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礼”文化传统,以促进社会主义商业文明的发展。那么,“礼”在现代管理中有何重要作用呢?

约束与规范是“礼”的管理功能之一

儒家管理强调道德的内驱力,道德的自律与自觉,但也不忽视管理的约束机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的“齐”就是约束,即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之齐一,“礼”是人的行为的指导。 由于, 在周代“礼外无法”,“礼”具有法律的功能,因而它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孔子在颜渊问什么是“仁”时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在进一步问其具体内容时,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这段话说明,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受“礼”的约束,只有合于“礼”的才能作,不合于“礼”的就不能作,“礼”具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功能。孔子强调,人的行为要“约之以礼。”(《论语·雍也》)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必然要受礼的约束,否则就会走向反面。所以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乱,直而无礼绞。”即是说: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过於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尖伤人。可见,恭敬、谨慎、勇敢、直率,如果不讲礼貌,不受礼有约束,就会变得不文明,甚至不道德,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际之间的和谐。“礼”具有约束的功能。

约束在现代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在古代管理中用“礼”约束人的行为,在今天的现代管理的约束性是通过规章制度来实现的,因此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适用的规章制度是现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是,规章制度是否反映了管理的规律性。如果规章制度订得合乎规律,它不仅可以起到行为规范、行为导向的约束作用,还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相反,如果规章制度订得不合乎科学,只起束缚人的作用,它必将阻碍生产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实行了社会主义的市场,一切管理的规章制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要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走出来,克服掉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方式的影响;一切规章制度都要做到约束与活力相结合,管死了不行,不管也不行。规章制度必须要具有约束性,但绝不是为了约束而约束,约束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达到人的行为的自觉性以及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有序和协调,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的目的;忽视规章制度的建设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仅仅只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而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对人素质的提高,忽视人的能动性也就陷入了片面性。现在,有一种不正常的倾向,有的部门、企业或组织,把金钱作为唯一的动因,组织内部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也不接受国家政策、法律的约束,因而为所欲为。人的行为必须受组织内部规章制度的约束,也务必要受国家法律的约束。没有约束、控制与调节就没有管理,约束机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机制之一。

正身和自律是“礼”的管理功能之二

“礼”的约束性是通过正身和自律来实现的。荀子说:“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荀子·修身》)古代的“礼”对于不同社会等级的人的言行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礼”的规定来约束自己的,克制自己的欲望,使之合符“礼”的规定,要“顺乎礼义”,以礼制欲。在今天,“礼”的典章功能,已经演变成了各种法律和法令以及若干规章制度,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要正身就是要自觉的遵纪守法,特别是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更是应该如此。正身的实质也就是自律,就是通过提高人的道德自觉来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孔子讲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这个意思。在企业中,各级管理者的正身和自律,有着重要的先导和示范的作用。正如孔子说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即是说,领导者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不谋私利。这样的企业领导就叫做身正,这样的领导干部就会很有感召力和号召力,他的领导意图就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所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相反,如果自己不正其身,不能自律,就没有威信和引导力,这就是“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正身有很大的感召力和示范力,所以,孟子说:“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管理者自己身正,起好表率模范作用,要求下级、被管理人员作什么事情,不需要作动员和说服,他们就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像“天不言,而万物化成”一样。所以,管理者的行为是否合符纪律和法制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身和自律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行动,是“仁”的一种表现,它出自于人心灵的内在的规定性,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既然正身属于“仁”的范畴,它出自人的内在自觉,因此要求管理者“正己”而又“不求于人”(《中庸》),即端正自己的行为,而不苛求于人,这样就会减少上下左右的摩擦。由于“仁”是礼的内容和实质,礼仪是人的行为规范,为要身正和自律首先要具有仁德,也即是说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正身和自律。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之合于礼的规范就是“仁”;相反,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合于善,也就是合于礼的规范了。正身和自律不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也是被管理者的事情。管理者做到了身正和自律,就能成了一个很有威望的、很有感召力的甚至可能是一个无往而不胜的管理者。作为社会分工,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组织都会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分工。作为被管理者,做到身正和自律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所必须的,也是实现你所在组织或企业内部和谐、协调管理的基础,更是一个人人格价值的表现。

在今天,要做到正身和自律,一是务必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务必要遵守党纪国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它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私欲,树立爱人民、爱祖国、爱集体的、利他的价值观,方能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内在的自觉,从道德自律的角度,让人们正身和自律;遵纪守法是用约束和强制的外在机制,来促使人们做正身和自律,在今天它取代了古代“礼”的作用。管理者做到了正身和自律,他就能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承担责任的意义,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付出,扮演好自己承担的脚色,管理好自己领导的机构;被管理者做到了正身和自律,就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但能自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礼”的管理功能之三

一般说来,不但人要自尊,还必须尊重他人。自尊和尊重他人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礼记·曲礼》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自尊心,而况富贵乎!”《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自卑”是卑谦的意思。尊敬他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准则。儒家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它不但十分强调爱人,还强调“尊人”和“敬人”。自尊表示一个人的尊严,表示自己对自己尊严的肯定;尊重别人表示对他人人格尊重的一种肯定。真正的自谦是对自己人格尊严和能力肯定,也是对他人尊严的肯定。一个没有自谦和自尊的人,首先是对自己尊严的否定,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自谦和自尊都是一种礼貌,是一个人的人格修养。为此儒家十分推崇自谦。《周易》十分推崇自谦之德,谦卦的卦是山在地下,表示谦恭之意。卦辞为:“谦,亨”。为人谦和,则万事亨通。九三爻辞说:“劳谦,君子有终。”有功劳而又谦虚的君子,其前途大吉大利。象辞说:“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有功劳而谦的管理者、领导者,则万民信服其管理。在儒家看来,自谦属于礼的范围。人只有遵循礼,并且按照礼行事,才能保持自尊,同时也才能尊重他人。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个人如果不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不能成其为一个文明的人,恭敬、谨慎、勇敢、刚直本来一种美德,但是,如果不用礼来加以规范,就会走向反面。所以,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烦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祸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论语·泰伯》)恭而无礼、慎而无礼、勇而无礼、直而无礼都会导致对他人的不尊重,最终也会导致别人对自己的不尊重。为此,要自尊和尊重他人,就必须要用礼规范自己和约束自己。

“礼”是人类社会特有一种社会规范,因而它就成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种标志,人而无礼就必然否定了作为人的规定,人之要成其为人务要“自尊”。“自尊”是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是为人师表者,更应该要自尊。所谓“自尊”不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而是通过高尚的人格理想、道德情操和利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格尊严。按儒家的话来讲,就是要修身、正身而严于律己。一个领导者只有自尊才能真正得到自己下属和员工的尊敬,才能有效地进行领导和管理;相反,一个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是不能成其为一个优秀的、有卓越成就的领导者的。自尊而得到他人的尊敬是影响力的内在源泉。按照“礼”的要求,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除了自尊之外,还要尊重他人。尊敬你的下级、尊敬你的职工、尊敬你管辖下的每一个人、尊敬和你打交道的人,就能获得良好的领导效果。儒家强调对待下属必须要合乎礼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国君用礼来对待其臣属,臣属就报之忠,相反如果国君不以礼对待臣属,臣属就可以不必事之以忠。管理者尊重下属和员工,员工的人格得到了肯定,就能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精神,这是一个有事业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所必须这样做的。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都十分重视管理的效果,都力图为国家作出贡献,这就要求必须要尊重职工,团结全体员工共同奋斗。“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心人者人恒爱之”,你尊重你的下属和员工,下属和员工就更加尊敬你;你爱你的下属和员工,下属和员工就更爱你。管理者“爱人、敬人”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就能形成和谐的企业的社会生态平衡氛围,这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才是一个聪明的人,这样才能自尊,才能尊敬别人。一个狂妄自大的、我行我素的、天马行空似的领导者,既不自尊,也不能尊重别人。人际关系也一定不会和谐,其至可能还会很紧张。人与人之互相尊重,人际关系就会和谐。所谓企业管理中“亲密原则”,一定要以相互尊重为其前提。企业的领导或管理者,尊重你的下属,尊重你的工人,就能使企业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就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所以,现在西方摒弃了泰勒的“科学管理”而追求文明的合乎人道主义的管理,即实行以尊重人为前提下的管理,现在,都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更有效率。那种把人当作物、当作工具的管理方式,就是对人的不尊重。日本的管理很重视人,很重视对人的尊重。日本现在风行一种所谓“走动式管理”,其根本宗旨在于,深入到职工中去,了解情况,沟通意见,联络感情,建立一种亲密的企业氛围。美国AMWAY公司获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通过对员式承诺的方式:“尊重并肯定员工个人的尊严、权益及贡献,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个得以激发创意的工作环境和训练机会,以提高其工作成就和个人满意度。” 这样做的结果,使职工感到他们受到尊重,使职工一心一意地为企业效力。一个企业得到职工的全力支持,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和为贵”是“礼”的管理功能之四

孔子的学生有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礼的重要作用,就是要讲中和最为可贵。过去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即使知道中和而只追求中和,而不用礼来加以调节,也是不行的。也即是说,“礼之用,和为贵”之“和”是要通过礼来加以调节才能实现,没有礼的调节就不能达到人际之间的和谐与合作。所以,古代的君王治理国家时,十分重视“礼”的管理功能。儒家用礼来管理国家,其目的是企图实现社会和谐的管理目标。

“和”在中国哲学上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的对立范畴是“同”。“和,相应也。”“和,不刚不柔也。”“和,刚柔适也。”在《国语·郑语》中早有记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左传·昭公二十年》中也记载有:“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荀子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荀子·王制》)先哲认为,“和”还是一种宇宙法则,“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牲》)汉代思想家王充说:“阴阳和,则万物育”,“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贾谊《新书·道术》篇说:“刚柔得道谓之和,反主为乖”。由此可见,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一种宇宙普遍法则的基础之上的。所谓“和”包含了宇宙自身要素的和合、人与自然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儒家的“礼”运用了这个宇宙的法则,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和合。

 儒家“礼”的现代管理功能

“和”与“同”是不同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和”与“同”的区别。“和”即是谐和、协和、合作之意,也即是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之意。按哲学的辩证法解释:“和”指宇宙中不同事物、不同要素、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达到的和谐与统一,它相当于现代哲学中说的“矛盾的同一”。“同”是指相同事物之间没有内联系的、机械的组合。“和实生物”指事物内部的不同因素、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达到内部的和谐与协和,就能促进事业的发展。“同则不济”,如果没有矛盾的同一,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就没有生命,没有动力,就不能促使事物的发展。“和为贵”是非常辩证的思考,它承认矛盾的存在,而不是否认矛盾;它承认任何管理客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多元性、多层次性;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利益趋向的不同等等。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把组织内部的各种矛盾、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都协调起来,统一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没有不同意见的争呜、磋商、讨论、综合,就不能找到最佳选择点,就不能达到优化的决策,因而事业就不会亨通。企业领导的责任,是如何把不同意见,不同的看法,各种不同的矛盾,谐和起来,统一起来,找他们之间中介点,这是领导者领导艺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协力,则无往而不胜。“同心之言,其臭(气味)如兰。”(同上)心意相投的语言,其气味象兰花一样的芳香。即容易产生共呜,达到行动的一致。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在任何时候,不论是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在困难的时候,都要坚持谐和一致的原则。人多本应是力量更大,如果组织协和得好,就如同贾谊说的“刚柔得道”。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刚柔得道,和合声调,必将产生新的动力。如果,相反就是乖缪,就是不谐和,力量互相抵消,没有力量。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清楚说明一个组织内部不谐和的结果。所以,“礼”的作用就是改善人际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人都遵纪守法,各个人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各人按自己的职分,按自己的分工去办事。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企业的集体利益,为了国家的现代化,都和谐一致地努力工作。

传递企业信息和传播企业形象是“礼”的管理功能之五

现代企业对于即时传递企业信息和正确传播企业形象十分重要。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要有礼貌、礼节和从事商务活动时的一定的礼仪形式。任何一个企业的代表,都必须要有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智慧,以及由这些东西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着装、打扮等等。只有诚于心,才能形于外,如果一个人的内在文化、道德、智慧很差,表现于外的气质、风度就难以合符礼的规定。企业的专职公关人员应该具有外交家的气质和风度,言谈举止,着装都要讲究文明礼貌,和外国商人或外国公司的代表进行商务谈判,或签订合同时,都要讲究一定礼仪仪式。这些都对传递企业的信息和传播企业的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企业形象(Corporate Identity)即是“企业特征”或“企业身份”,又称为CI,它由三大要素构成即: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CI又可以称作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礼”传播企业信息和企业形象的功能属于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的范畴。礼貌和礼仪不仅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更重要的要来自于内心的真诚与爱心,新加坡“东方大酒店”优质的、礼貌的服务就正是体现了对顾客的真诚和爱心。这个酒店的经营宗旨是:“顾客至上,以人为先”,要求服务员不仅要文明礼貌的服务,同时还要求时刻在标准服务的基础上再作好针对性的服务。有一天,有四个客人来到酒店的咖啡厅,他们拿着资料,在那里认真讨论问题。但是,咖啡厅人多,声音嘈杂,讨论问题受到干扰。服务员听见一个人说:“什么?再说一遍!天啊,吵死了!听不清楚!”这时,服务小姐想到本酒店的宗旨和自己的责任,于是,就主动地打电话到客房部,询问有没有空房,为这四位客人临时免费借了一间客房,让他们到那里去讨论问题,免受干扰,并且还送去了咖啡和红茶。这四个人感到十分惊讶,深受感动。这种服务是文明的、礼貌的,因而是优质的。两天以后,他们给总经理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感谢贵店前天提供的服务,我们受宠若惊,并体会到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服务。拥有如此优秀的员工,实在是酒店的一大骄傲。我们四人是贵店的常客,从此,我们除了永远成为你们的忠实的顾客之外,我们隶属的公司以及海外来宾,亦将永远为您广为宣传”。东方大酒店通过这种文明礼貌的服务有效地传递了优秀的企业形象,为酒店赢得了声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商业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礼仪”在管理实践、经营活动、旅游产业以及服务行业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排除“左”的干挠,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不只是继承其形式,更要继承其中有价值的内容,为建设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礼仪文化吸取营养,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服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3551.html

更多阅读

董仲舒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精华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摘要]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将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理想和信仰体系一起囊括在他的天人合一即天道观思想之中,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儒学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表征为:使得先秦天道观和王道理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墨子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河南鲁山)2004.8.31——9.3河南社科院 赵保佑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墨子》一书是中国思想百花园中的奇葩。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看看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核心和利弊 儒家 道家 法家

孔孟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利弊: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以道德和贤能为主导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对百姓要仁爱、以德服人,重义轻利,和谐相处,且认为只有有道德和仁爱的贤人才能做统治者,统治者以德和

浅论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浅论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陈炳聿按: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才能让社会走向和谐!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

声明:《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儒家“礼”的现代管理功能》为网友夜琴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