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达工程公司巨亏 海通争议性巨亏 亏损额度是否有20亿成争论焦点



“海通在经营上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绝对不是象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苏勤对记者反复强调。

  时间是2004年11月29日下午四点,一丝紧张气氛弥漫在上海金钟广场18楼海通证券总部。宽敞的总裁办公室内,陈略显激动地说,“我敢负责地说绝无此事。”,陈的手中拿着此前媒体关于“海通证券惊爆20亿巨亏”的报道。

  29日整整一天,海通紧张而忙碌着。

  上午10点,海通证券某营业部总经理打电话到总裁办公室:“客户在看了‘海通证券惊爆20亿巨亏’文章后,要求马上撤回资金。”

  10点58分,诸多门户网站相继转载了那篇令海通证券措手不及的文章。紧接着,中国证监会、上海市政府均来电询问此事。

  同一时间,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正在上海与合作方商议即将正式运营的中比产业基金;而总裁李明山则在北京向中国证券业协会递交海通证券申报创新试点公司的材料。

  中午,王开国赶回公司总部,紧急召开高层会议。

  亏损20亿?

  在记者与陈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谈话不断地被桌上的电话铃声与进出总裁办行色匆匆的工作人员打断,“你与客户再沟通一下,一定要留住,晚上网上要刊登澄清公告了……”

  海通证券全年没有亏损20亿,这一说法不确实。”在与陈交谈的过程中,刚与媒体交涉完的海通证券副总裁沈德高走进办公室,一见面就强调这句话。

  此前,关于海通证券亏损额业界还有另一个说法——“海通证券藏着30亿窟窿未及时上报,以致上海市政府不愿持有其股权。”

  有业内资深人士曾经质疑:“根据海通证券今年的半年报,在没有计提委托理财的跌价准备情况下,海通证券已计提了8亿多减值准备。如果算上它之前所有的委托理财跌价准备与今年下半年因行情下跌的自营浮动损失,那么估计海通证券全年要计提30亿以上。”

  “既不是亏损20亿,也没有计提30亿,而是海通证券计提了19亿多的资产减值准备。”陈断然否认了上述两种说法。

  她进一步表示,为了申报创新试点证券公司的资料,海通证券聘请了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为海通证券做专项审计。

  “按照创新试点证券公司审查办法中要求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审计的结果是,2004年,海通证券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9亿多,主要计提在委托理财、自营、及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风险三方面。”

  巨额计提究竟意味着什么?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即市价与成本价差额)将减少当期“净利润”、“未分配利润”与“净资本”指标。

  但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不等于实际亏损。当行情上涨时,被计提的委托理财、自营等股票的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变回利润。”陈反复强调。

  陈进一步介绍,截止10月31日,海通证券手续费收入为5.7亿,投行收入为5000多万(8月以后,新股与再融资暂停)。

  “目前,还不好说海通证券2004年报情况。”陈回答,“如果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海通证券可能发生微利。”

  某证券公司财务总监表示:“为了鼓励更多的证券公司在2004年使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避免大量的证券公司在2004年底出现巨亏,证监会允许证券公司使用一些财务上的处理的技巧。”

  譬如,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第一年,对于以前年度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监管部门允许券商调整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把这部分的计提亏损抵扣在年初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而不反映在当期的净利润中,反之,当期发生的减值损失是要扣除在当期的利润总额下。

  业内人士分析,海通证券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制作2004年年报,在计提19亿多资产减值准备之后,如仍能保持2004年末净利润为正数,那么很可能是把一部分的资产减值准备调整在2004年初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

  事实上,在200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海通证券反映的期末未分配利润为5990万元。而在今年半年报中,海通证券经调整后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额为-14.94亿。

  问题根源何在

  高数额的计提跌价准备只是浮在表面的数据,其背后隐藏的是海通证券多年累积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海通问题的关键在于曾经大量的委托理财业务、国债业务与营业部违规的私下资产管理。

  海通证券确实在国债市场上有大量交易,其中也包括较大数量的国债回购交易。而这可能是有关传闻的发端所在。

  资料显示,海通证券曾连续三年蝉联交易所国债市场上成交量最大的证券公司。2002年9月,海通证券债券交易量达435.91亿元,占会员市场总额的89.537%。

  “海通证券当年是以债券起家的,债券交易一直是海通的强项。”一位国债投资人士表示。在交易所国债市场里,海通的动向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以委托投资国债名义、实际回购买股票的理财规模越大,内部越难以管理,风险越高。当一只股票从10元下跌至3元时,证券公司会出现帐面浮动亏损7元。

  而真正使海通证券浮现在纠纷圈内的导火线是2002年,福州营业部总经理李新违背公司规定以营业部名义做资产管理、串户回购,再给世纪中天庄家融资,最后爆仓事件。

  某证券公司人士表示:“面对92家营业部,当时,海通对营业部的内控管理比较薄弱,相继出现了世纪中天、百科药业等事件。”

  打个资金链条的比方,证券公司从同业市场拆进资金做国债交易量以提升市场份额;一般情况下,国债交易通常放在营业部内做;由于放在营业部的国债存量大,在内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营业部总经理借机把公司国债或客户的委托理财国债做第三者回购,通过双方监管方式给庄家,形成庄股资金主要来源。

  市场质疑“海通证券利用拆借资金放给客户”的声音由此而生。

  对此质疑,陈表示:“公司建立的包括保证金、回购与交易的监控系统从2001年开始全面监控,此前,我们要求营业部给客户做三方监管都要逐一申报,经过总部审批后,营业部才可以做。”

  那么,如果营业部不上报,总部可能不知道。其中,也发生了一些类似李新的由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而引发的问题。

  但某证券公司总裁曾向记者表示:“相对于委托理财,海通证券的自营比较稳健、保守。”

  按照自营规模不超过资本金70%上限的规定,海通自营可以做到56亿。实际上,海通的自营额从未超过此数。

  否认平安托管传闻

  “绝无此事,”陈断然否认了关于“海通证券将被平安集团托管”一说。

  “海通证券注册资本金有87亿,截止2004年6月30日,净资本有63.97亿(大于净资产70%),即使有亏损也不会倒下。”她表示。

  事实上,此前,有关“上海市政府因海通巨亏欲转让海通证券的股权,并且不允许上海本地企业收购海通股权”的传言在业内肆意流传。

  “我们也听到传言了。”陈主任表示。“如果情况属实,股东应提前告诉海通董事会,因为其他老股东有优先认购权。”

 海通争议性巨亏 亏损额度是否有20亿成争论焦点

  譬如,海通的股东之一世纪兴业为还民生银行的债务,准备以1.33元/股转让其持有的海通证券股权是事先通知海通董事会办公室的。

  而平安证券人士向记者表示:“数月前,海通证券股东曾与平安高层私下聊过关于股权收购的事情。不过这事没有上办公议程,最近也没有新进展。”

  对此说法,海通证券某高层的回应是,“不排除若干年后,有大企业与海通合作的可能。”

  就“同业拆借业务曾在10月期间被暂停,后在证监会协调下重开”的消息,海通方面向记者提供了10月至11月期间的四张交割单。

  2004年10月8日,在交行上海分行做了3亿的7天同业拆借;10月29日,在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做了5亿的7日同业拆借;11月5日,在交行上海分行做了6亿的7天同业拆借;11月26日,在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做了2.5亿的28天回购。

  “明天,我们还准备做一笔,”海通资金交易员说,“海通没有遭到银行的拒绝,也没有收到主管单位书面停止海通拆借业务的通知。”

  此外,陈向记者强调,“创新试点证券公司评审办法规定的关键条件之一,是向协会报送申请材料之日前的一年内未在任何时点挪用或占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公司递交经专项审计的创新资料的事实将使谣言不攻自破。”

  出路何在?

  面对种种负面传言,海通证券这艘中国最大的证券航母将如何冲破万难,谋求前路?

  据悉,自2003年以来,海通证券加强了对委托理财、营业部业务的风险管理。2003年5月,营业部的公章统统收归总部,由总部统一保管。营业部的合同需要盖章,必须把合同传回总部。此外,内部监控系统可以对客户保证金、国债回购及客户的股票进行实时监控。公司的资金独立存管制度也制定完毕。

  “而对于目前只有单边上涨才能获利的市场环境,我们能做的只有压缩委托理财和自营规模。在系统性风险面前,海通也不例外。”陈表示。

  压缩风险业务只是一方面,对海通而言,最要紧的事情是争取赶在中信、中金、光大及东方之后,评上第三批创新试点公司。

  据悉,海通证券上报的创新试点材料已接受了专项审计,并已被中国证券业协会受理,接下来,中国证券业协会会派人前来审查和验收。

  在上报的材料里,包括海通准备的组织与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四大类11个系统共44个创新系列产品。

  如果被评上,海通可以实现集团化三步走的组织创新道路,即成立集团控股公司,在此基础上分立经纪业务子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与投行子公司。

  而最近,海通正在研究收购其他证券公司的可能性,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实现低成本扩张。此前,有媒体报道“海通与第二股东东方集团准备以1.2元多/股的价格收购民族证券的控制权,为未来的业务扩张打好基础。”

  至于市场关心的发债问题,“证监会批准我们发债30亿的资格依然有效,我们将综合考虑资金需要与筹资成本,分批发行募集。”陈主任表示。

  而在众多负面消息中,一个颇显亮色的消息是,海通证券与中国政府、比利时政府、富通集团发起设立的中比产业基金已成功募集到1亿欧元,由海通控股的海富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并将在最近正式挂牌、运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3512.html

更多阅读

廖永远到海洋工程公司调研 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

廖永远对海洋工程公司工作提出要求9月3日上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廖永远到海洋工程公司调研。在听取海洋工程公司的工作汇报后,廖永远对公司整体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海洋工程公司经过六年的打基础、做积累

声明:《成达工程公司巨亏 海通争议性巨亏 亏损额度是否有20亿成争论焦点》为网友英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