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作战勇敢,行事果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司马迁曾由衷地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可就是这位人称“飞将军”的名将,终其一生竟然没有得到封候,引来民间无数惆怅,“李广不封侯,古往今来同一哭”,“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李广不封侯。”
汉代的封爵制度还是基本能体现论功行赏公平竞争原则的,可这种制度却没有落实到功勋卓著的李广身上,相比之下,李广堂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却被封了乐安侯,还当了一段子丞相;就连李广的部下甚至士兵也有人封上了侯,似乎的确很不公平。
汉文帝戏说李广是生不逢时,“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司马迁哀叹他是“数奇”使然,诗人王维说是他命不好,“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封缘数奇。”
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李广曾跟随太尉周亚夫攻打吴楚叛军,夺获吴楚军旗,作为朝廷命官却私下接受梁王授给的将军印章,这一举动无疑是一个“政治错误”,所以即便有功也不得受赏。
其实更重要的是,李广在指挥上也有相当不足。他虽然将兵有一套,例如他自己所得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行军时和大家同吃同饮,士卒没有全部喝上水,他决不先喝,士卒没有全部吃上饭,他也决不先吃,这些举止使他赢得广大士兵发自内心的尊敬,部属都乐于效命。
但从现代管理角度观之,他的许多规矩不合“规矩”:
其一,管理缺少章法,随意性强。
程不识和李广当时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但同样是带兵,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程不识的部队纪律严明,李广的队伍十分散漫。出兵攻打匈奴时,李广部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驻扎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只是由于他远远布置了哨兵,才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则对队伍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要求很严格,夜里坚持打更,文书军吏处理公文簿册要到天明,也不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此时李广和程不识皆为名将,但匈奴畏惧李广的是其超群的个人能力,真正打起仗来,有持久作战能力的自然还是训练有素的队伍,程不识后来能够升为太中大夫,并不偶然。
其二,管理心胸狭隘,处事欠宽宏。
李广平时的处人办事不够宽宏大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公报私仇,把霸陵尉给杀了。
李广在家闲居时,常到南山中打猎。一天夜里,他带着一名随从外出和别人在一起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负责守卫的霸陵尉禁止李广通行。
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
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
于是亭尉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李广具有“天下无双”的才气,“悛悛如鄙人”的品质,勇于当敌的豪迈气概,仁爱士卒的情感,他作战勇敢、沉着、机智,这些都弥足可贵,但话说到治军,他显然还缺少点火候。他的功绩多数是以个人勇敢换来的,常常是局部胜利整体失败,因此封不上侯也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