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印象最深刻的两句广告词,一是汇丰银行的“世界的地方银行”(THE WORLD'S LOCAL BANK),二是友邦保险(AIA)的“世界保险巨擘,源自中国”。透过这两句广告词,探究这些世界金融巨头的发展路径,得出的启示是:第一,融入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过程,没有国际视野的商业运作将没有生存的空间;第二,本土智慧在融入国际化过程中是有生命力及作用空间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的结合,正成为一种主流的商业运作模式,各行各业包括投资银行都囊括其中。
加快国际化是2004年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许多行业都感受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直接压力,全球石油价格飙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影响着国内公司的经营成本;“中国因素” 成为IMF等国际金融机构必须考虑的世界经济力量;“中国特需”在拉升着日本企业的盈利;证券市场更在与国际估值标准看齐压力下,不断向下寻求平衡。证券市场的运行告诉我们,建立并形成国际视野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功课。
国内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高端市场(也是利润最丰厚的一块)早已被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司瓜分,2004年,高盛在全球并购业务市场占据了近30%的市场份额,第7个年度蝉联第一,在亚洲的股票及股票相关类证券承销金额也再次全球第一。说来可笑,国内还有人为“本土定价权”这些“伪概念”争得面红耳赤,坐看机会流失。
国际视野在本质上是建立一个更为广阔的专业参照系和比较范围,在更为广阔的全球范围内寻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也是世界大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视角。高盛在2004年初发表策略报告,认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蕴涵大量的投资银行机会。2004年全年的情况证实了高盛的这个判断:中国经济增长9%以上,印度在7%左右,巴西、俄罗斯经济增长都在5%以上,四个国家成为年内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
国际视野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一段时间内,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产品都将是引进发达市场的已有产品,而不是关门搞“发明”,只有在具有国际视野的情况下,才能先人一步进行产品创新。现在回忆一下宝钢股份的IPO发行方案,当时被誉为创新的发行方式不过是照搬国际市场的已有方式;国内的基金品种创新也不过是在模仿成熟市场的基金产品。我们形成国际视野,不是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而是要知己知彼,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国外同行在干什么和怎么干,并跟上世界步伐,在承揽、保荐、估值、销售等投行业务的关键环节发展相应的竞争力,形成正确的竞争策略,通过高水平的专业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同和忠诚,应对来自外部势力在本土的竞争。
一套可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竞争策略,包括确立正确的战略,建立有效的制度,选拔优秀的团队等等内容,这些内容被称为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德鲁克的管理、科特勒的销售。实际上,我们祖先早已积累了这方面的智慧并运用到实际中。从制定战略来讲,北宋的“雪夜对”堪称经典。宋太宗为统一中原,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到宰相赵普家问计。在当时北有北汉,南有唐、蜀的复杂局面下,赵普为宋太宗制定了先取南方、再平北部的战略方案,最终宋太祖一统中原。
就建制、任人而言,我国文献中涉及的相关内容比比皆是。管仲对齐桓公为一例,齐桓公问管仲“何以害霸”,管仲说,“琴瑟笙竽、弋猎驰骋”非害霸,“惟知人不能举、举不能任、任而又杂以小人”害霸,其意指生活上要求高一点、享受多一点不影响业绩,真正影响业绩的是任人不当。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另一例,其新政措施中“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重命令”,讲的就是任人建制的方法;赵普对宋太宗讲制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正,且首先是赏罚公正。这些都是古人在建制方面留给我们的智慧。
公司文化或公司精神是管理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讲的“礼”实际上是传统的“公司文化”。《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投行人员能按这五个步骤进行尽职调查,则保荐风险基本能防范。《中庸》又说,“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如能按照该说“择善固执”以达到“精一”,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形成专业核心竞争优势,我们的投资银行业务必能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的眼光要超越国界,我们的战术可以立足本土,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的有机结合是未来的生存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