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为主题论文 企业变革中应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现实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大都是松散性的,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企业的管理并不会显示出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言,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往往是不容易被感知的,也正是因为它不容易被感知,所以也往往容易被忽视,在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他更不容易被感知和发现,但当企业出现变化和转折的时候,这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这类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在突然的壮大,甚至有些让你措手不及。尤其当企业发生变革时,利益的驱动和立场的相似使这种松散的非正式组织迅速紧密化,如果这时候企业的管理者不能迅速的察觉到这类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现象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那么在变革的进展中,必将会导致管理变革的危机,甚至让企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一个企业的工潮说起

  笔者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在企业的变革中,企业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紧密化过程,这种紧密化过程同时也伴随有很多很明显的信号,只是这些信号没有被企业管理层所警惕,甚至被掩盖在正常的员工行为表现中了,结果在紧密型的非正式组织出现并反对企业的变革时,管理层往往陷入被动。这里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A公司本来是一家效益比较好的制造型企业,但从2002年末起,由于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企业市场分额不断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同时单件利润也在不断下滑,工厂也频频出现开工不饱满的现象,由于工作不饱满,上班时间可以随处看到工人聚集在一起闲聊;到2003年的9月,形势更加严峻,面对这种情况,管理层决定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中包括减少年终奖金额,逐步降低工人的单件效益奖金,以及夏季的降温费由原来的按月发放该为按实际工作日发放等等,正当管理层逐步将这些措施一一实施的过程中,少数的基层员工突然对管理层的措施提出了异议,很快这种异议在工人中获得广泛的反响和支持,在管理层对这种突然的发难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大部分工人同时自行停止了工作,并出现在最高管理层的面前,集体提出了谈判要求……由于管理层对事件缺乏必要的准备和充分的认识,所以在突发事件中最高管理层陷入孤立,最后在事件的解决中企业不得不作出巨大的让步。这次严重的事件不但在当地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后,通过对事件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非正式组织推动的目的在于阻隔企业变革的事件,并且其行为的激烈程度达到了最激化——以工潮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事件的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企业的非正式组织出现了紧密化的表现,比如原本松散的成员关系变得紧密,内部的交流变的更加频繁,沟通中逐渐出现了核心成员,并且核心成员在行动中进行了分工,而且这种紧密化不仅仅发生在某个非正式组织内部,不同的非正式组织之间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下也不断的趋于紧密和协作。

  但是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半个月)就完成本来是松散的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过程呢?据了解,企业长期来确实存在的几个松散的非正式群体,但也从来没有对管理层产生什么威胁,是什么使工人能在短的时间内形成如此紧密的组织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对整体的工人情况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整体工人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同质化现象。一般而言,年龄、背景和文化层次是潜在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基础,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A公司工人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2岁,40-60岁之间的占据了一半,30岁以下的年轻工人所比例很低。40-50岁间的工人是主流群体,这个年龄段的员工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和价值观,加上长期在同一个企业共同工作,默切使工人能迅速达成一致;另外,从图2我们看到,工人的整体技能差,中级技术以下的工人占据了决大部分,可以说这些工人市场竞争力比较低,所以工人们自我的安全感就差,要求加入非正式组织的愿望就会强烈,尤其在感到自身利益会被侵犯的时候,希望被其他非正式成员的认同的欲望就更强烈,从众心理也就较严重。最终这些方面的同质化使得工人们在压力之下或者利益的驱动下能更快的取得一致,从而为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提供良好的条件。客观的说,管理层在企业发展低谷所采取的政策是不少企业比较常用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的手段,问题是他不该忽视这个有着广泛基础和强大潜在力量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当然这里不是为管理层开脱,毕竟管理层在决策和具体的政策运作中还是存在的不小的缺陷,而正是这些缺陷在那些非正式的渠道传播中被不断的放大和误解,从而也成为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不断更加紧密的外在动力。

  非正式组织紧密化的信号

  那么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或者说非正式力量的壮大的外在表现是什么?对于管理层来讲,是否有明显的信号是呢?

  通过对这个案例和国内发生过相似情况企业的分析总结,我们认为,非正式组织在紧密化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信号:

  1.首先是各种小道消息开始充斥着企业,非正式的沟通中交换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正式渠道信息的交换量,谣言和不实的消息不断出现,正式渠道的信息开始被员工怀疑,这可以被认为是松散的组织群体开始走向紧密的开端;

  2.其次是非正式组织中开始出现固定的核心成员,在空余时间经常有人聚集在某一成员周围相互交流;相应的,在非工作活动中,一些员工开始具有一定的决定权;

  3.本企业或本部门内一些成员的非正式“地位”功能超过了他们在正式组织中的“职位”功能,这也是可以用来判断非正式组织的核心成员的重要依据;

  4.当员工产生异议或不满情绪时,更多的是向非正式组织成员抱怨,而不是通过正式渠道向管理层反映,这也预示着企业正式组织的影响力相对非正式组织而言在迅速的减弱;

 企业变革中应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5.非正式组织成员比管理者更快地获知企业或部门内外的信息情况。 

  以上是几个在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过程中比较明显的几个信号,当非正式组织紧密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在成员固有的和共同接受的观念下形成了对政策起到导向作用的冲动,并且这时非正式的组织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对企业管理的共同认识,当然这个认识中有部分也许是合理的,但这总体对企业发展是危险的,毕竟他们是基于自身的立场来看待所有的问题,否则也不能成之为一个非正式组织。 

  可以采取的对策

  当管理层发现了这些信号,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的建议是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非正式组织力量的强大,正说明企业正式组织的力量的不足。一般认为企业和员工是应该可以和谐共同发展的,但这只是结果,形成这样的结果的过程仍是个博弈的过程。从长远看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趋同的,但事实上经验告诉我们矛盾总是首先存在的,通过博弈才可能拥有统一。所以我们说非正式组织力量的强大也正是说明正式组织的力量不足,正式组织力量的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来自于组织结构本身的软弱和职能的弱化,也可能是由于利益的原因,正式组织成员希望通过非正式组织达到某些目的,从而故意自我弱化。那么加强正式组织有什么方法呢?我们认为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加强正式组织的控制力度。这要求企业在完善组织结构的严密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高层和基层的桥梁,担负着沟通、执行、控制的角色,对完成企业的变革目标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领导要定期评估企业内部中层经理们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防止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而导致的组织控制力下降。 

  加强正式的沟通和必要的宣传。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信任,但信任往往会给那些更亲近的人,比如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问题,面对和坦然承认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推委或者利用一些技巧来掩盖矛盾。矛盾的掩盖只能更加增强非正式组织的力量,使本来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更加紧密。

  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这样同时在客观上也减少着非正式组织成员间非正式沟通的时间和空间。在前文提到的案例中,该公司的工人就是在工作不饱满的情况下得到大量的非正式沟通的机会,从而为非正式组织的紧密进程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的可以着手的就是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方法很多,但我们如果理解了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和发展,就会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根源就在于同质化,这是非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破坏这种同质化是最容易达到效果的方法。当然,很多时候同质化的形成根源于管理上的问题,改善和提高管理本身的质量就是消除这种潜在同质化风险的的最好办法。比如对于前文提到的案例,就应该引进市场的竞争机制,保持员工一定比例的流动性,就能很容易的来抑制非正式组织的力量的不断壮大。除此之外,我们在具体的管理上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措施:

  牵住关键人物。非正式组织中的英雄人物是非正式组织中的关键人物,他集中体现了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志趣,他们往往凭借自身的技术专长和个人魅力在非正式组织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有时他们的实际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那些正式组织任命的管理者。这些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直接影响着非正式组织的思想和行动,因而,管理者应对非正式组织中的英雄人物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应积极邀请他们参与组织的重要决策,如有必要,还可邀请他们出任组织的正式职务。 

  用组织文化引导。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正式组织文化与非正式组织的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因而,从长远来看,要想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真正协调一致,和平相处,就要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引导和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使之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

  工作调动。必要时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 

  鼓励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通过鼓励管理人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可以通过他们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结论

  我们看似在谈论一些和组织毫不相干的问题,事实上,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正是非正式组织力量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不断对企业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有时会是有益的,但有时是不可预测的,甚至会演变成不可接受的对立和冲突。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时刻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倾向,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控制这种力量,那么在牺牲企业效率的同时,管理者也将面临步入陷阱的危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2177.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商业环境随着技术与制度创新的不断推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变化成为常态,不变反而成为特殊状态。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不是追求一劳永逸的解决管理中所有的难题,而是以敏锐的眼光、开放的心态,解决企业在生存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管理问

psv变革7 曾水良再谈民营企业“变革痛症”

     世界上所有变革都是在客观条件不成熟和文化“软件”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开始推进,这就注定了变革阵痛必然出现。而条件越不成熟,文化差距越大,阵痛就越强烈。企业变革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所有的变革措施都出台了,所有的人

逆向扁平化:厂家营销组织的扁平化

     渠道红利是对渠道战略回旋空间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利用。以庞大的营销队伍去开发碎片化的市场,没有人口红利的支撑是很困难的。  当人口红利和渠道红利都将释放完毕时,我们必须思考:扁平化之后怎么办?我的答案是:逆向扁平化。即

企业危机中进化:来自达尔文的四项修炼

面对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许多企业利用熊过冬的办法应对,即进入冬眠。它们开始压缩生产产能、精简员工、减少非必要开支、保留现金,直至经济再次上扬。但这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未来,1965年以来的五次经济衰退都与最多数量

声明:《非正式组织为主题论文 企业变革中应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为网友记得遗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