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招聘背后:微软CEO鲍尔默让我受委屈



 最近一些同行、业内记者经常会问起我,全球性公司的中国区公司(下文简称中国区)在全球公司中该如何定位?中国区应该和公司总部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缘于近期一些跨国公司的新闻事件的思考。有人认为这是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其实不然,当全球性公司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这些问题就已然存在了……

    中国通的痛

    当年我在微软总部担任Windows NT的亚太区经理的时候,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和挑战。

    自认为是一个中国通的我,也经常会和中国区的Windows NT的产品经理产生很大的分歧。在一次定期的Windows NT中文版产品准备会议上,总部和中国区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出于对技术完美的追求,总部方希望,宁可把发布时间延后也要尽可能地保证把产品的功能做得完善;而中国区则认为,目前的功能对用户来说已经很多,要的不是功能,而是把主要功能进一步完善,保持产品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发布时间。这是一个很难平衡的矛盾,最后我代表总部方决定:“微软是一家以产品主导的公司,我们一定要给用户提供功能齐全的产品,发布时间可以推迟但功能一个不能少。”当时我坚信自己做出了一个听上去很有道理,符合公司理念,并对用户负责的决定……

    其实最后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了解中国市场的中国通,当然比起那些只在中国工作过几年,或者到中国出差、旅游过几次,甚至只看过一些有关中国的书籍、报道、电影的那些中国通来说还是通了很多。国外的人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可能有些了解,但对中国的市场、客户、商业规则等的了解则实在太少,在这样的了解基础之上对中国区业务所做出的判断决策更应该叫推断决策,是在缺乏充分全面的信息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

    三年后我回到了上海,全面负责创建上海全球技术中心,当时我对总部的就职宣言就是要建成一个完全的微软文化、微软管理体系及管理模式的微软分公司,这也是我对新员工的承诺。对于我这个管理者来说,运作如我承诺这般的分公司最容易,因为我已经了解并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也最保险,因为这是微软的模式。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特色的问题,小到给员工提供午餐的福利,大到中国大客户希望上门服务的业务范围的问题。如果是依然沿袭美国微软的一套模式,员工也许会觉得没有得到公司的关爱,业务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我把这些大小问题和总部沟通的时候,得到的回复更多的是不理解、不批准等。确实,要改变微软公司的一个决定,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到了不可能的地步,但是我身在中国又不能不去改变它们,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业务。

    二次“革命”史

    碰到的交流沟通的瓶颈,如何绕过它但又不至于违反公司的体系?很难,很难!很多人也许会按照总部的指示,放弃一些本来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的新的模式或新的想法,明哲保身,这是可以理解的。而我没有,我坚信这些新模式对公司是有利的。由于我在总部的工作经历,总部不反对我做小范围的探索性试验。我开始对20个用户进行了上门服务,有些还收取了一定的上门服务费;3个月后,20个受过上门服务的用户满意度在98%,而相比之下,其他的满意度是在83%。由于我们的上门服务质量,用户愿意支付服务费,基本上和成本持平。三个月后当我把这个结果再一次呈报给微软总部的高层时,除了听到的一片赞扬声之外,还有就是要求微软其他的国家也开始尝试这样的服务模式。

    当别的国家开始尝试我提出的服务模式的时候,我系统化地提出了一个计划,即把服务费直接加到产品中去然后提供上门服务的“护航计划”。这个计划是我在对中国的用户进行广泛地调研之后推出的一项针对企业客户的销售服务计划。实践证明,这个计划不仅为微软创造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客户真正地对微软的产品满意,并且可以充分发挥微软产品的功能(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微软,但是微软的全球高级副总裁告诉我这个“中国护航计划”已经成为全球的“护航计划”了,虽然这个全球计划的名字并没有用“护航”两个字)。

    在担任微软中国总裁的时候,我提出了招聘优秀的、没有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司的市场及销售部门的“大学生校园计划”。这样大胆的设想在微软历史上是没有的,当时我招聘了15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我的“试验”。

   在微软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透明的。不像上次的实验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等总部知道的时候已经有结果了,校园计划的尝试很快就被总部发现,并将之定性为是一个“不懂销售市场的一种错误尝试”。我感觉到了委屈,事实上,在我这样的尝试背后有一整套的“师傅徒弟计划”在支撑。不过当时结果未出,我只能承认这个计划确实有些不妥之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我在心里想,承认这些并不过分)。

    时间还是证明了一切,可能是我们招聘得好(当时我设计了一套面向大学生的特别招聘题,专门考察应聘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意等),可能是我招聘的15位大学生知道了我受的委屈而更加努力的缘故,一年以后他们的销售业绩最后成为了公司财政年度的一个亮点;除业绩外,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很高。

    令我觉得欣慰的是,在我离开微软以后,曾经指出我考虑不周的(我要是他,也许会更严格地批评的)微软CEO鲍尔默告诉我,我在微软中国提出的“大学生校园计划”已经成为微软全球的一个计划,每一个微软分公司必须严格按比例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去做市场销售。听了这些,我最应该感谢那15个微软全球的第一批大学生,让我离开微软以后还能笑谈过去的委屈——你们是最好的大学生!

    进化三段论

    中国区是总部的一个子公司,在全面贯彻执行公司的文化、理念、管理、商业模式的前提之下,应该更多的把中国的国情,特色加入到管理中,我认为这个过程应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照搬型。总部的任何理念、模式等全面在中国区执行,这些理念、模式、制度是经过全面考核并考虑到国外公司的特点的,安全系数高,总部放心。对本地管理者而言执行简单,管理容易。

    第二阶段:本地优化型。在总部的理念、模式、制度的基础之上,加上中国的特色,制定出中国区本地化的制度、模式,这是国外企业在中国长久发展一种最佳途径。这一模型则以本地管理者非常了解中国的国情、市场、客户特点为前提。

 唐骏招聘背后:微软CEO鲍尔默让我受委屈

    第三阶段:突破创新型。在外企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由于中国的国情,例如市场人员众多等因素,任何一个计划只要在中国有效,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大有作为。如果中国区能有一些创新,这将对整个全球公司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由于总部对中国区的了解往往只是通过邮件进行沟通,很难能全面地了解。中国区的管理层应该更多地加强和总部的沟通,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让总部的高层来中国进行访问,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市场、客户和员工,这样他们会对那些中国本土化的模式慢慢地接受,进而慢慢地支持。

    沟通是根本!好的沟通带来理解,支持,赞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2150.html

更多阅读

鲍尔默退休:Wintel联盟的终结还是重构?

     近日,微软宣布其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将在未来一年内退休的消息引来业内众多争论和分析。但我们认为,当分析微软或者鲍尔默时,如果脱离了英特尔,这个在传统PC产业中与微软搭档的Wintel联盟中一员的话,任何的分

快船老板鲍尔默 鲍尔默退避贤路 微软终结“销售为王”?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微软CEO鲍尔默在8月23日正式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退休。曾经IT业界最为辉煌的微软公司,也将进入一个漫长的转型、盘整时期。  鲍尔默决定隐退略感突然。此前几年,投资者早就提出微软

微软CEO鲍尔默低调访华:密会马云谈雅虎

15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专机悄然降落在夜幕下的杭州。   与此前多次访华的行程不同,盖茨退休后,独自带领微软迎接互联网转型挑战的鲍尔默,这次访华的行程透露出更多微软全球以及中国市场变革的信号。   CBN记者独家获悉,14日

鲍尔默:经济困难时刻也是创业黄金时机

在斯坦福大学,微软CEO表示,虽然现在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刻,但同时也是创业的黄金时机。美国时间2009年5月6日,微软CEO鲍尔默进斯坦福大学,为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演讲。  下午4.33分,这是鲍尔默第三次来到斯坦福大学,当身穿V领毛衣的他

声明:《唐骏招聘背后:微软CEO鲍尔默让我受委屈》为网友勇往直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