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研究



内容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对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通过建设和谐内外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当前企业参与和谐社会构建还存在不少困难。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归结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道义责任。

关键词:和谐社会 企业责任 途径 困难

引 言

十六大报告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干部、知识分子强烈的反响。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同志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作出明确阐述,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进一步提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战略任务的重要位置,把它作为“四大建设”之一。“四大建设”就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历史使命,也将引领着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共生的呼声,要求企业承担在构筑“和谐社会”中相应责任。一家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内部和谐、外部和谐的统一体,离开了和谐,企业难以成为一架高速高效运转的机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从微观上落实,只有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都来共同努力,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蓝图才能早日实现;而社会的和谐发展,又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更有利的环境,和谐社会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价值[1]。因此,作为“社会公民”,应当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并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1 企业与现代企业

著名管理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为核心,对自身的软、硬要素进行组合以实现创新增值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的一种产业组织,它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创新的观念,二是知识资源主体论,三是崇尚企业核心能力就是基于知识的创新能力[2]。现代企业已经有别于传统企业,企业是一个契约性组织,一个市场性组织,企业对市场负责,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企业是学习型组织,企业能制造思想。企业内部有两条价值链,一是意识形态价值链,由信息和知识到能力,再到思想。二是物质形态价值链;企业是一个类宗教性的组织,企业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类似宗教性组织,必须在核心理念价值观上统一;企业是一个虚拟的组织。企业进行虚拟生产,虚拟营销,虚拟运输,虚拟分配;企业是体系性的组织。最终把企业打造成一个体系,也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3]。

2 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代企业机遇与责任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主要集中在农业与工业,企业是这两种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微观主体,所以离开了企业的财富创造功能,也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长,最终有利企业所有者们,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对企业而言既是责任也是机会。

2.1 和谐社会与企业财富创造

现代企业能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这必须建立在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国家财力日益增长基础之上。物质财富的创造主要是以企业为依托载体的,企业是社会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创造社会财富为己任。如果离开了企业的财富创造功能,也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纵观那些经济运行比较健康、社会发展比较和谐的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盈利能力强、具有强大财富创造功能的企业,这些企业构成现代商业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稳定器,在社会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4]。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企业自身财富的增加,和谐社会对生产要素的提供,对企业经营内外环境的改善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企业的所有者也将因此获益。

2.2 和谐社会与企业人力资源

和谐社会中企业应当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失业率,使得具备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找得到工作,有收入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由于企业是社会劳动力最主要的吸纳器,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根本渠道,通过新兴企业的不断产生以及既有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进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4]。和谐社会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也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充足、有效的劳动力,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2.3 和谐社会与企业氛围

和谐社会企业应当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氛围。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赖以生存与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本生活载体,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盈利能力决定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企业中度过的,企业是人们群居和与人交往的主要活动空间,企业的工作氛围和文化氛围影响着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企业界员工的生活状况基本上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4]。和谐社会重要指标就是整个社会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有利于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企业生产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2.4 和谐社会与企业自然共生

和谐社会要求企业必须与人、自然界共生,企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生产载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键的一点,是要实现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企业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消耗着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类获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生产载体。由于自然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资源制约了企业的盲目掠夺行为,企业财富的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做到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而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实现企业、人、自然共生,无论从那一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3 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3.1 建立企业环境和谐的价值观

3.1.1 企业外部环境

英国的科斯认为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内化,企业管理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边际值相等时,企业和市场既可互相替代。从诸如合约、代理以及产权等等各种对企业的认识和定义来看,企业可以概括为是一种通过一系列合约,调动有限资源,为实现其自身利益而开展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社会系统性,使企业在建立一系列合约、组织优先的资源、开展经济活动时,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的统一。企业发展就是对环境的适应,现代生物学的进化理论也适合企业的成长,一个企业总是在复杂的环境生态中努力的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并通过成为生态圈中的核心而获得发展和壮大[5]。

3.1.2 企业内部环境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创造一个保持员工为企业工作积极性的环境,这样企业才会产出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并创造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客户的满意又会导致回头业务的增加,由此带来企业利润的持续成长,这样又进一步导致了股东的满意而追加投资,增加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资源,这就是企业价值链的理想价值循环所在。企业内部过程管理是否到位是建立和谐关系、创造高绩效业务的关键[1],内部过程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将企业部门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业务流程,如何在企业统一的战略指导下使各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分工有序的进行理想合作,因此,一般都需要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太熟悉的人之间建立一种围绕项目目标的合作团队,这样一来团队更需要在短期内建立相互配合和支持的和谐关系,同时团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能保持适当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绩效,实现各个项目和战略目标之间的整合统一,促进高绩效业务的形成。

3.1.3 企业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想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环境,否则,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恩格斯出:“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将对我们进行报复。”[6]当前我国企业是资源消耗最大、最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保护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因此,企业必须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增强资源节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力开拓循环经济,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做到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路子。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2.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以物化为主,即以物为中心论英雄,排名次。而科学的发展观则是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把人、人才放在第一们,作为“第一资源”,真正把人作为发展与否、发展快慢的核心要素[7]。和谐企业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经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企业要立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人是社会的根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企业和谐创业,强调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目的,充分激发人的创业激情,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创造才能,充分肯定人的创造成果,使每个人都成为创业的主体,实现人人创业,以创新创业创造来开创美好的生活。和谐的企业应当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使人处于相对的自由状态,而不是像机械设备那样完全被控制,从而激发员工迸发出最大的能量,体现出最大的活力,产生出奇迹性的硕果。

3.2.2 “以人为本”的途径

首先,要转变观念,即从传统的“物化”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由重点对物的调节与控制转为对人的管理与激励,要真正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必须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其次,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员工在职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发挥自我,真正把自己变成企业内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人力资本投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值。第三,管理制度体现人本思想。真正使管理工作的重心由“物”转为“人”,企业的各个环节、物别是生产现场,以激励、关心为重,尊重员工的价值和能力、挖掘他们蕴含的潜能,保持员工劳动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可持续性,从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使员工能摒弃企业过去那种以物质和能量的高消耗、低产出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工艺,转向低消耗、高产出和废弃物还原利用的生态工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方式由资源攫取型向深层次的资源再生的转移。

3.3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3.3.1 我国劳资关系现状

劳资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国外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现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社会结构分化步伐加快,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长,社会风险也相应增加,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社会矛盾长期动荡不安,如拉美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先后有16个国家的人均GDP曾历史性地跃上1000美元门槛,但目前仍能成功地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只有7个,这对我国是前车之辙。我国当前的劳资关系一方面是稳定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最好的明证,30个省(区、市)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8]。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律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职工权益的保障有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因素客观存在着。比如,全国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1999年受理4.5596万件,2000年受理9.439万件,2001年受理10.5494万件[8],年度增幅最高为107%。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劳资关系紧张,是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劳资关系新特点:强资本弱劳力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非公有制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占主体,需要处理好劳动者与企业家的关系。职工流动速度加快,领域加宽,层次加深,社区化,小型化、灵活就业等比重日益加大,就业形式多样化,带来劳动关系的多样化。

3.3.2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途径

企业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体制和机制建设,为维护长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切实解决当前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稳定。首先,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问题。对于人的问题、对于劳动者的问题、对于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问题的高度重视与理论自觉。一般来讲,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利益关系调整导致劳动关系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只有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问题,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发育与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进化与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工会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发挥在联系党与群众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方面的表达与维护作用等,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第三,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要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工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就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协调解决重大劳动关系问题。

3.4 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3.4.1 和谐社会企业需要文化建设

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企业,其关键就是要将独特的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要用文化养企业,靠文化滋养企业,靠文化引领员工[9]。新时期企业要逐步从把单一追求的企业经济利益的不断增长或利润最大化目标,走向全面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更高境界。只有在绝大部分民众心目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才会拥有更多的矢志不渝的忠诚用户。为了不断增力自己在社会上的美誉度,企业应该大力建设追求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这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既是对各国优秀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科学提炼,又是引导所有优秀企业进一步实现更大发展的行为法则。

3.4.2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研究

和谐企业文化要求应完整包括准确地界定企业使命、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和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等三个方面:首先,准确地界定企业使命。企业作为经营组织,当然要创造经济效益。但企业决不能以利润作为唯一的追求。企业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共生的关系,必须努力达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帕累托最优”[11],努力实现企业内部各部分、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目前的现实中,企业利润追求与社会和谐发展经常是有冲突的。为此企业就必须有一个优先选择的价值观念问题,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企业还是要以社会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要为国家振兴、民族兴旺尽自己更多的义务。其次,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整体和谐,包括企业文化本身不同层次之间应该具有内在的高度和谐,即企业文化的表层(厂标、厂歌、员工行为等)、中层(企业的制度、规章)、深层(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应该达到同步发展、不可分割的高度一致,而且企业发展的各项战略应该互相适应,互相促进。再次,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对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企业都应该尽量做到在保持他方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为其增加收益,实现双赢。

4 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构建和谐社会,对现代中国企业而言,可谓是任重而道远[4]。

4.1企业财富创造和积累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财富创造与积累能力还不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还不扎实。如:从资产规模总额看,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5.61%;从人均资产看,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2.41%;从营业收入总额看,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7.30%;从人均营业收入看,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6.23%;从利润收入总额看,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5.30%;从人均利润额看,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1.63%[4]。数据表明,我国企业整体上盈利能力不强,财富积累水平不高,还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财富。

4.2 企业仍是粗放型增长方式

我国现代企业增长方式外延粗放型特征依然十分明显:一是能耗和物耗比较高。据测算,我国每创造一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二是循环经济比较落后。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三是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目前我国每增加1个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倍[4]。外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

4.3 安全生产的意识有待增强

近年来多次发生的矿难事故,表明:安全生产,重如泰山。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是企业维护员工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客观地讲,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确实存在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有些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顾企业设备设施的负载能力,以及员工的生命安全,盲目提升生产速度和加快生产进度,由此酿成了许多重大悲剧。如:河南郑煤集团、辽宁孙家湾以及陕西陈家山等地发生的多起特大矿难事故更是骇人听闻。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就达1736起,死亡2644人。我国每生产百万吨煤炭,平均就有近3名矿工遇难,这远远超过美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3的水平[4]。无视安全生产的结果,使企业自身付出了惨痛代价,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4.4 企业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对企业来说,落实民主法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是要依法治企。我国企业的法治建设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一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还不健全,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企业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还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二是企业之间为抢夺客户、占领市场展开非理性竞争,热衷于规模竞赛,市场秩序需要下大气力进行治理整顿。三是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违约毁约、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并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公害。比如,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致使众多无辜婴儿伤亡等等。有人测算,我国每年因缺乏诚信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近6000亿元。事实表明,我国企业依法治企的观念还有待强化[15]。

小 结

和谐社会对企业是责任也是机遇,一个能引起广泛关注、受到公众好评的企业,一定是为自觉地为社会履行更多职责的企业。首先,企业的经济责任:为市场提供质优价优的产品,这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也是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经营利润和无形资产企业要竭尽全力创造更多利润,增加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国家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努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才得以形成并延续下去。因此,企业做好、做强、做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现代企业的经济责任。其次,把企业办成形象良好的企业,友好地对待公众、对待环境、对待员工,是企业直接的社会责任,这是当今企业发展已经表现出的大趋势。第三,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许多为社会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从事着众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益事业,这些非盈利性组织主要都是由大企业或企业家资助的,这是一种对社会最直接的回馈,这是企业的道义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企业都来共同努力,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蓝图才能早日实现;而社会的和谐发展,又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更有利的环境。企业家应当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并为此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1994.html

更多阅读

论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 社会贫富差距现状调查

论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孙 辉(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贫富差距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慈善对社和谐会的影响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下大力气构建和谐社会已在全社会日渐形成浓厚氛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人才是社会的,不是企业的

  什么是人才?适合企业发展的就是人才,但人才是需要培养的,不培养就没有人才,但由于人才具有社会属性,归根结底是社会的,不是企业的。最近,准备培养一个大学生做我的助理,她家是青岛的,而我的公司在潍坊。曾有人提醒我,你培养一个家是青岛的

声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研究》为网友我不是郭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