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新变化的理论分析



 概要:本文主要总结了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即经济力理论的实质,进而指出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在解释跨国公司新变化时的理论局限,探索跨国公司新变化理论源泉,分析了作者提出的社会力理论产生的背景,即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新变化、目标多元化和新的价值取向。通过分析社会力理论的权变性特征,介绍了社会力理论的内容,即新的历史使命、多元目标体系和跨国公司行为新的动力系统,这一分析框架是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革命性推进,因为,它合理地解释了跨国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及其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提出了跨国公司理论新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经济力社会力道德哲学社会公民经济公民 

  跨国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诸如:跨国并购浪潮与国际战略联盟、RD的国际化、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柔性化、网络化等等;跨国公司目标向多元化发展,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人文目标的目标体系;重视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强烈关注跨国公司社会伦理形象。而且,在所有变化中,都贯彻一个理念,那就是“人性化、人文化”。这一系列新变化在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无法找到准确的解释,尤其是当今跨国公司把社会责任作为实现其目标体系的重要途径,强烈的追求社会伦理形象,传统跨国公司理论更是无法合理解释。因此,本文提出的社会力理论分析框架,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跨国公司行为的新变化,而且还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经济力理论的局限 

  跨国公司理论是研究和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开展全球化经营行为及其规律的理论学说。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属于经济力理论的范畴。所谓经济力理论,就是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如何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诸如利用垄断优势对外投资、通过对外投资获取高额利润和竞争地位等等。该理论的前提是把企业定位为“经济公民”的身份,这是一切经济力理论研究的大背景,正是这一背景的约束,决定了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历史局限,不能合理解释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行为以及跨国公司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无论是“主流学派”还是“非主流学派”、无论是人们所总结的“个论”还是“通论”,在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行为时,从来就没有摆脱过经济力理论的束缚。首先、他们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去寻找出路,这就是“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以及尼克博克的“寡占效应”、哈利伯的“货币优势”等众多追随理论耕耘的田野;其次、他们又从“贸易与产业区位结合”的领域去独劈跷径,这就是威尔士、弗农的“产品周期”、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所开辟的新天地;再次、他们走“折衷”之路企图概全部,这就是邓宁的贡献,先是“三优势理论”、后又补充为“阶段发展理论”,从微观上升到宏观;最后、他们干脆回避外部市场的风险和高成本、转而关注企业内部并形成所谓“内部化理论”,这当然就是卡森和巴特利等大师们的杰作,人们称它为“通论”。还有诸如桑杰亚-劳尔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学派”、“小技术理论”、呵哈隆尼为代表的“投资行为过程学派”、坎度威尔为代表的“演进学派”,还有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竞争理论”,凡此种种,他们的理论内核无不围绕跨国公司的“利益中心”、“经济目标”。所以,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其行为的解释从没走出过企业“经济利益”的地域,始终在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原因、动机、目的寻找经济利益的源泉,始终围绕“培育、利用优势,尤其是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利润”这一教条来探索跨国公司垄断优势来源以及如何利用,进而解释跨国公司行为,所以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本质上属于经济力理论。 

  难道跨国公司存在的价值就是创造经济利益?难道“企业的职责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回答这个问题似乎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实际上这正是经济学研究的本原,用道德哲学的基本方法来研究跨国公司经济人身份的外在意义,真正回到企业行为的经济本源和社会本源。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不仅是经济公民,还是社会公民”。社会公民与自然人公民一样,都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现实实践来看,跨国公司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不把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等多元目标体系?这些都包含着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这也是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经济力理论所不能回答的问题,社会力理论的诞生为跨国公司理论开辟了展新天地,为合理解释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追求伦理形象找到了理论依据。 

  二.跨国公司理论新发展——社会力理论分析框架 

  什么是社会力理论?社会力理论就是研究企业在新的企业使命和多元目标体系下,赢得社会尊重和赞誉的能力,与社会协调一致、与环境相容共生的能力,并解释跨国公司关注社会和环境的新的经营战略与行为的理论体系。该理论的任务是应用道德哲学的基本方法、探索跨国公司实现目标体系的动力源泉和运行机制,并合理解释跨国公司行为和价值观的新变化。社会力理论的产生不仅是跨国公司理论的必然演进,更是跨国公司实践的客观要求。 

  社会力理论的分析框价如下图 

  目标多元化 

  经营战略新变化 

  新价值取向 

  新使命: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多元目标体系: 

  经济、环境、人文、社会四大目标 

  环境力 

  声誉力 

 跨国公司新变化的理论分析

  和谐力 

  新型的、具有伦理形象的跨国公司 

  图:社会力理论分析框价 

  (一)跨国公司实践的新变化——社会力理论的背景 

  1.经营战略的新变化——跨国公司经济运行的新变化: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与国际战略联盟成为主要跨国经营战略、RD的国际化已经把跨国公司带向了新的时期、新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如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网络化、在所有变化中都贯彻“人性化、人文化”的理念,这些新变化都标志着跨国公司已经完成了“经济公民”向“社会公民”的转化。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经济力(垄断优势、技术、资源、内部化力量等等)的有限性,制约了跨国公司原有经营战略的实施,使跨国公司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力已经不能构成全球化经营的动力系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迫动性引发跨国公司战略的新变化,因此,必须寻求新的动力源——社会力。把承担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作为培育社会力的核心,并形成跨国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为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实证依据。 

  2.公司目标多元化——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企业目标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人文目标的目标体系。跨国公司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只是目标之一,实际上,跨国公司在原来的经济职能部门基础上,增设了社会责任部、或商业伦理部、或道德委员会和环境委员会,其权力也在其他部门之上,这样就把追求社会伦理形象作为跨国经营目标,同时还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己任。因此,多元目标体系决定了跨国公司的企业制度更关注人性化、人权、公平,还有与社会和谐。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已经无法合理解释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和全球化经营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和树立伦理形象的新变化。 

  3.跨国公司行为价值取向的新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供应链上关注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标准,并以此作为跨国公司联盟与合作的基础。现在西方跨国公司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标准,不是以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来确定,而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作为衡量尺度,以伦理道德形象为判断标准。《SA8000标准》作为第一个全球性的道德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与实施,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这在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中找不到合理的理论元素来予以解释。这在客观上需要新的理论来诠释跨国公司价值取向的新变化,社会力理论应运而生。 

  (二)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权变性 

  1.研究的出发点——从发展经济力关注经济环境,向发展社会力关注社会环境转移。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作为经济力理论,自然应该研究公司经济力的形成、作用、并关注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地位,这是历史决定的。但是,环境与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时代赋予跨国公司新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作为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使命,使跨国公司角色及其价值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跨国公司社会属性的增强和对伦理形象的高度关注,因此,跨国公司理论出发点也自然应该转向发展社会力、关注社会与环境的研究,研究社会力与实现公司目标之间的关系。 

  2.研究对象的定位——“经济公民”转向“社会公民”。经济力理论把跨国公司定位为“经济公民”,它的理论渊源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把经济主体假设为“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为了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人的特点进行抽象,并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决策和行为。通过抽象以避免陷入对“人性”的无边际的争论,以更有效地讨论经济学主题。然而,这种抽象实际上就是将人当成一个纯粹的“经济动物”,显然,这种“动物”本身并不存在。这一假设成为两百多年来的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实证经济学的理论前提。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以此为基础,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来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原因和行为规律,而且偏重于经济人的获利权利。而当今跨国公司,处在与全球各种纷繁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之中,更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人,而是一个标准的“社会人”。当跨国公司的身份转化为“社会公民”时,它的权利和义务都发生了变化,在尊重权利的同时更关注其对社会、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分析框架,正是依据了跨国公司“社会人”身份的现实,使新的跨国公司理论——社会力理论更加适应了时代、更加大了理论的解释力度。 

  3.研究方法的回归——社会力理论的研究方法是“道德哲学”。其实,道德哲学本来就是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经济学原本就出于哲学。众多经济学家都是哲学大师,如:以《人性论》扬名的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亚当?斯密(1723~1790)的第一部著作就是《道德情操论》,然后才是《国富论》;八岁之前就可以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家原著的英国天才约翰-穆勒(1806~1873)首先出版的书就是《逻辑系统》,随后才是经济学著作。还有许多哲学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教导学生注意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还有应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经济的著作如《有闲阶级论》、《新教伦理学》等等。然而,哲学的逻辑理性在研究哲学时突出因果关系,不能因果倒置,但是,那些抛弃哲学研究的经济学,一会儿说价格决定供求,一会儿说供求决定价格,总无定论。实际上对价值、等价交换、自由、所有权、公平等基本概念,如果离开了哲学就不叫科学的经济学。然而,在抛弃哲学的研究方法以后又试图求援数学,使经济学数学化,在数学工具的选用上几乎覆盖了一切数学领域。然而,这其中充满了对数学的误用,甚至借数学的科学名义进行虚假的伪科学的传销。数学本身和哲学有着内在的渊源联系。如果认为应用了数学就是科学,而忽略了与哲学的一致性,任何学科都无法因此取得科学的地位。目前,经济学离数学和哲学的结合还相距甚远。当经济成分中,精神产品的总量超过物质产品时,经济学的理论对精神产品的解释乏力;一切经济学基本概念都针对纯物质商品定义,需求理论对最能反映交换本质的非货币交换自然也就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其实,经济学与哲学本来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最基本的概念“价值”原本就是哲学概念,从经济学建立以来就应该保持与哲学的一致性,可惜的是经济理论研究偏离了哲学的本原。任何学科发展到极致,都必然地回归到哲学。经济学必须回到与它的出发点相一致的道路上来,否则就是经济学的终结。 

  跨国公司理论是企业经济学的分支,它的发展完全应该回到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哲学上来。其实,反映跨国公司交换本质的非货币交换,本身就是企业的社会伦理关系,也只能由道德哲学来解释,并运用道德哲学的基本方法来研究跨国公司新变化,形成本原经济学的跨国公司理论,从而走出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俗套。 

  4.研究内容的重心转移——以研究跨国公司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运行机制为主,转向研究跨国公司使命、目标、及其新的运行机制为主。随着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使跨国公司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从而使跨国公司角色及其价值观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而决定的跨国公司行为也与过去不同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跨国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使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重心,转移到研究跨国公司新的使命、新的目标、新的运行机制上。 

  (三)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研究对象 

  1.跨国公司新的历史使命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开始改变传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使命,而是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把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跨国公司新的企业使命。这样,跨国公司的终极目标不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为使命,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实现公司终极目标的手段,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跨国公司必须与社会和谐、与环境相融,决定了它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经营的力量源泉已经和过去不同了,并因此决定了跨国公司只能把培育和应用社会力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跨国公司理论必须研究新的历史使命,其实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实践就是新的企业使命的集中反映,因为企业使命决定企业行为。 

  2、跨国公司目标多元化 

  社会力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跨国公司目标的多元化。跨国公司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确立多元目标体系而改变过去的单一目标,多元目标体系包括(1)人文目标:利益公平。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均衡,其中包括员工、股东、消费者、政府、竞争者等利益主体;(2)环境目标:实现跨国公司内外生态协调,相容共生;(3)社会目标:与社会和谐、代际持续;(4)经济目标:经济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大前提,所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仍然是跨国公司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实现多元目标的基本原则:兼顾与结合、最优化妥协。黑格尔说“结合即是原则”。保罗-萨谬尔森说“我有一个人道的经济的梦,它有效率,同时也尊重个人自由。。。。。是的,在总产出的增加和公平的增加间确实存在某种取舍,在安全与进步间也存在某种取舍,我把由此产生的最优化妥协称为心灵的经济学,而我的梦想也是它同时也有头脑的经济学。”(《经济学家的道德准则》文章),说明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目标,本身就应该包含着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按照最优化妥协原则,把人文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经济目标有机结合,形成多元目标体系。所以说,作为新的跨国公司理论,如果不把跨国公司目标的这种新变化纳入研究的对象,其理论体系必然缺乏严密的科学性。 

  3.跨国公司新的运行机制 

  跨国公司新的运行机制,是在新的使命和目标导向下,通过特定动力系统的推动,来实现跨国公司总的、全球战略目标。跨国公司在实现多元化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力量,即环境力、声誉力、和谐力,把这三种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跨国公司的社会力,并构成跨国公司运行机制的动力系统,这也是社会力理论要研究的重点。如果分别用F表示社会力,A表示跨国公司目标,则有A==f(F),即表示实现跨国公司目标是社会力的函数,社会力的变动会引起跨国公司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果用F1表示和谐力、F2表示环境力、F3表示声誉力,它们与跨国公司目标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斜率为正的直线函数关系,可以表述为A==f(F1、F2、F3。。。)。如下图:社会力越大,企业实现的目标就越大;反之,社会力越小,企业实现的目标就越小。所以,社会力与实现企业目标呈高度正相关。 

  A==f(F1,F2,F3…) 

  目标 

  A 

  A 

  O 

  FF(社会力) 

  图:社会力与企业目标关系 

  下面介绍三种力的作用机理: 

  (1)环境力,指跨国公司保护环境并与环境和谐相处、相容共生的能力。由于跨国公司处在全球差异化的环境中,但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它都必须保持与环境的高度和谐,相容相生,为跨国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而且,强有力的环境力,还可以促进和推动跨国公司各种经营管理的顺利进行。反之,缺乏环境力,不能和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相容共生,必将受到环境的惩罚,从而阻碍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所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与全球化经营,从制定战略到具体实施,都把这种环境力作为推动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是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那么环境力又是如何形成呢?通常来讲,跨国公司要获取环境力,是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并主动容入环境之中,使自己成为整个环境的有机要素之一。 

  (2)声誉力是指跨国公司赢得社会尊重与赞誉,并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能力。跨国公司通过良好的社会声誉,并实施声誉管理,形成巨大的声誉力,这是跨国公司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特有的力量。跨国公司获得声誉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采的商品与服务的社会责任;对股东、供应商、社区、政府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跨国公司及其产品与服务、企业文化等都将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良好评价,从而获得声誉力。实际上,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培育起来的声誉力,是决定企业在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把声誉力作为赢得顾客、培育顾客忠诚度的最佳手段。2001年,哈顿和古德曼等人对《财富》500家“最受尊敬跨国公司”的声誉排名和这些企业的社会支出做了相关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为赢得社会尊重和赞誉,他们在基金捐款和处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等方面的的具体支出与声誉的排名相关度较高;(2)、企业社会支出分为主动式与反应式,前者如慈善捐款等社会责任方面的投资与企业声誉呈高度正相关。可以看出,声誉力对当今跨国公司存在的重要意义,声誉力越大企业竞争力越强大,企业的市场越广大。反之,没有声誉力,就没有跨国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也就不可能在现代竞争中制胜。 

  (3)内部和谐力,指跨国公司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尊重和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并保持员工旺盛的工作热情,还能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对内部公共关系的理想追求,从而培养起员工的满意度。跨国公司内部和谐力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力量,也是跨国公司新的竞争力。和谐力越大,企业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世界第一跨国公司沃尔玛把企业内部的和谐力作为公司生存的基本力量,他们认为“每位员工就像墙上的一块块砖,每块砖头固然牢固,但要使每块砖凝结成具有力度的一堵墙,不可缺少的则是砂浆——团队精神构成的和谐力”。所以,培育跨国公司的和谐力,主要途径仍然是通过对员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尊重员工的劳权和人权等。 

  声誉力 

  环境力 

  和谐力 

  图:社会力系统 

  通过对跨国公司社会力的三种力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力、声誉力、和谐力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力量,只有当三种力量合为一种力量,同时对跨国公司发生作用,才能显示社会力的巨大能量。而且,获取社会力的共同途径都是通过对跨国公司利益相关者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来实现。所以,把实现多元目标体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力,作为跨国公司新的运行机制的动力系统,作为当今跨国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社会责任和追求伦理形象,都与这三种力量的推动密切相关。正如英国学者约翰·凯教授所言:“一个成功公司的核心因素应超越以赚钱为经营目的。正是这个因素激发了员工的忠诚度,使企业有创造和革新的激情,最终使企业能够获得成功的商业运营。理解了生财有‘道’的涵义是使经济成功保持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意义 

  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在理论上,社会力理论对跨国公司行为的解释,适用于新时期所有跨国公司,可以用来解释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切跨国公司行为的新变化,因此,它是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革命性突破。其次,在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它们的国际经营行为,都不同程度地遵循一个标准,那就是承担社会责任、与人文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因此,社会力理论的诞生不仅合理解释了跨国公司的行为,而且为跨国公司在21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培育社会力,构建社会伦理形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91940.html

更多阅读

时寒冰:“新国五条”调控细则的影响分析

时寒冰:“新国五条”调控细则的影响分析  “新国五条”调控细则的影响分析时寒冰房地产方面出台的重要政策,国人都非常关注。从实体经济看,自2003年起,房地产被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硬被活生生地弄成了中国经济的核心与灵魂。

新浪的盈利模式分析 新浪盈利模式

新浪盈利模式分析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了解中文门户网站新浪的特点,分析这个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他的收入模式、分析收入流的组合模式和利润途径。分析传递客户价值的方式和方法。实验要求:1、新浪的收入模式分析描述

声明:《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新变化的理论分析》为网友特立独行的兔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