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医生,可很多人却对接诊医生的情况不清楚,病人在哪儿能查到这个医生的底细?医生在病房开方下药,院长远在办公室,如何能了解到医生的处方是否恰当合适?化验单出了问题,驴头马嘴对不上,在相关的十多个环节中,怎么能很快找出根源?
也许,靠“精细化管理”能拉直这些问号。今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始在全院推行精细化管理,院长马爱群说,我们追求的境界就是“管理流程合理到位,问责关系清晰明确”。
十位医生有八张处方
“十个医生面对相同的病人,在发达国家可能是一张处方,而在中国可能就会有八张不同的处方,这是缺乏诊疗规范。”副院长贺大林说,眼下我们的诊疗环节是粗放的,这就带来疗效的不确切。当医生不能凭个人的好恶、兴趣和经验来开处方,精细化首先就要做到规范化。“我曾经问医院的采供中心主任,各科室来领圆珠笔时,领了多少笔杆、多少笔芯?能不能每个人一年只给一支笔杆,其他的给笔芯?这里的钱虽然不多,却折射出我们管理上的粗放。”
医院的移植中心在国内很有影响,其中肾移植已经做了2100多例,数量上国内排第二,移植患者一年生存期达95%,三年生存期达85%分管副院长薛武军说,眼下我们在术期管理上相对成熟,但要进一步达到“精细”的要求,术后的随诊还要跟上,做到管理的长期化。目前,我们正在向这方面努力,比如建立肾移植病人档案,成立肾友会,定期向移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不久,我们就指导了一位移植患者闯过妊娠、分娩关,帮助她当上了幸福的妈妈。
“精细可以体现在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外科主任刘青光举例说,肝胆外科的实力很强,手术病人很多。但是,不管是肝癌还是肝硬化病人中有不少是肝炎病人,有的还有传染性,过去就很少想到过这一点。如今我们在考虑要将肝炎病人和其他病人进行必要的隔离,防止出现院内感染。
管理重心要下移
按照院长马爱群的设想,他的“精细化管理”要走四步:第一步是理清五个横向和七个竖向部门的管理问责关系,让人财物等五个综合性部门各有所属,医教研等七个有直接产出的部门各有所责;第二步是完成各部门各科室的制度和规范的制定;第三步是实现院科两级管理,以科室为基本的管理单位,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第四步是实现全院各项管理制度的统合,真正实现科学管理。
其中,仅是针对院长的制度就有多项,如院长分工制度、院长联系科室制度、院长接待日制度、院长行政查房制度、院长会议制度等,甚至院长“上岗”也有了制度,规定院长不能兼任科室主任,每周从事业务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目标是让院长走向职业化。此外,还成立了老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了辅助决策机制,纪委书记参加院务委员会,工会主席列席院长办公会,形成权力监督机制。向精细化要质量效益
临床管理上的精细化,往往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心脏内科主任袁祖贻说,在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他们提出了走精品路线,造就精品医生的学科发展方向,将全科分成冠心病、起搏电生理、心衰、高血压、先心和瓣膜病、外周血管病、心脏功能等七个亚专业组,培养医生专业特长,走规范化诊治的道路。妇产科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了住院总医师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使很多有严重合并症的产妇得以安全分娩。护理部为了推行精细化,每个科室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出一条服务理念,像传染科就把“传染二字不能成为沟通的障碍”作为自己的理念,贴在了科室的醒目处。
病人突然坠床怎么办?呼吸机使用时突然断电怎么办?如今这些突发事件都有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并且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普外科护士发现,病人插胃管后容易脱落,大家开展技术练兵,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发现把胶布的一端撕开后缠在患者的鼻子上,胃管不易脱落,这种操作方法已经成为常规。
财务则实行了全额预算管理,彻底清理了各科室的小金库,按月度提供科室经济活动分析,对收入、支出、质量、效益、费用、成本等作出详尽的精细报告,给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两天,他们又通过在门诊安装刷卡机,开通“支票直通车”等,给患者提供了方便。 今年1~6月,医院门诊人次增加14%,住院人次增加10%,手术人次增加22%,床位使用率提高了10.22%。“眼下最大的任务是培训员工。”马爱群院长说,再好的制度要靠人来执行,任何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必须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收到实际效果。他们决心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并和卫生部在管理年中提出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接轨。